黃威
結婚、生孩、育兒是每個人生活中總要經歷的過程,雖然大多是由平淡無奇和瑣碎細微的事編織而成,但真正富有內涵的幸福與天倫之樂正是蘊含于其中的。在幸福中一路走來,女兒健康茁壯地成長,做父母的我們同樣在成長。轉眼間,女兒已成為一名自信而快樂的小學生,“課堂、讀書、作業、成績”等成為了她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總認為習慣才是小學生活里的“重中之重”。
習慣之廈是宏大的,但培養之法是具體的,需要孩子持之以恒的堅持,需要父母不厭其煩的榜樣示范。在習慣方面,女兒有兩點做得不好:起床磨蹭和不好好收拾自己的臥室、書房。
女兒早上和中午起床后,一點也不著急立刻去上學,穿衣服、洗漱時總是不緊不慢,很無所謂,致使好幾次沒有按老師要求的時間到學校。我和妻子很是著急,甚至十分惱火,難免會嘮叨和批評她,有時甚至是大聲斥責。我知道這樣的方式反而會讓女兒產生逆反心理,長此下去將會適得其反。
經過再三思考,我采取了這樣的策略:設計“寶貝女兒上車、到校時間表”,貼于靠近女兒座位的車窗玻璃上。我讓女兒自己記錄每天上車與到校的時間,然后我給她評價,分為“優秀、一般、不好”三個等次,分別用“☆、√、×”三個符號表示。我們規定根據一星期的表現進行獎勵,當然女兒可以在一周結束后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試行兩周,效果很好,女兒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方式負責,生怕被評為“一般”和“不好”。
女兒在讀書、玩耍和寫完作業后,總是不能很好地整理、收拾自己的物品,每周都要由我給她收拾一番。而在每一次收拾的過程中,總會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生起氣來,轉而對她進行批評,這周星期六更是大聲喊罵了她。在我的大聲喊罵中,女兒顯得有些戰戰兢兢、畏畏縮縮,甚至害怕得說不出話來。之后,我感到很后悔,便主動安撫女兒:“爸爸這樣的方式不正確,以后爸爸再要這樣發火,你可以提醒我,比如說‘爸爸不能生氣之類的話語。”同時我也明確地告訴女兒,以后每周都要收拾自己的臥室、書房,并與學校所發的《小學生成長記錄手冊》中“勞動之星”里的“自己的物品擺放整齊”“每周至少打掃一次家里衛生”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就得“☆”,否則就不得“☆”。
女兒同意了我的想法與建議,為了得“☆”,她也認真地做事,亂放東西的毛病改了不少。不僅如此,到周末她還主動整理自己的物品,用抹布擦拭自己房間里的灰塵,把她的小屋收拾得既漂亮有整潔。
我覺得在孩子的習慣培養方面,要在親子之間培植民主的氛圍與內容,同時去除父母那聲嘶力竭、讓人驚詫的強力壓制,只有這樣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