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會
“一個人吃的是飼料,兩個人吃的才是飯。”這句話第一次飄進我的耳朵里時,似乎有一張“靈符”啪的一聲貼在了腦門上,愣怔片刻,自己現(xiàn)出的“原形”是兩個模模糊糊的字跡,間或“凄涼”間或“恥辱”,剛吃進嘴里的泡面忽然間就難以下咽。
在這個時代,“獨食”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無論我們單身與否,都會有只屬于一個人的孤獨時光。
有網(wǎng)友吐槽,最孤獨的時刻是一個人去吃自助餐,取東西回來后發(fā)現(xiàn)餐具已經(jīng)被服務(wù)員收走,堪稱最傷痛的“獨食”體驗。那些沒有經(jīng)歷過被收走餐具的獨食者承受的則是純精神層面的打擊。一人食就像餐具界中一根落單的筷子,在慣常以一雙或者一把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習俗里,“一根”的孤獨不由得讓自己心生忐忑:他們會不會覺得這“一根筷子”有問題?
畏懼孤獨反而更容易讓自己為孤獨所困,錯失許多美好,比如一家口碑不錯的餐廳,一部正在上映的影片,一個想了很久的健身方案……逃避一人行的孤獨與尷尬,然后發(fā)現(xiàn),更多的缺憾因此而生。為了避免一個人在外用餐的尷尬,自己做飯!但是全情投入幾個小時,然后用二十分鐘享受成果,這和用二十分鐘優(yōu)雅地干掉一桶泡面有區(qū)別嗎?胃部表示,區(qū)別不大。獨食,無論付出多少精力與時間,既沒有人欣賞也沒有人陪自己一起分享,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時候還要給自己好好做飯吃真的是一件無比孤獨又無比奢侈的事情。或者說,為自己而活是—種孤獨到奢侈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源自生命被一種叫“他人”的元素“中和”、“全面占領(lǐng)”,這一元素似乎不可或缺,甚至以忽略自己的方式重視“他人”看得見的鮮亮生活,活在別人的眼中,沒有關(guān)注時似乎只需“飼料”活著。
獨自—人在霧氣氤氳的廚房中洗菜、煲湯、淘米、煮粥,從鍋中盛出的新鮮食物替代泡面、薯片與可樂入口。在無人注視的時候,我不會輕慢自己、委屈自己。獨食,是生命賜予的“愛自己”的獨特機會、體驗——一個人吃也是飯,也是享受。
想知道自己的“原形”是什么,看看獨食時的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