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作業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高中數學教學需要作業來輔助鞏固、消化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和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布置一定的作業量,不僅可以減輕教師一部分負擔,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復習和消化。但過量的作業,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澆滅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降低數學學習效率,導致教學質量和數學教學效率急劇下降。因而,本文對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及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一、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往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僅限于學科知識的內容范圍,而高中數學本身就存在系統、理論、抽象等特點,因而數學教師根據學科知識設計的作業毫無創新,致使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1) 作業量太多。教師往往因為盲目追求學習效果,因而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做練習和布置作業,作業量的繁重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但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反而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過多的作業量會造成學生過度的心理負擔和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有些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嚴重的可能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作業量過多有害無益。
(2)作業形式單調。教師布置的作業都是按照學科知識或者教學內容出題,甚至直接應用書本上的題目給學生布置作業,大多數不切實際、脫離現實又形式單調,導致學生的思維模式硬化,降低了學習效率。
(3)學生作假。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太多,內容枯燥冗雜,形式又單調乏味,有些學生便產生應付老師的心理,因而抄襲練習冊上的答案或者其他學生寫好的答案,完全對學生提升數學能力沒有幫助。
總之,當前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諸多不合理的因素,已經是阻礙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現狀的形勢迫在眉睫!教師只有提高對現狀的優化,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關于優化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1)設計實用性強的數學作業。數學本源自生活,因此應將它服務和應用于生活,設計具有實用性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數學問題相互聯系起來,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也能培養其探究的精神。教師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的一系列過程,感受到數學所擁有的樂趣和實用效果,從而對數學更加喜愛,更愿意學習數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排列與組合”相關的作業設計時,可以從身邊常做的事情設置作業:從A地到B地,有三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即坐飛機、乘汽車和搭火車。一天當中,飛機有2班,汽車有3班,火車有4班。請問,在一天當中乘坐這些交通工具從B地到A地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2)設計有層次感的數學作業。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化的差異,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來為學生設計有難有易的具備層次感的作業。同時教師要適當放寬時間、減少作業量,提倡獨立完成。這種設計方案能夠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讓學生真正把時間用在做作業上,用心的去完成。因而,鞏固舊知識,學到新知識,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特點、年齡差異、學習水平和能力等方面,適量地設計A、B、C、D四個不同級別的數學作業。A級別的特點是難度較高、題型靈活、題目開放;B級別是比A級別難度降低、題型比較靈活、題目與教材有所聯系;C級別則比B級別的總體目標和難度都有所降低;D級別是簡單的鞏固知識練習。設計四個級別的作業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與學生本身較為符合的作業。
(3)設計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設計作業時,教師應該適當添加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內容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從而提高數學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同時在作業素材的選用和組織、內容的安排與體現、教學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努力向高中生的個性特點、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方向靠攏,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例如關于“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中“三視圖”教學內容的作業設計,可以這樣設計:根據你所感興趣的一棟建筑,觀察它的建筑特點和樓層情況,并根據你的觀察結果分別畫出該建筑物的三視圖。學生先通過觀察和分析該建筑,再根據所學過的“三視圖”的內容最后做出解答的過程,不僅鞏固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提升了數學水平,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結語: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不僅是讓學生鞏固舊的知識,學到新的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考驗和體現學生的各項潛在能力的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年齡差異、學習水平和能力的差異等方面,設計有實用性強、有層次感和有趣味性特點的數學作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培養學生養成一個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