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臨床護理體會。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健康體檢中心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進行健康體檢抽血人數35000人,其中抽血暈針患者30例,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過對抽血暈針患者進行護理后,患者的滿意度為70%,明顯高于護理前的20%。兩組數據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 加強對抽血暈針患者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抽血暈針;健康體檢;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25-02
抽血暈針主要是指患者因針刺而產生的暈厥現象[1]。該病癥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頭暈目眩、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甚至會出現意識喪失以及大小便失禁等[2]。如果抽血暈針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將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本文隨機抽取我院健康體檢中心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抽血暈針患者,并對其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健康體檢中心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進行健康體檢抽血人數35000人,其中抽血暈針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63歲,平均年齡42歲。抽血前已經出現暈針前兆的患者15例,抽血過程中出現暈針的患者10例,抽血拔針之后出現暈針的患者5例。
以上患者經過診斷,均符合抽血暈針的診斷標準。多數患者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現象?;颊叩呐R床表現癥狀持續時間較短,一般數秒之后會自動地消失,且不會留下任何的后遺癥。經過醫護人員的科學指導,患者順利地完成抽血,并自行離開,對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病等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醫護人員對發生抽血暈針現象的患者,按照性別、年齡以及是否處于空腹狀態等標準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同時,醫護人員認真地分析每一位抽血暈針患者的誘發原因,根據實際癥狀的輕重,進行針對性地護理干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抽血前
在進行正式抽血之前,醫護人員要向抽血者進行健康宣教,耐心地向抽血者解釋相關的抽血知識,以消除抽血者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同時,醫護人員還要注意密切地觀察患者的身體情況,對于體質稍弱、且營養不良的抽血者,醫護人員可以考慮讓其進行臥位抽血,從而盡可能地減少抽血暈針的現象發生。此外,在抽血室醫護人員還要事先充足地準備好搶救物品、溫開水以及氧氣等。醫護人員對健康人群體檢抽血之前,還要詳細地詢問既往史,比如是否有抽血暈針史,是否有心臟病史等。抽血體檢室要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安靜、舒適,從而可以讓抽血者保持良好的情緒,減少環境因素對暈針癥狀的干擾。
(2)抽血中
醫護人員在給抽血者進行抽血的過程中,要密切地觀察抽血者的表情變化。如果抽血者出現暈針先兆,可以適當地予以平臥,或者給予對癥處理。同時,醫護人員要根據不同抽血者血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抽血位置,適當地控制抽血的速度,并要注意用食指和拇指固定好血管,從而可以有效地減輕抽血者的疼痛,以減少暈針現象的出現。此外,醫護人員要熟練地掌握相關操作技術,在操作的過程中要十分地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讓抽血者有安全感。如果在抽血的過程中,抽血者出現暈針現象,醫護人員要及時地拔針,并幫助抽血者保持平臥位狀態,予以適量的溫開水,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葡萄糖溶液,并囑咐患者就地休息。當上述處理癥狀不能完全消除時,醫護人員要及時地通知相關臨床醫師,并給予氧氣吸入,迅速地建立靜脈通道,進行抗休克治療。
(3)抽血后
抽血結束之后,醫護人員要詳細地叮囑抽血者的相關注意事項,如避免立即參與重體力活,適當地補充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等。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觀察發現,本次臨床實驗中出現抽血暈針的患者有30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兩組抽血暈針發生率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同時,21~45年齡段出現抽血暈針的人數明顯高于其他的年齡段(如下表1所示)。
經過對抽血暈針患者進行護理后,患者的滿意度為70%,明顯高于護理前的20%。兩組數據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如下表2所示)。
3.討論
抽血暈針主要是因為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作用于人體丘腦下部,引起迷走神經以及交感神經功能紊亂[3]。雖然該癥狀不如其他疾病具有較大的危害,但是如果沒有得到科學地處理,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臨床上出現抽血暈針的現象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首先,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如果抽血者對抽血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在抽血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緊張、恐懼的現象,從而容易出現小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以及腦供血不足等現象,引起暈針現象。其次,如果受檢者具有相關病史,諸如抽血暈針史、心臟病史,也會增加抽血暈針幾率[4]。最后,環境因素也會對抽血暈針現象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抽血體檢室的空間狹小、室內空氣渾濁等也容易出現抽血暈針。此外,體位因素、年齡因素以及機體狀態等也是抽血暈針的常見影響因素。
因此,在實際的醫務工作中,醫護人員要充分地認識可能誘發抽血暈針的相關機制,從而及時地采取相關預防措施和合理地護理干預,以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減少抽血暈針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玉芳,馮歡,李薔薇,文雅,陳海芳.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當代醫學. 2011,03(05):15-16.
[2]朱瑞清,黃翠萍,方春燕.心理干預減少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臨床研究.吉林醫學. 2014,05(15);100-101.
[3]周月婷.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護理對策.中國當代醫藥.2009,05(10):112-113.
[4]姜萬霞,于世梅,王文玲.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護理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2,1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