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景
高三是學生在高考前的沖刺階段,其教學目的主要是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類的學科,需要學生對其有相對精準的掌握。高中前一階段的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科素養,最后復習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知識掌握的準確度,強化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為何將反思性學習引入生物復習
生物復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進行回憶、梳理,從而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讓學生對于生物有更新的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生物素養及應試能力。而反思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性,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有效復習。反思性學習的核心即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反思的主體是學生,反思的客體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包括生物學習中用到的探究策略、邏輯推理方法思路等。在生物復習中引入反思性學習有助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思考,逐漸由量變發展到質變,實現學生能力的質的飛躍。高三的復習階段是學生在參加最后檢驗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統性的學習生物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反思學習也是在教學生以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畢業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也能從中受益。
二、如何將反思性學習應用于高三生物復習
反思性學習有四個特點:自主性、探究性、發展性以及創造性。要將反思性學習成功地引入高三生物復習課堂,需要教學者牢牢把握這四個特征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這四個特征中,自主性是最根本的,因為反思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者無法代替學生進行反思,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也是反思性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其次就是探究性,學習本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復習便是重溫這個探究的過程,重新串聯散落在書本中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知識點,而后探尋解決的方法,則復習效率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發展性與創造性是反思性學習的較高層次階段,發展與創造即是要求學生要學會發散性思考,能夠舉一反三,有清晰的思路,將學習的知識串聯成知識網絡。
以細胞分裂相關知識點的復習為例: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在高一、高二的生物學習中學習了關于細胞分裂的哪些知識,能否看著書本目錄將主要知識點盡數敘述出來;其次,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是否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細胞周期這一概念,其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為止的時間。在最初學習這個概念時,大多數學生對于它最深的理解可能也僅僅就是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哪些階段,而在反思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探究意識,深入思考,此概念的適用范圍是始終保持有絲分裂能力的諸如造血干細胞等細胞,而對于一些并不具有分裂能力的諸如人類神經細胞等,這個概念則不適用。而后,針對這個概念,教學者可以繼續進行引導,是否所有細胞的細胞周期皆相同?若不同,則影響其細胞周期長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如此,則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更深入理解了各個知識點,對于其思維能力的強化也大有裨益。
三、高三生物復習反思性學習的輔助性手段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讓學生在反思性學習中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效,教學者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反思集”,以集子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在復習中遇到的問題與進行的反思記錄下來,時常翻閱,做到“思而時顧之”,并且對自己犯過的錯誤進行記錄,做到犯過的錯誤絕不再犯。每天要解決五個問題,如此堅持不懈地積累,一段時間后必然能有驚人的進步。高三階段的復習一般分成三個階段,復習時間是一年,占據了整個高中學習的三分之一時間,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要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開始積累反思,不僅能讓學生的應試能力有所提高,更能讓學生學會一種反思學習的方法,從而受益終生。
同時,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學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性教學手段,以一種更加直觀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歸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在高中學習最后階段的壓力。多媒體課件可以將知識點以動畫、圖片等更為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是教學者開展教學活動的較好的輔助手段。
總之,高中生物復習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階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從而節省下很多復習時間,讓學生得以有足夠的時間實現各個學科的均衡發展。高中生物教學是高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大多數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總是以語數外為主,以生物等學科教學為次,甚至犧牲這些學科的正常授課時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教學不應再厚此薄彼,而應以生物教學為抓手,多管齊下,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江蘇省鹽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