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心理垃圾”
一天上班,我發現電腦的“工作”分區滿了。打開一看,里面80%都是平時工作儲存的資料,但大部分都沒看過。我很糾結:刪了的話,好不容易收集的,很可惜;不刪的話,占硬盤空間,放不進其他資料。
糾結中,突然想到,這多像我們對待舊衣服的心態:丟掉可惜,放在那里又占地方,而且多半不會再穿。
許多人都有不舍得扔東西的習慣,這首先反映了人類對安全感的需求。其次,不舍得扔東西的人多半謹慎、重細節,但往往不會創新,不懂分享。最后,很多舊東西寄托了一份美好的感情,令個性優柔寡斷的人不舍得丟棄。
心理學家說,遺忘是人類最大的智慧,能解放執行其他任務的腦力。
而扔掉低價值的東西與遺忘類似,也是一種智慧。刪除電腦里許久不用的資料,留下空間給更新的數據;扔掉三年沒穿過的衣服,享受買新衣服的喜悅……
要記住,物盡其用才是最大的珍惜。可以每個月選一天作為“整理日”,告訴自己必須清理掉其中的某幾樣。這樣,慢慢就可以騰出“心”的空間了。
(摘編自《當代健康報》 鐘愛蕓/文)
讓肺享受天然“去污劑”
或許清潔大氣我們力所不及,但是我們可以用天然“去污劑”養出干凈的肺。
肺喜“濕”不愛“干”。每天保證喝水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潤滑。
給肺吃點胡蘿卜和蘋果。肺部“受傷”多是因為支氣管黏膜受損,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加倍分解為維生素A,保護黏膜細胞,蘋果皮中的果膠和抗氧化物能減輕肺部的炎癥反應。
主動咳嗽“清掃”肺部。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氣清新處深呼吸,在深呼吸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后咳嗽,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每天堅持,肺部可保持清潔。
霧霾天勤清洗口鼻。碰上霧霾天,別做劇烈運動,并盡量遠離馬路。大霧天如果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時洗臉、洗手、漱口。
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家里會有廚房油煙污染、家具添加劑揮發污染等,如不通風換氣,污濁的室內空氣同樣會危害健康。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摘編自《遼寧青年》 管淳/文)
解除疲勞小動作
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疲勞可通過小動作來緩解。
眼睛酸痛:打個哈欠。用眼時間過長,眼睛就會干澀、疼痛,而打哈欠可以刺激淚腺分泌淚液,濕潤眼睛,緩解因干澀而引發的各種不適。打完哈欠后,還可以閉上雙眼,輕柔按壓眼球20秒。
犯困:揉中指。中指指尖對疼痛較為敏感,揉捏中指,能起到提神醒腦的功效。方法是:先用左手揉捏右手中指指尖1分鐘,再交換揉捏左手中指1分鐘,不停交換揉捏,直到疼痛感相同為止。
肩頸緊張:繞手臂。可以將雙腿分開與肩平行站立,然后將雙臂以肩為軸向前繞10圈,再向后繞10圈,連續做3~5組。動作幅度要大,可由慢至快。
大腦疲勞:深呼吸。深呼吸能把更多的血液輸送給大腦,增加腦部營養物質的供給。具體辦法是:用鼻孔深吸氣,令小腹、上腹、胸部依次脹起,不要閉氣;再以同樣的速度吐盡氣體,反復做30次。
胸悶:做擴胸運動。伏案久了就會感覺胸悶氣短,工作也提不起勁,這時應該起身做擴胸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心肺供血氧能力,減輕肺部壓抑感,還能防止胸椎側彎。
(摘編自《生命時報》 虹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