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否精彩有效也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精心設計,有效取舍,巧妙處理導入的方式與內容,助推課堂效率的提升,以促進學生成才。
一、優化的課堂導入特征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課堂導入對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怎樣的課堂導入才是優化的呢?
(1)充滿趣味。對于初中生,雖然他們的年齡有了增長,但是對于學習仍然需要用興趣來支撐。在課堂學習中,當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能學得入心、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因而,在課堂導入伊始,教師的導入語言或導入策略能夠植入學生的心靈,貼合學生的興趣點,那么這樣的導入就是高效的,也是受學生歡迎的。
(2)體現啟發。導入是為學習內容而生發的教學行為。導入不是純粹的插科打諢,用單調的搞笑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優化的導入還需要具備啟發性的特點,要能夠讓學生在導入的過程中對于學習內容產生自發的思考,能夠將舊有經驗與新學知識進行有機關聯,并在這樣的過程中進行自覺思考。
(3)易于接受。導入的內容是為學生架起知識間的橋梁,是引導學生從前知識向后知識遷移的過渡,要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接受,這也是衡量導入是否優化的重要標準。
(4)凝練概況。課堂導入總是發生在課堂教學的最初幾分鐘里,它起到了迅速吸引學生目光、快速引發學生思考的作用。優化的導入不能夠過于拖沓,一定要能夠簡明扼要、凝練概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學生的學習目光聚焦于所學內容之上。
(4)精準定位。導入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對新學內容產生興趣、充滿期待,優化的導入要能夠直接定位于新學的內容之上,要讓學生在導入環節就能夠明晰本課學習的價值所在。
二、優化的課堂導入策略
要創設優化的教學導入,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能夠深入鉆研化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狀態和知識水平,還需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等。在平時在教學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創設趣味情境。對于初中生而言,有趣的情境仍然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手段。在情境中,學生會感受到學習的價值與快樂,也能在頭腦中進行主動而積極的思考。如在學習“氫氣”這一知識時,教師首先投影出示了國慶典禮時天安門廣場的壯觀場面,然后提問:同學們知道這些氣球為什么能夠漂浮在空中呢?學生自信滿滿地回答:因為那是氫氣球。教師隨即追問:那為什么氫氣球就能夠漂浮在空中呢?學生面面相覷,不知緣由,教師趁機導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一種特殊氣體——氫氣。學習了今天的內容,大家就一定能夠解開心中的困惑。
(2)組織實驗演示。初中化學課堂中所學的各種知識,大多都是與實驗相伴,而且這些化學現象都呈現出變化的特征。在導入環節,讓學生在實驗演示中親身感受到這種變化,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期待。如學習“溶解”時,為講解“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在導入環節,教師就先讓學生將“氯化鈉、燒堿、硝酸銨”等物質放進水中,觀察它們在水中溶解的現象,并用手觸摸燒杯壁,感受溫度的變化。這樣,學生帶著實際的感受再來學習內容就更加深刻,效果也就更為明顯。
(3)設計矛盾沖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認知沖突,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生發足夠的熱情與需要。在課堂中,我們也結合化學知識的特征,聯系學生的認識水平巧妙設計矛盾沖突。如在教學“分子的結構”內容時,教師首先在班上提出了問題:1+1=?學生異口同聲等于2。教師不慌不忙地說:1+1也不一定等于2,比如一桶磚頭倒入一桶細沙,就不等于兩桶。我們大自然中還存著很多這樣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好嗎?這樣的導入,緊緊扣住了每一位同學的視線,大家聽得仔細,學得專心。
(4)引入生活實例。化學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善于從生活中積累學習素材,在課堂中善于引入與知識相關生活現象或真實實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認同感和實用感。如在學習“碳的化合物”時,教師可引入“煤氣中毒”的事例,使學生將生活與書本進行了融合,課堂中學習也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價值意義。
(5)植入趣味活動。在化學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是一些新奇的魔術表演、視頻展示等將學習內容趣味化、表演化,為學生營造化學學習的愉悅氛圍。如教師在白紙上表演清水寫字的小魔術時,學生目不轉睛,課堂學習的氣氛尤為濃厚。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趣味高效的導入環節中激起學習的足夠動力,用優化的導入助推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促進學生成才。
(江蘇省高郵市馬棚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