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著名的教育學家奧爾夫曾說過:“在音樂教學中教育只是手段,培育人才才是目的。”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音樂教學來陶冶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中學音樂教學不僅是中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礎教育已基本實現了“讓孩子們上學”的目標,目前正朝著“讓孩子們上好學”的第二個目標努力奮斗。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要尊重教育規律,讓像陶行知、葉圣陶一樣懂教育的教育家辦學。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這是每位音樂教師所重視的。下面,筆者就根據自身的經驗,提出一些意見和方法。
一、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因材施教,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多方面考量,并制訂出教學方案,備好課。同時,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掌控好音樂課堂的發展方向,采取探究式、啟發式等的教學方法,用學生在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手段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與內容的理解,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受教育者的個人能力所局限,而且應該做到情感教學和知識教學并重,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靈魂。
二、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學習的關鍵,也是成功課堂的必備,如何創造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首先必須擁有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教師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教育界有個形象的比喻:“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需要一桶水。”只有當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上課才游刃有余。教師必須身心健康,理解包容學生,樂觀開朗,悅納自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師具有較好的人格形象、人格形象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師要用良好的形象、崇高的人格、獨特的魅力去吸引、感染、陶冶學生,促進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教師要能夠理解包容、樂觀開朗、悅納自我,具有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要成熟穩健、文明禮貌、言談舉止優雅得體、人際交往張弛有度,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師還要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敬畏生命,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人文修養,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影響力。這樣,教師的課才會生動有趣。
三、精心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情景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課有其特殊性,跟其他課堂有很大的不同,關鍵是學生如何欣賞和進入狀態。教師要精心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經歷知識的建構和獲得情感的體驗。例如在欣賞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我常選擇《梁祝》《白毛女》《天鵝湖》這樣既有故事情節、又有鮮明音樂形象的歌劇和舞劇讓學生欣賞。在課堂上,我先用故事帶出音樂,又用音樂講述故事,使他們進入一個由音樂所表達的特殊、奇妙、愉悅的情感意境里,用心領略到與劇中人物相似的場景,獲得仿佛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
四、采用多媒體技術
現代音樂豐富多彩,學習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有機滲透,使音樂更具有開放性和延伸性。通過建立師生音樂網站,改變了傳統教學內容手法單一、單調,信息量少,氛圍沉悶,學生被動參與的局面,使學生更有效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同時,信息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交互化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習形式呈現出了靈活多樣的特點。通過多樣化模式并存,引進多種學習方式,并將3D技術引入課堂,豐富了課堂氛圍,實現了技術與學習深度融合。如教師通過發布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類型的教育信息,讓知識與信息共享,使音樂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細致。
總之,中學音樂課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改變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注重教學觀念的更新,重視教學內容的革新,提倡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而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
(江西省瑞金市武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