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枝敏 陳崇俊 史東霞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047-02
傳統的助產術一般會進行人工的會陰側切,這樣雖然避免了產婦生產時會陰大面積撕裂,但也同時給產婦留下了病理性切口和永久性瘢痕,不利于產后恢復,并且影響美觀。新型的會陰無保護接生術,改變了傳統的一刀切現狀。無保護會陰接生不對會陰進行人工保護干預。不僅減少會陰撕裂傷,甚至使會陰無裂傷。有利于減少會陰側切率,還大大促進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降低了剖宮產率。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經統計,我院從2014年3月—7月自然分娩共850人,側切124人,側切率14.6%。觀察組使用無保護會陰接生共726例。其中會陰無裂傷216例,占29.8%;會陰Ⅰ度裂傷469例,占64.6%;會陰Ⅱ度裂傷40例,5.5%;會陰Ш度裂傷1例。占0.1%;對照組為在我院自然分娩的產婦653例,均采用傳統的助產術。側切524例,占80.2%;會陰Ⅰ度裂傷108例,占16.5%;會陰Ⅱ度裂傷20例,占0.3%;會陰Ш度裂傷1例。占0.1%;比較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無保護會陰接生大大降低了會陰側切率。接產步驟為:接產者站在產婦右側,當胎頭撥露時,接產者左手控制胎頭娩出速度,使每次宮縮娩出約1cm。當胎頭著冠時,囑產婦哈氣,宮縮間歇時稍向下屏氣,使胎頭緩慢娩出。以娩過強的產力造成會陰撕裂。胎頭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胎肩。先擠出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待其自然完成胎頭復位和外旋轉。使胎兒雙肩徑與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接產者雙手向下輕壓胎兒頸部,協助前肩從恥骨弓下娩出,再托胎頸向上使后肩從會陰前緣緩慢娩出,順勢胎體及下肢相繼娩出。無保護會陰接生法一方面減少了產婦的痛苦,另一方面減少會陰損傷,減少產時出血,促進產婦舒適。同時減少了助產士接生時過度彎腰用力導致的腰椎、肌肉慢性損傷及腕關節、肩關節損傷等職業病的發生率。傳統助產術多在在會陰側切下采用保護會陰接生法。當胎頭撥露會陰后聯合緊張時,助產人員右手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利用手掌大魚際肌頂助會陰部,宮縮時向上內方向托壓,產婦用力越大,助產士也用力大一點保護,左手按壓胎頭協助俯屈及仰伸娩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使用無保護接生法的產婦降低了側切率,產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傳統的助產術多采用會陰側切術,產后恢復慢,住院時間長。
2.結果
2.1 比較兩組產婦會陰側切率,會陰Ⅰ度裂傷,會陰Ⅱ度裂傷,產時出血量。
討 論
無保護會陰接生術減少了會陰側切率,增加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宮產率。該項助產技術對助產士的技術要求極高,不僅需要她們具有豐富熟練的接產經驗,能夠準確把握產程變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正確指導產婦運用合適方式生產。但是這種先進的助產技術并不適用于所有產婦。只有胎兒大小適中,且無妊娠合并癥的產婦才能在經驗豐富的助產士的指導下運用該項助產方式。無保護會陰接生一定要注意“緩慢順勢沿產軸方向娩出”和“耐心等待、不要人為干預”這兩點很重要。無保護會陰接生是回歸自然的助產新模式,我院運用這項助產新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非常值得推廣使用。對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側切率、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產婦損傷、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產科質量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