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
摘 要:美術教學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放飛思維,在廣闊的教學空間中插上自由的翅膀,尋找快樂、體驗快樂、獲得快樂。繪畫是每個孩子抒發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徑之一;美術課是學生們感情交流的重要場所。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快樂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開放教學 學習空間 美術
縱觀當下的美術教育,在很多時候由于學習者其思維方面的制約,往往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和挫折時很容易產生低落的情緒,導致學習中不能將注意力持續的集中起來。這樣一來,就會使得本應充滿活力的藝術學科在學生面前變得黯然失色[1]。因此如何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來讓學生克服求知過程中的浮躁,讓學生愛上課堂就成為了我們藝術類學科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以“自主探究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嘗試讓學生走出封閉、單一的課堂,通過創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的形式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的學習空間,來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此來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個性發展。
一、在美術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開放學習空間
作為藝術學科,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為了讓學習者具備良好的發現美、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并在這些能力形成、完善的過程中逐漸地具備獨立創造美的能力。就課程本身而言,無論是從課程的設計還是實施上都是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的[2]。這些開放性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的開放性,評價方法的開放性等方面。開放性學習空間,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評價方面為學生提供最大程度上的開放度和自由度,從開放化、自主化的教學情境的構建著手,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而言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去體會所學知識,完成實踐創作。當然開放的學習空間的形成也是需要教師從某個主題出發,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去自由的想象、思考、創作。必要的時候可以脫離教材去開發課外教學資源或者是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以此為學生的自主發揮提供便利條件。當然這樣的自主性和開放性也是相對的,主要的環節也是需要教師進行組織和引導的。
二、美術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開放學習空間的意義
在美術學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學的側重點往往放在一些純技能、技巧類的知識點方面,也有很多的美術教師將此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甚至將其作為衡量美術教學效果的標尺。在這樣一種教學思想的指引下,學生一般就是單純的跟在教師后面一味地模仿,很少會主動地觀察、感受和思考。真正有實效的美術教學和學習,首先最需要考慮到的應該是相關生活經驗的積累。對于很多的學生來說,沒有對生活有過密切的接觸、認識和體驗,是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和形象的。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對學習資源的觀察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獲得更多的關于事物的認識。在這樣的情境或者氛圍下學習,是可以讓學生們意識到“生活處處存在著美,藝術需要從生活中捕捉得到”這種理念的[3]。在開放性的學習空間中,教師能夠對學生潛在的藝術興趣、能力加以引導,開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并從中捕捉到美 ,產生對美的表現欲望,以達到創造美的最終目標。
三、開放學習空間的締造——開放課堂
在開放學習空間的實踐中開放教學課堂的形成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只有課堂教學氛圍、情境滿足了開放學習的條件,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下才能進行開放性的學習。可以說開放課堂是構建開放學習空間的必要條件,而開放學習空間的形成也是開放課堂活動實施的最終目的和結果[4]。
(一)師生情感上的共鳴為開放性課堂的形成構建情感基礎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等是有著一定關系的。這要求教師,必須以自己最大的熱情、愛心來對待學生,在教學中做到關愛、理解學生。教師通過這樣的努力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后,是利于師生之間進行情感方面的溝通和交流的。有了情感上的互動和交流,學生會更加愿意在老師指導下參加美術學習活動,并且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而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互動,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機會就會更多,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日常的教學和學習活動中,教師還需要置身于學生中間,拉近自己與學生的空間上的距離,這樣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一來學生就敢于發言,課堂就會更加的活躍,開發性也就在這里體現了出來 [4]。
(二)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自主的發展
在實際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巧妙地設疑來創設出一定的問題情景, 通過問題的創設為學生構建出一個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在這樣的空間里可以讓學生自主地交流,轉變學生的角色,使其不但成為學習者更是欣賞者、聆聽著、表現者。對于美術教學而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氛圍,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問題作為指引很難走進正確的學習認知情境中,真正意義上的美術開放式教學也就無從說起[5]。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在學習關于四季景色的描繪時,就可以采用播放四季變化的配樂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四季變化給我們帶來的感官體驗。在聽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于四季變化的感受,接著可以直接(或者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就讓學生將剛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相關景物、人物都畫出來。這時的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會得到很大的激發,在思考具體場景的同時,帶著一種愉悅心情把自己所思、所想轉化為一張具體的美術作品。這樣就是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開放的學習空間或者學習氛圍的一種有效方法。
(三)以豐富的知識表現形式激發學生潛在的創作欲
對新時代的美術教育來說,相關教研工作已經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這就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拓展和組織形式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這基礎上美術教學的表現形式也就具備了更多的可選擇性和開放性。開放性的知識表現形式使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活動中可以突出自己的閃光點。如在關于建筑物的美術學習活動中,就可以把制作立體場景作為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和繪畫知識表現形式。以實際的例子提供學生對生活中最普遍的感官體驗,由此對合理存在的遮擋現象方面的知識進行說明,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注意表現遮擋關系。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讓學生觀察遮擋現象的具體實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直觀感受,然后和同學交流一下這種現象具體的生活場景還有哪些,接著教師就可以直接地告知學生這種現象就是美術中的遮擋關系[6]。當然在遮擋關系的美術作品制作中,可以不單單是用繪畫來表現還可以是紙工、泥工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愛好,準備不同的材料,選擇合適的表現形式并發揮出自己的創作特長。
(四)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拓寬學生們的視野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美術教學更為有效、直觀的實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幫助,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的表現形式,同時信息技術中的網絡技術也為收集資料、參觀訪問等方式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可以使學生大量的接觸美術作品,拓展其藝術視野并在這個過程中吸收時代的信息以及多元的美術藝術觀念,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和深度[7]。
(五) 自由、自主地評價自我,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而評價本身也是一門重要的藝術,作為學科教師我們要始終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8]。由于學生的個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很多時候其在知識的理解和表達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其作品我們不能從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和評價,更不能以“畫得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這些作品。對于畫得的特別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恰如其分地評價并予以鼓勵;對于一些技法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自評一下自己的作品,讓他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教師給予鼓勵后可以讓一些畫的好的同學對其進行幫助和指導。也就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該做到的就是該表揚時就要實事求是地的加以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而對于畫得的差學生,則需要表現其“閃光點”,比如說他“想法好”,“用色大膽”等,以這樣的方式來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創作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同的,對美術作品的評價也不能僅憑個人主觀上的定性。而在每次下課前,也要給學生的成果給予一定的評價,并引導學生相互地借鑒與學習,這樣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審美能力的。
總的來說,開放性課堂情境下所創設給學生的開放性學習空間,能夠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和支持,開放空間下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活動才會因此而多彩并充滿活力,美術教育最終的教學目標和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達到。
注釋:
[1] 劉軍.開放美術教學喚醒生活感受[J].廣西教育(小教版),2013(45)
[2] 張慧.淺談開放的美術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0)
[3] 王穎.把學習美術的快樂還給孩子——小學低段的開放性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3(21)
[4] 魏欣.構建開放式小學美術課堂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16)
[5] 孫冬冬.開放的教學空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東方青年·教師,2013(22)
[6] 張靜.中班幼兒開放式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章,2014(27)
[7] 宗雯.個性化美術教學與學生內生學習力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3(04)
[8] 何彬.美術教學應創設開放的教學空間[J].新一代(下半月),2012(10)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