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濱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術后并發癥療效分析。 方法: 選取60例膽道結石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的30例患者給予開腹手術,觀察組的30患者給予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腸胃功能恢復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術后并發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小,組間數據對比存在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療效明顯,創傷小,出血量小,住院時間短,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
【關鍵詞】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繼發性;膽道結石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086-02
膽道結石是膽道系統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中包括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采取傳統的開腹手術和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其術后創傷大、住院時間長、術后并發癥多,患者比較難接受這種治療方法。最近幾年,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采取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取得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治療的60例膽道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經得患者的同意后,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34.6歲。觀察組給-予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進行治療,其中男患19例,女患11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35.5歲。兩組患者經醫院診斷顯示均屬于膽囊良性病變疾病患者,兩組患者經醫院檢查其年齡、病歷資料、體質均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開腹聯合膽道鏡取石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是與常規開腹手術聯合腹腔鏡膽道治療。對患者的氣管內部使用插管,并對其全身進行麻醉處理,采取平臥姿勢,腰部置于腰橋上,經過右肋下部分切口,切口長度大約為15厘米。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取仰臥姿勢,對患者的氣管內進行插管全身麻醉,使用常規四孔法建立氣腹。對患者置入腹腔鏡,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分離膽總管的前壁,切開膽總管壁,纖維膽道鏡進入膽管,取出患者各處的結石,將結石清除后要對膽道進行沖洗,接著對切開的膽管進行縫合,留置T管引流,間斷縫合切口。
將腹腔鏡置入患者的腹腔,借助腹腔鏡將剩下的套管依次置入,進入腹腔后進行常規腹腔檢查,注意將肝十二指腸韌帶漿膜層分離后,再將膽囊切除掉,經穿刺后正實膽總管后,使用電凝或剪刀沿著穿刺孔縱向切開膽總管前壁十至二十毫米。接著用取石鉗把膽總管的上方質硬、較大的結石取出來,若是微小或泥沙類的結石便使用尿道管對其進行多次沖洗,然后將膽總管的結石吸出,膽道內下方的結石則使用取石籃網,從劍突的下套管內置入膽道內。全部取出結石后,要對膽道的內部進行沖洗,接著把合適的T管從劍突的下方放置進膽管內,膽管的切口要使用患者機體可吸收線進行間斷縫合。
1.3療效判定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分為痊愈、有效、無效;痊愈:疾病治療癥狀完全消失,患病部位疼痛感消失,患者可正常飲食;有效:疾病治療癥狀基本消失,患病部位疼痛感基本消失,飲食受阻;無效: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者存在病情加重現象。總有效=(痊愈+有效)×100%。詳見表一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患者治療數據均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術中、術后比較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組間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中觀察組發生切口感染率僅有2例,對照組發生切口感染率8例,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與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二
3討論
3.1手術準備及病患的選擇
當前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必須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嚴格選擇作為研究繼發性膽道結石患者,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患者均為2、3次膽道殘余結石患者,肝內外膽管經過ERCP和MRCP,B超相關檢查,并沒有明顯的囊狀外擴。
3.2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術面臨的難題
進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術所面臨的技術性難題就是腹腔粘連的程度對手術的影響,在手術進行時有以下兩個難題:如何成功找到膽總管并將其切開;如何在分離腹腔內粘連時避免其他器官的損傷。要解決這兩大技術性難題,便要求主刀醫生有熟練的操作技巧,進行手術操作時需全神貫注,鈍性與電凝分離相結合,減少患者的出血量,保證手術的視野足夠清晰,預防周圍的器官組織遭受損傷。
3.3滿足手術條件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術下對患者進行縫合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1)膽總管的直徑>1厘米;(2)通過膽道鏡的仔細檢查確保膽道內沒有殘留結石;(3)膽管特別是膽總管的下方沒有炎性狹窄癥狀;(4)手術進行前放置鼻膽管。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反應小,T管形成的竇道時間較長,因此拔除T管的時間要在4周以上,相對于高齡年老的患者留置T管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進行手術最佳時間是在六至八周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日益豐富,飲食結構相較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胡吃海喝不注重飲食的平衡,因此膽道結石的發病率急劇攀升,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上升。一般而言,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的首選是進行手術,其中手術方式有開腹總管切開取石術、T管引流術。雖然開腹膽總管切開術有著腹腔充分暴露、操作方便等優點,但是其創傷較大、住院時間長、術后并發率高、患者復原慢等弊端,嚴重阻礙患者在手術后的正常生活。
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微創性手術治療繼發性彈道結石將會逐步替代傳統的開腹手術,從而成為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的不二之選。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取石術是在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手術操作容易簡單,療效確切、安全性能高、創傷小,并發癥率低、患者恢復時間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極大程度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的不適。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率、住院時間都明顯地優于開腹聯合膽道鏡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同時,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結石凈取率、手術時間沒有統計學差異,這說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的結石凈取率高,出血量少、患者復原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充分體現了微創外科手術的先進之處。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繼發性膽道結石療效確切、恢復快、并發癥少,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