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
初中物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與實際的生活聯系的十分密切,并且初中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的培養,激勵學生熱愛物理、熱愛科學的情感。另外初中物理只是揭示一些簡單的規律和概念,注重基礎知識和習慣的培養。所以,作為起始學科,初中物理教學至關重要,應培養學生的樂趣,不能扼殺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肮Α边@一節內容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為下一節的“功率”和第十五章的“電功”“電功率”相關教學能起到鋪墊作用。功、電功是徐州市中考中重點章節,能占到總分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和難點章節,并且也是學生掌握最差的章節,因此學好本節內容至關重要。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本節知識,我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一、讓學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必要條件
首先讓學生建立功的概念。不少學生存在一種誤區,認為生活中的干活、做工、工作就誤認為做功,而教材上的定義是: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的乘積叫作機械功,簡稱功。這樣,就讓學生對功的概念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有利于本節課的教學和對相關知識的準確的掌握。這是本節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指導學生找準靶子,才能打準把子。
其次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才說明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做功。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并識記滿足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①有力存在;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二者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另外,教師應特別強調物體必須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簡單地說就是方向相同,否則不做功?;蛘呓處熃o學生總結反概念,不做功的三種情況,也就是不能同時滿足的兩個必要條件的三種情況:①有力無距離,②有距離無力,③物體通過的距離不在力的方向上。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上的幾幅彩圖讓學生試著判斷,圖中的人或物到底對另一個物體做沒做功。并且教師可以拓展一下,再列舉幾例,如舉重運動員在舉起杠鈴的過程和在空中停留的階段等,然后指名讓學生舉例說明。
二、根據功的概念推導公式并加強練習
根據功的定義,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的乘積叫作機械功,簡稱功。教師可以推導出功的計算公式W=FS,根據公式再次強化功的定義,并且對功的計算公式加以解釋:公式中W表示功,單位為焦耳;F表示力,單位為牛頓;S表示距離,單位為米。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識記公式以及變形式。首先讓學生了解1J功的大小,否則學生沒有參照物。1J功是用手拖一個50g的雞蛋從地面緩緩舉過頭頂,因為所用的力為1N,從地面到頭頂的距離2m,根據公式W=FS代入求得為1J。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例題加以鞏固。例如在平地上,用50N的力水平推動重100N的箱子前進20m,推箱子的同學做了多少功?如果把這個箱子勻速舉高1.5m,那么他做了多少功?本題看似沒價值,很簡單,但如果每個同學都能會做的話,說明學生對本節內容已經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只有學生理解了,在以后的變式題中學生才會迎刃而解。因此,教師要注意題目不能過難,爭取每個學生都能“吃到”,而且“吃飽”。
三、學以致用,解釋生活現象
教師讓學生會用物理知識解釋“勞而無功”的真正含義,肯定不少學生會思考一些生活中的不解現象。如一些盤山公路為什么不修成直的,而是修成環山型的,不浪費材料嗎?我們家中的手壓井的井把離得越遠越省力呢?我們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而使用動滑輪會省力呢?……學生學過本節知識后應該會加以正確、合理地解釋。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根據公式W=FS,如果做相同的功時,F越大那么S就越小,F越小S就越大,所以盤山公路修成S型的,就是增大S,從而減小F,為汽車提高更大的動力,不至于在上坡時動力不足,增加安全性。像類似問題讓學生試著去解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生活的觀察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培養,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學科自身優越性加以教學
對于初中生而言,有些物理知識他們并不陌生,在小學六年級的科學這門學科中有所滲透。另外,物理這門學科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是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主要揭示一些簡單的規律和概念,注重基礎知識和習慣的培養,并且初中物理主要探究聲、熱、光、力、電等幾方面知識,它與生活聯系的十分密切,對于我們初中物理教師而言也具有優越性。正如心理學所說,學生已有了前認識和前概念,并不是腦中一片空白或者像其他學科對于他們而言一切都是新的,所以具有優越性。
古人云:“學無定法?!蓖瑯樱桃矡o定法。因此,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就應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頭腦,認認真真地鉆研教材,優化自己的教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學好物理這門學科。
(江蘇省新沂市港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