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鎮燕
【摘要】目的:探討小粱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和對照組(小梁切除術)各34例,對照兩組手術成功率、治療后眼壓、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成功率明顯升高,術后眼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小粱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手術成功率高,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梁切除術;絲裂霉素C;閉角型青光眼;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049-01
青光眼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眼病之一,發病率大約為1%[1],是由于眼內壓升高導致視神經損害以及視野缺損,嚴重者可導致失明。閉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常見類型之一,其發病是由于前房角狹窄或關閉,導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壓升高。病情較輕者可給予藥物或激光治療,當藥物及激光治療效果不佳時多考慮行小梁切除術治療。但術后濾過泡瘢痕化往往導致手術失敗。絲裂霉素C是一種抗代謝藥物,可保持術后濾過道的通暢,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我院行小粱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l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其中雙眼患者7例,單眼患者61例,利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男15例,女19例,年齡范圍47-72歲,平均年齡(58.4±3.6)歲,對照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范圍49-75歲,平均年齡(59.0±3.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
1.2方法 觀察組行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作以角膜緣為基底的結膜瓣,以角膜緣為基底約4㎜×4㎜大小的鞏膜瓣,約1/3—1/2鞏膜厚度。用4㎜×4㎜的棉片蘸取0.2mg/mL的絲裂霉素C溶液,吸干多余水分后于鞏膜瓣下放置2-3 min,去除棉片后用100 mL生理鹽水對鞏膜及鞏膜瓣進行徹底沖洗。于深層鞏膜的角膜緣后界后1㎜處平行角膜緣切開鞏膜,切除一條約1.5㎜×4.0㎜的鞏膜。作寬基底的周邊虹膜切除,縫合鞏膜瓣、結膜瓣。對照組行小梁切除術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完全成功:治療后眼壓降至6-21 mmHg,無需給予抗青光眼藥物;部分成功:治療后眼壓降至6-21 mmHg,局部需給予抗青光眼藥物;或眼壓大于21 mmHg,但高眼壓癥狀消失;失敗:患者視功能喪失,需再次手術治療[2]。成功率=(完全成功+部分成功)/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眼壓。③并發癥發生率:觀察患者術后是否有前房出血、低眼壓性黃斑病變、結膜瓣滲漏等并發癥現象。
1.4統計學方法 結果采用SPSS17.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以( ±S)表示,進行t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成功率的比較:觀察組成功率91.2%顯著高于對照組成功率6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比較:治療前觀察組患者平均眼壓為(42.4±3.5)mmHg,與對照組(42.3±3.1)mmHg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平均眼壓(11.6±2.7)mmHg,顯著低于對照組(14.2±2.6)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低眼壓性黃斑病變1例,發生率2.9%;對照組前房出血2例、低眼壓性黃斑病變2例、結膜瓣滲漏1例,并發癥發生率11.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閉角型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內房角狹窄或關閉導致防水不能排出,造成眼壓的急劇升高,臨床多表現為突發的眼脹、眼痛、視力銳減等。藥物治療多不顯著,臨床常行小梁切除術治療,但術后部分患者鞏膜和球結膜之間成纖維細胞的過度纖維化增生、濾過泡瘢痕化阻塞濾過通道,導致手術失敗。秦華[3]等研究表明:小梁切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后的藥物輔助治療是患者完全恢復的關鍵。絲裂霉素C是一種抗代謝藥物,臨床研究表明其藥理作用為 [4]:通過與DNA雙螺旋交聯達到破壞DNA的結構和功能,對增殖期細胞有殺傷作用,抑制成纖維細胞的過度增生、纖維化及瘢痕的形成,以保證濾過道的通暢,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研究,結果示:觀察組手術成功率91.2%顯著高于對照組6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眼壓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眼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顯著低于對照組1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小粱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手術成功率高,療效顯著,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文炳.臨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21-422.
[2]劉亞丹,李軍,陳紅娟,等.小梁切除術聯合應用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10,50(2):105-106.
[3]秦華.低濃度絲裂霉素聯合羊膜移植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11-13
[4]鄒嘉,賀興友,楊娟.絲裂霉素C聯合可調節縫線應用于小梁切除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31):6774-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