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麗華
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有這樣一句名言:“大凡讀書,不能無疑。”其中說的就是心中帶有疑問對于有效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篇教學中,滲透設疑導學的教學方法有著天然的優勢,它完美地契合了英語教學目標的要求,實現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疑問的帶領下,有效地驅動了英語閱讀教學,促進了學生英語思維與語言實踐能力的發展。
一、引入設疑,激發閱讀興趣
教育家布盧姆說到學習動力時,有這樣一句話:“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閱讀教學里更是如此,是否能激發學生們對閱讀材料的興趣,是制約我們閱讀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這個時候,教學導入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關鍵了。我以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從“設疑”這個角度入手,在閱讀之前以“疑問”導入教學,引入閱讀材料,通過疑問的巧妙設置來引發學生們的自覺關注,激發學生們對閱讀材料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渲染氛圍。
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1“Hello!”的Cartoon time時,我首先利用卡紙,剪出了故事主人公Cat:Sam & Mouse:Bobby的形象,以生動的卡通形象,直觀地導入故事教學,在導入環節,我扮演成Cat:Sam 的形象,讓學生扮演Mouse:Bobby,以貓的口吻像班級里的小老鼠們打招呼:T(Cat):Hi,Im sam.(加入表情動作,cat,cat,cat,喵喵喵)S(Mouse):hi. Im bobby.(引導學生加入表情動作,mouse,mouse,嘰嘰嘰)通過這樣的導入情境,導入故事主人公以及文本的自我介紹的重點句型“Im…”,并提出故事問題“①who are they?②what are doing?③how do the mouse greet the cat?”,從而以生動的形象與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設疑,引導閱讀要點
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引發學生們自覺有效的閱讀行為。關于這一點,我以為,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啟發、指導是不容小覷的。那么如何讓學生們主動地朝著我們所指引的閱讀方向靠攏,引發他們自覺的閱讀行為呢?我覺得,關鍵就在于在閱讀的過程中設置疑問,以環環相扣的問題情境、拋磚引玉的關鍵詞眼刺激學生們的思維神經,激發學生們的自主思考,引導學生在關鍵詞眼里找答案,在問題里面尋找閱讀的方向。
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My family”這單元的Story time 時,我制作了各種人物的單詞頭飾,如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每個大組的小組長戴上一個頭飾,分別代表一個人物,啟發學生們跟著主人公“Mike”一同去認識他們的家人。在閱讀過程中,我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各個人物形象以及對應的頭飾帽子,啟發學生們通過閱讀幫助他們戴上正確的帽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帶著這樣的問題,展開“My family tree”的繪制比賽活動,引導學生們邊讀邊畫,通過家庭樹的形式畫出“Mike”的家庭圖示,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家庭樹準確又漂亮。在這個閱讀環節中,我將讀與做的形式巧妙地結合起來,并適當地導入競爭機制,使得問題變得更加具體吸引力,并以圖示的形式幫助學生們理清了文本的主要脈絡。
三、解題設疑,促進思考提升
解題設疑強調的是學生逆向思維的訓練與培養,主張從閱讀結果出發,反其道而行,讓學生們找出支撐結果的依據,并在學生們解題的過程中提出疑問,加大他們解題的難度。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英語思維習慣,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的水平,而且能夠活化閱讀教學的刻板模式,引導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出疑問,并嘗試解決問題。
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I like dogs”時,我在story time環節的教學時,設計了一個“Is it right?”的教學探索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在學生們閱讀文本之前給出了幾個命題,如Yang Ling likes dogs./Mike likes pandas./Mike likes dogs,too./Su hai dont like dogs等,啟發學生們從命題出發,嘗試從文本中尋找答案,解出這幾個命題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它又錯在哪里。在這個互動環節中,我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小組自由討論活動,啟發學生們在小組互動中從文本里圈出與命題相近的句子,并說說我們的命題究竟對不對。
總之,疑問是打開知識的鑰匙。我們應該讓學生們帶著這把鑰匙,自己去探究、去嘗試打開閱讀篇章里的種種奧秘,尊重并理解他們的獨特體驗,鼓勵他們有新的或者不一樣的語言創造,真正實現閱讀理解的多元化。
(江蘇省海門市包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