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
創新是一個民族乃至于一個國家進步的不竭動力之一,同樣,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容小覷。高中化學教學面臨著學生成長的特殊時期,更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化學課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倡導從學生個性特點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與創新意識,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學探究的能力。那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該如何轉變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努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個性地發展,鼓勵學生應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化學事物與現象的獨特看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有效的教學情境,真正讓創設的情境起到明確主題、活躍思維、激發興趣、集中注意力等多重作用,讓學生受到身臨其境之感,引發聯想,產生情感共鳴;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懸念,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動手、動口,產生自主探究化學問題的欲望,并鼓勵學生自主提出新問題,學會自主或同伴合作解決新問題,從而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運用化學新教材,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如可以為學生創設經驗情境,可以為學生創設實驗情境,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還可以為學生創設綜合性情境。不論創設何種教學情境,其出發點必須能有力地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與探究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為進一步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起到定向作用。新教材某些章節還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與有關的背景素材相結合,形成綜合性的學習情境,使新知識的學習寓于具體情境之中。學生借助學習情境中提供的素材自主發現或提出新的問題,然后,再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活動解決新問題,獲取新知識。諸如此類的學習情境與探究活動融合在一起,情境的創設為探究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貫穿活動始末的大背景,對探究活動的開展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二、激活思維,誘發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逐步養成敢于發問的習慣與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好奇心的探究中產生問題,因為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強烈的好奇心能使學生產生對外部事物的敏感性,頓生疑問,產生追根問源的欲望。如執教完“生命的基礎——蛋白質”后,一位學生提出如下的問題:“老師,蛋白質的變性都是化學變化嗎?如果都是化學變化,那么雞蛋煮熟后還是蛋白質嗎?”聽完學生的問題,執教教師大吃一驚,這個問題完全出乎意料,所以覺得特別尷尬,但當看到這位學生充滿疑惑的眼神時,執教教師毫不猶豫地表揚了這位學生:“你確實是一位很會思考的同學,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老師都沒考慮到,看來課后我們可得好好探究一下。”后來,這個問題不但引起了學生的探究,也成了教師探究的焦點。顯然,教師不可抑制學生提出問題,應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激活思維,培養學生興趣,誘發創新意識。
三、拓展延伸生活,培養創新品質
化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強調對“生活的回歸”。新課程倡導化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讓學生親身經歷把化學實驗與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聯系起來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充分彰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價值理念,將化學學習內容積極有效地導入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中,在具體知識的呈現時,能夠切實做到將化學理論知識的闡述與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去,將化學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融入到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的生活體系之中,通過大量現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來加以延伸,激活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品質。
總之,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化學課堂倡導教師以新的《化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斷創新,不斷實踐。在實施高中化學新課改中,教師必須通過啟迪思維、創設情境、拓展延伸生活、深抓教材等策略途徑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性能力、創新性能力。同時,教師應努力引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江蘇省建湖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