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的”、“別八卦”、“嘿嘿”……面對兩會記者的一些尖銳提問,身為官員的參會者們將語言功夫做到了極致,被公眾理解為回避問題,避實就虛。盡管這并非事實的全部,但“官言”和民意的矛盾背后,反映了公眾對兩會的期待:打破言論禁區、促建社會共識、探尋解決之道。這恰恰是代表委員的天職,兩會上,本就沒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今年兩會,這些話題讓參會者“欲說還休”
住建部長留“四字謎題” 3月3日,在經過近5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后,記者終于在駐地“堵”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記者苦苦追問之下,他不經意間透露出四個字:“雙向調控”。而這四個字也成了謎面,至于謎底,他稱要等政府工作報告才能揭曉。
黃奇帆讓記者“別八卦” 去年底,有報道稱,傳重慶市長黃奇帆將擔任中央一新設小組辦公室的專職主任。日前,相關媒體記者在重慶團駐地向黃奇帆提及這一傳言時,他回應說“沒有,別傳這些八卦消息”。
東莞市長:“你們辛苦了” “掃黃”余熱未散,又發生爆炸事故,東莞備受關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在廣東團駐地遭“圍追堵截”,他未具體回應任何問題,只對記者連說了十多句“辛苦”。
但“代表回避敏感問題”也非事實全部
確有代表怕碰“敏感問題” 2010年,有記者在兩會上問人大代表、某地方農業部門負責人,如何看待毒奶粉、毒豇豆等食品安全問題接連出現。代表答曰:這么敏感的問題,你問我干什么?
書記就坐在你身邊 一些代表委員所以回避敏感問題,首先與整個大氣候有關,誠如一些代表委員所言,這年頭講真話越來越難了;其次,是代表委員結構失衡造成的,書記市長等官員就坐在你身邊,誰敢口無遮攔,有話直說;再者,不少代表委員由于深入基層調研不夠,對某些敏感問題沒有發言權。
但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正主動回應“敏感問題” 但并非所有的代表都忌諱“敏感問題”。去年兩會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人代會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時,不時問記者:“還有敏感的沒有?”張春賢的舉止說明:官員只要打開天窗說亮話,“敏感話題”其實也是可以“脫敏”的。
兩會沒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把“敏感話題”擺在桌面上討論,本是代表委員的基本權利。既然“一切權力來自于人民”業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那么,就要切實保障民意通過代表、委員得以充分表達,在兩會期間,則表現為:必須讓代表、委員有足夠的議論“敏感話題”的時間和空間。無論哪級官員、哪個部門都無權給代表、委員設定不許置喙的“敏感詞”,相反,代表、委員卻有要求和質詢官員回答“敏感問題”的權利。
兩會到底有什么“用”,也許是每年這個時候,很多人會思考的問題。政協發布會,是一個很好的“回答”。一些平時諱莫如深的問題,在兩會期間,最有可能得以相當程度的“脫敏”。
兩會是一個法定的參政議政對話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該有所謂“敏感”問題。以公開的方式對話溝通,才可能達成最大共識,進而尋找最穩妥的解決之道。
綜合摘自《南方日報》、《京華時報》、《新聞晨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