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曄
摘 要:課堂構建的高效應當思考課堂教學的本真,在人們熱戀于教學課堂形式的豐富多彩時是否要去思考課堂教學的本真,回答應當是肯定的。無論怎樣的形式離開課堂之本真,學生是根本不可能實現創新閱讀的。
關鍵詞:本真課堂;創新閱讀;策略思考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課堂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乃至形式的豐富多彩失去了相關的本真意味,這不利于學生的創新閱讀,實現不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作為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創新閱讀,其課堂的本真必須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還課堂之本真,讓學生去創新閱讀需求,正確理解理念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綱對我們的啟迪意義極為深刻,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以人為本,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過程”。這就從一定意義上讓我們意識到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創新閱讀過多地流于形式,沒有創新閱讀可言。而在一般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我們也以為就是給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時空,小學生的閱讀就是十分自主,導致他們的閱讀感悟沒有任何創新之處。這就有悖于學生的閱讀感悟了。那么如何看待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自主閱讀和創新閱讀呢?竊以為只要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都可以用“創新創造”去一言以蔽之。如教學《海底世界》時,小學中年級學生就能夠從文本去真正意義上感悟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應當說還不完全盡然,雖然我們運用Smart技術能夠呈現一定的景色和物產,可也不能完全去達到小學生能夠真實感悟的效果。筆者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再去進行廣泛意義上的閱讀和搜索,去比較理想地開展“海底知識知多少”的交流活動,學生的興趣極濃。雖然是中年級學生,但他們搜索表述內容的視野則顯得十分的開闊,有的從海底的生物特征去進行表述,有的從海底的礦藏去進行表述,竟然有學生出現了“好好學習,日后深入海底去看個究竟”的想法。筆者以為這就是學生初始意義上的創新閱讀,雖然不盡全面和深刻,但這已經就是習慣意義上的創新,因為這里面有學生的自主性思考和獨到意義上的發現。
二、還課堂之本真,讓學生去創新閱讀需求,尊重學生權利
還記得于永正老師在教學《全神貫注》時,在引領學生閱讀感悟中是那樣的尊重小學生的權利,并給所有學生以創新閱讀的機會。閱讀感悟,首先要“讀”,筆者發現于老師讓學生去讀其形式是那樣的廣泛,尤其是對那些問題學生的讀可以說是傾注了很大的熱情,這也為后來學生現場寫出那么豐富的而且帶有個性的名言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于老師的課堂沒有那么多的花架子,只是讓學生去做看似比較簡單的讀和寫,但這就是尊重我們學生的真正體現,也是本真課堂構建所必需的極為務實之要務。所以,還課堂之本真,讓學生去創新閱讀,是極為需要我們去尊重學生權利的,尤其需要比較理想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權利。朱永新老師也曾這樣說:“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在尊重學生的面對個性的權利上進行實踐。如有學生誦讀詩文的能力極弱,課堂上誦讀時顯得更為靦腆和謹慎,當然誦讀的效果就極差。針對這樣的學生,筆者往往都是讓他們慢船早開,提前去作準備,有時還為他們開點“誦讀輔導”的小灶。事實證明,學生的創新閱讀沒有讀好的基礎,小學生是不可能解決感悟之問題的。解決了此等問題,還需要尊重學生的自主表述。如果說人們讀文學作品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我們小學生的閱讀感悟也就無需去統一到教師所預設的感悟上來。
三、還課堂之本真,讓學生去創新閱讀需求,給予學生時空
平時我們開展教研活動的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小學生似乎有著驚人或者超凡的感悟水準和能力,那是預演的結果或者就是少數學有余力學生的專利。我們也不難發現,學生在表述時作為我們教師是揪心的,生怕學生越過雷池。所以,學生的感悟是不真實的,這不應當是閱讀教學所提倡的,更不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竊以為學生創新閱讀的課堂本真應當是學生的自感自悟,而對于我們小學中年級學生而言這自感自悟是極需要時間的,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肯定是感悟不出什么的。在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創新閱讀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的是,學生的閱讀就像豬八戒吃的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的應當說是大有人在的,那就需要我們讓小學生有更為充足的咀嚼文本語言的時空。這樣,學生不是在囫圇吞棗,而是在細嚼慢咽,他們也就完全可以品嘗到所讀文本之味道。也可以這樣去說,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東西才是有味的,也才是十分真實的。如教學《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時,有學生對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不以為然,揪住他的著裝不放。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不為小孩子們稱道?筆者沒有直接去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們觀察爺爺奶奶平時家庭農活勞作的情形,使他們敬畏愛因斯坦之情便油然而生。
總之,還閱讀課堂教學之本真是大勢所趨,所需要探求的問題也比較多,作為教師必須“吾將上下而求索”,才能使得自己的課堂教學綻放出更為亮麗的奇葩。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9).
(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平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