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芬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區糖尿病患者的一般狀況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2012.04-2013.04期間在本社區接受隨訪的146例糖尿病患者,通過抽簽法則將其平均分成兩組,一組73例患者接受社區日常護理干預設為研究組;一組73例患者未接受護理干預設為對照組。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等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社區糖尿病的隨訪調查及日常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以利于社區衛生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關鍵詞】社區 糖尿病 隨訪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20-02
隨著社會的改革發展及醫療事業的進步[1],慢性疾病的隨訪工作已經成為社區衛生工作的必然趨勢。通過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日常隨訪可以全面了解慢性疾病患者的身體狀況,有助于收集轄區居民的相關健康資料,對進一步實施慢性疾病的治療、指導患者健康運動、培養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在隨訪期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對患者慢性疾病的控制也具有積極影響。現選擇2012.04-2013.04期間在本社區接受隨訪的146例糖尿病患者,通過隨訪進一步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04-2013.04期間在本社區接受隨訪的146例糖尿病患者,均屬于2型糖尿病。通過抽簽法則將其平均分成兩組,每組患者各有73例。研究組中,包括49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42-69歲,平均年齡(54.26±6.01)歲。病程時間均在2-12年之間,平均時間(5.32±2.05)年。對照組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41-66歲,平均年齡(53.37±5.29)歲。病程時間均在1-13年之間,平均時間(5.85±2.74)年。兩組患者的基本信息相比,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研究可比性較強。
1.2隨訪方式
1.2.1門診隨訪
門診隨訪是隨訪調查的首先手段,對需要定期常規檢查化驗的患者比較適合。同時,存在疑難問題也可以與社區醫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獲得客觀的、有針對性的醫療指導意見,所以是大部分患者均接受門診隨訪。
1.2.2家庭隨訪
家庭隨訪通常是針對自身活動不方便的患者,例如患者癱瘓、行動不便或其他原因無法到門診就診。
1.2.3電話隨訪
電話隨訪一般是因為患者病情比較穩定,不愿意到門診復查或不方面到門診而且不愿意接受家庭隨訪,也可能是患者或其家屬知道藥物應用的方法,正確的生活方式,運動鍛煉等[2]。
1.3隨訪及護理
對照組73例患者在隨訪期間未接受護理干預。研究組73例患者在隨訪期間接受了相關護理干預。
在開展3種隨訪調查中,家庭隨訪時,醫護人員應該攜帶相應的醫療設備,包括簡單急救藥物、血糖儀以及血壓儀等。在隨訪調查時,仔細了解患者的癥狀表現、運動、飲食、用藥等情況,尤其是對相關檢查結果也要進行詳細了解。在電話隨訪期間,應該對患者可能發生的臨床并發癥給予詢問,事無巨細,避免遺漏而導致患者病情出現貽誤。同時,對患者具體情況予以綜合評估,從而為患者制定合理的、科學的治療方案。
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主要是估測患者每天飲食的熱量是否處于穩定水平,搭配是否合理,然后結合患者的運動情況給予適當的調整。對于體重偏小、運動量較大的患者,應適當補充一些熱量;但對于體重偏高、運動量較少的患者,應適當的減少一些熱量。
對患者開展運動護理,必須明確運動治療需要注意的一些禁忌證,按照患者家庭經濟條件、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制定最優的方案,讓運動可以發揮良好協同治療的有效作用。
對藥物開展積極護理,則必須熟悉掌握藥物的應用時間、方法、用量,同時把服用藥物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告訴患者。尤其是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必須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1.4統計學分析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試驗數據實施系統化處理,通過均數±、平均數( ±s)表示計量數據,運用X2對試驗所得計數數據進行檢驗,運用t對所得計量數據進行檢驗。當對比差異P<0.05時,試驗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等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討論
通過社區工作經驗總結發現社區糖尿病患者具有一些共同特點[3]。首先,部分患者對自身的要求比較松懈,缺少相應的健康知識,對疾病的認知不夠深入,所以常常發生許多不遵從醫囑的事件。同時,社區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運動量很少,并且飲食熱量過高,這也是該病逐漸趨于年輕化的主要原因。
在社區開展糖尿病的隨訪調查、護理干預時,必須要求醫護人員具備高水平的綜合素質,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以便取得更廣泛的、更具代表性的隨訪調查結果。糖尿病是社區老年居民的常見病癥,而且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加強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糖尿病相關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對預防該病的發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社區醫務工作人員應該重視慢性疾病的隨訪工作,積極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加和諧、優質的社區文明環境,并且還可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以利于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高峰,付華,楊永巖.38例 II 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行為干預的體會[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12(3):118-119.
[2]黃琳俐,尹慶林,王小玲.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23(14):512-513.
[3]朱蘭英.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28(1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