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峰
化學實驗能夠讓學生學習化學更投入,理解化學知識更到位,甚至一生熱愛化學,終生為之奮斗。但在具體的實驗中,存在著一些違規現象,不盡如人意。從心理學“人人都是有他自己的價值觀念”這一點分析,源自以下幾種心理:
第一,自卑與挫敗心理。每一位學生都有被認可與尊重的內心世界,但由于平時自己的學習不好,化學分數相對較低,和那些比自己好的學生一起實驗,一些學生平時就有自卑感,在學習過程中看到的大多是白眼,聽到的大多是批評,甚至是諷刺挖苦,感觸最深的莫過于被忽視。因此,他們對化學實驗常持回避和抵觸情緒,加上實驗中的“管事的”與“能人”多,這些學生自然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覺得自己不參與實驗過程能求得自身的安全,省得遭人嘲笑。這樣,就使他們對小組實驗的參與感不強。學生每次實驗自然就很有挫敗感,不參與,游離于課堂之外。所以,應加強對初三學生化學實驗參與感的教育,讓他們不再自卑,并樹立自強自信的意識。
第二,焦慮與脆弱心理。初中生特別是初三學生處于青春期,正是情感發展的轉折期。他們焦慮實驗是否能完成,擔心自己操作是否會操作不當,操作不當會帶來什么后果,結果越想越焦慮。過度的焦慮會干擾個體心理功能的正常發揮,影響對實驗中所獲信息的加工與保持,導致實驗失敗。而實驗中碰到一些突發事情時,他們往往只會考慮自己的尊嚴和面子而忽視了事情可能引發的后果,所以他們情感上很脆弱,往往很容易受到各種挫折和傷害,實驗操作到一半就在一邊看別的小組同學做,自己首先放棄了,承受不了失敗。因此,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困擾。
第三,人格異常心理。人格異常的學生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極端自私。學生絕大多數在相對優越的順境中成長,其中許多學生在家過著小皇帝般、小公主般的日子,受到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他們自尊心強,以自我為中心嚴重,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體現在實驗中就只顧自己去做,不問同學之間的合作與配合。極少數學生甚至出現人際關系緊張,這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第四,認知意義的心理障礙。化學實驗,規范操作很重要。然而初三學生處于半成熟、半幼稚階段,對錯是非善惡不太清晰。中學生受認識水平限制,往往會按似是而非的理解來理解實驗中的道德要求,甚至拒絕實驗規范。這就造成了認知意義的心理障礙。兒童品德的形成,必須依靠學校教育,學得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認清實驗違規的危害,在實驗過程中作出合理的判斷推理,形成合理的做法,而不是意氣用事,不計后果,行為被突發性動機或本能支配,自制力差,易發生沖動和不正常的意志傾向,出現不該出現的實驗現象。
如何解決這些違規行為,做到規范實驗呢?
對策一:強化操作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①化學教師自身做好實驗榜樣。每次課上的實驗,化學教師要做好演示實驗。教師的實驗成功將會產生一種無聲的動力,使學生從中發現自己實驗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按規范去操作就能成功的心理需求。②依靠化學知識的魅力。化學教師除了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驗操作去感化學生,還可以去講述化學家們反復實驗的故事,讓學生們明白親手做實驗的規則及其意義。這樣,實驗中學生就會從積極的行為出發,避免一些違規的行為及心理。
對策二:表揚性鼓勵。表揚可以讓學生奮發向上,自我進行肯定,激發化學實驗的潛能。既然每個學生都有被重視(關心、肯定)的心理追求,所以化學實驗課上對于實驗中積極參與者要表揚,更要肯定平時成績處于中游和下游的學生。越是在實驗中不愛實驗甚至搞破壞的學生,化學教師在實驗課上的表揚越要及時有效、真心實意、大張旗鼓。一名學生在實驗中至少每次都有被肯定的機會,使他感到他在老師、同學心目中是有分量的,并非“多余人”。消除了自卑感,不輕視自己,不會認為自己不如人家,反而要求主動進行實驗,按照規則實驗。
對策三:科學分組實驗。化學教學過程中,要確立以綜合成績為主,男女搭配、動靜結合、優中差搭配這樣一個靈活機動的分組原則,將性格內向的后進學生與外向的同學組成“同伴系統”,將各種特長的學生混合分配組成合作團隊。同時利用賦予個性化命名權、積分翻倍制等機制來激發后進學生的競爭意識,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同學生的態度、情感和意志,這些源于心理品質的個性特征參與學習活動,能讓他們在互補中反省深化,在互助討論探究中升華,從而在化學實驗中獲得生活的體驗和人生的感悟,避免違規行為的產生。
對策四:進行心理教育。行為總受特定動機驅使。行為動機可能有時一目了然,有時可能比較隱蔽。一種不良行為出于好玩,有的出于惡作劇,有的出于想逞能,有的出于報復心理等,只有了解真正的動機,才能采取相應的心理教育措施。教師對于違規實驗操作的學生的家庭情況、學困程度、心理狀態等要一一摸底,深入調查,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和第一手材料,以便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同時,教師要從道德與心理的角度、從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切合學生實際,進一步從心理上、認知上認清規范實驗的意義和違規的后果。
策略五:規范實驗規則。實驗過程中,無論無意還是有意,總會出現規范與不規范的行為。對于規范的行為,比如按照步驟一步一步進行化學實驗的,要首先說明規范。在實驗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強化規范,對于按照步驟規范完成的,要及時肯定,如表揚、鼓勵等。這會增加學生以后操作行為規范的頻率。所以,要做到實驗每一步反復展現、反復演練并及時概括。
策略六:及時矯正違規行為。當然,對于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心理不能孤立的理解,而要結合每次實驗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及心理的具體情況擬定相關的要求。對違規行為者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都要有明確的界定和規定。對于學生的執行情況每次實驗都要進行詳細跟蹤記錄。同時,要做到全面考慮,爭取每次實驗人人參與、各盡其才。
(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