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斯諾登事件發生后,很多人對美國政治和文化有了另一層意義上的認識,坊間常有人以“萬能的美元,一面是虛偽,一面是骯臟”這樣的話來調侃,這話其實來自于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
錢德勒一直是美國文學的異類。誠如他所說自己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內里的傲慢與自大的不協調的混合物”“始終活在虛無的邊緣”。說他是偵探小說作家,他并不認同;美國文壇把他與海明威并列,他以此為恥,甚至羞辱海明威,把他寫到小說里,說他是“老是喋喋不休,一直要讓大家相信他的話很精彩的家伙”;說他是偉大的編劇,他不以為然,拿著好萊塢的高片酬卻屢屢玩“失蹤”,還幾次咆哮著把比利·懷爾德等大牌導演趕出門去。他甚至拒絕任何獎項,理由很簡單,他無法穿著晚禮服發表演講。他總能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他與朋友的妻子秋波暗度了好幾年,娶回家才知道他的女神大他不是8歲而是18歲,他寫了半輩子偵探小說,偵探在作品里神勇無比,他想自殺,對著自己連開了三槍,卻只是把身后的浴缸打穿。當然,他的生活一團糟,他死后,他的文稿代理人與他的秘書為爭奪他的遺產打得不可開交,他只能葬在貧困者的墓地,只有17人參加了他的葬禮,其中不乏點頭之交。
但誠如阿城所說,“錢德勒因自己的小說而不死”。這個荒誕無稽的家伙因為其作品備享尊崇。他是世界上唯一被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作家,他的作品被選入《美國文庫》,199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組織頂尖評論家票選全球150年偵探小說創作史上最佳作家、最佳偵探,他和他筆下的菲利普·馬洛獲得雙料冠軍,他被認為開啟了硬漢派偵探小說的新時代,“給偵探小說以靈魂”的人。他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之一,他與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羅伯特·艾特曼等大牌導演合作,是好萊塢黑色電影的締造者。他是艾略特、加繆、奧尼爾、奧登、錢鍾書等大師們推崇的作家,享此殊榮的,遍觀中外文學史,也寥寥無幾。
《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被認為是錢德勒的代表作,寫于1954年,因為此前《長眠不醒》(The Big Sleep)《再見,吾愛》(Farewell,My Lovely)等作品的聲譽,小說一出,立即獲得地位崇高的愛倫·坡最佳長篇小說獎,這對于錢德勒來說當然不算什么,“即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也不會去領取”,美國是個強調個性的國度,似乎很不像中國,把獲獎很當回兒事。大他18歲的妻子去世,錢德勒突然陷入了困頓中,不僅僅是生活,創作也一樣,他再次陷入酗酒,并在1955年選擇了自殺,雖然他的自殺行為一直是文壇的笑話,一個在小說里慣以拿槍舞棒的人躺在浴缸里對自己開槍,卻只把浴缸擊穿而已,天知道他這三槍是怎么開的。但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此后,他再也沒有好的作品問世,雖然他一直想寫一部“人人都在作品里無憂無慮散步的”小說,但這只能是錢德勒的一個夢。無疑,這個夢他沒有做成,1959年,錢德勒病死。
錢德勒確實在《漫長的告別》中尋求著突破,雖然,語言還是一貫的“抖摟著機靈”,“那個姑娘看了他一眼,眼神足可以戳進他的身體,再從后背透出四英寸來。”“死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替罪羊。他永遠不會反駁。”“她的笑容死板板的,眼神銳利得連你皮夾中有多少錢都數得出來。”“你不能指望生活品質極差的人有品格”等等,很多人迷戀錢德勒是因為他的語言,包括王朔,他把洛杉磯稱為“錢德勒的城市”。拿王朔的小說與錢德勒比較,你會發現,王朔所做的,錢德勒40年前就做完了。
《漫長的告別》與錢德勒以前的作品相比,更加的不像偵探小說,推理迷對錢德勒有意見也主要是錢德勒太不注重推理橋段的設計了,案件的進展節奏慢得能把人急死,學者止庵和評論家小寶都認為40歲之后的人才能喜歡錢德勒的作品,頗有道理,錢德勒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情懷,而不僅僅是一個案件的告破。這樣的情懷和感悟,還真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之后才會體味到。南宋蔣捷有篇《虞美人》頗能說明:“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蔽蚁脒@也是春上村樹在八九十年代把《漫長的告別》讀了十幾遍,而最終在2006年親自把它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的原因吧。很多人讀到“道別等于死去一點點”都禁不住潸然淚下,如果沒有感悟,這句話平淡如水。
最重要的,我認為錢德勒在《漫長的告別》中,把自己嵌了進去。雖然,錢德勒偶爾會把自己不喜歡的人寫進小說里,嘲諷譏誚,例如海明威,但絕少關涉自己,在《漫長的告別》里,他應該是實實在在把自己嵌進去了,羅杰·韋德,這個陷入困境的暢銷書作家,酗酒、逃避、自殺未遂而最終喪命的作家。錢德勒不惜以濃重的筆墨來描述這個困頓的人,“我翻過他的書,我覺得是垃圾?!薄八凶骷叶际菑U物,我更是最沒用的?!薄拔沂莻€以自我為中心的混蛋?!倍X德勒從來都不認可自己的作品,他對于自己過往的作品一概否定,他此時也陷入了創作的困境中,努力試圖改變。在小說中,作家與貌美的妻子住在富人區,交際于上層社會,在私下里,又各自齷齪著。現實里的錢德勒與當過模特的妻子被視為好萊塢的“一對璧人”,而此時錢德勒早已移情別戀卻又不得不維護著虛偽的形象。錢德勒對上流社會的批判從來都不留情面:“大多數人要用一生一半的精力來保護一生從沒有存在過的尊嚴。”對于生活在上流社會里痛苦的作家,錢德勒給予了同情,這在他以往的作品里是少有的。
《漫長的告別》寫作完成后,錢德勒寫作陷入困境,酗酒、逃避、亂情、自殺,他再也沒有寫出能超越甚至媲美以前的小說。是錢德勒重復了小說中作家的經歷還是在小說里預見了自己的未來,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