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美 周茂森 周文明 謝巖浩 邢文超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海上急診病人的救護方法和效果。方法選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150例海上急診救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救助方法和措施進行全面分析。結果所有急診病人經過系統性的救治之后,有134例患者成功救治并轉至路上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而16例由于病情比較嚴重搶救無效而死亡。結論實施有效的海上急診救治不僅可以及時對患者的疾病進行診斷,而且還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海上災難的救護水平,豐富醫療人員的救護經驗。
【關鍵詞】海上;急診病人;救護分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92-02
隨著我國航海事業和海洋科學的快速發展,各類海上事故的發生率也呈現了急劇增加的趨勢,因此提高和完善海上急診病人的救護工作至關重要。經過統計發現,我國每年大約有很多人由于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而死于海上災難,因此加大海上救援極為重要。其不僅可以避免災難的進一步擴大化,而且還能提高我國海上作業的發展水平。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接收的150例海上急診救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15-60歲,平均為35.5歲。四肢骨折患者85例、胸腹損傷12例、顱腦損傷11例、氣體中毒24例、食物中毒9例、心血管疾病5例、酒精中毒4例。
1.2急救措施
1.2.1傷情評估
急救人員在達到現場之后首先要對患者進行系統性的傷情評估,主要采用物理診斷的方法對其進行有效的評估,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查看患者呼吸狀況,了解有無通氣不良現象;(2)觸摸患者的頸動脈及橈動脈,了解和掌握脈搏的節律和頻率;(3)查看患者的口唇有無蒼白或發紺,胸部運動是否對稱,呼吸有無急促現象,以及兩眼瞳孔有否變化;(4)及時詢問病史情況,并對患者的意識情況進行評估;(5)檢查患者的心率、血壓情況,用以推斷休克程度。通過以上系統性的檢查可以將患者的病情劃分為四類:Ⅰ類輕度:患者的意識清醒,血壓心率穩定,呼吸平穩,對各項檢測的配合度比較高;Ⅱ類中度患者:血壓不穩定,心率在100-120次/min,對檢查存在反應但是不夠靈敏;Ⅲ類重度:意識障礙比較嚴重,生命體征不穩定,對檢查無反應,已經處于休克狀態;Ⅳ類死亡: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均無。
1.2.2基本生命支持
經過病情評估之后,應該采取措施立即對危重患者進行緊急救治。對于心跳呼吸驟停患者要進行心肺復蘇手術,本次研究中有14例患者進行了心肺復蘇手術。其余還有45例外傷患者進行了止血、包扎或逢合處理,3例氣管阻塞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治療,56例骨折患者進行了簡單的止痛、固定治療,15例硫化氫中毒患者立即移至甲板上讓其充分的接觸新鮮空氣。對于存在嚴重休克、復合傷的患者要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并有效的固定好輸液部位,避免由于路途不穩而影響救治時機。尤其是夜間,光線較暗也會對患者的救治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最好提前制定好相關救治策略。除此之外,對海水淹溺患者要立即采取吸氧,干燥保暖,糾正低氧血癥;減壓病患者要對其進行生理鹽水擴容,低分子右旋糖酐,飲高度白酒75-150g以及應用激素等。
1.2.3搶救生命
對于缺氧、昏迷的患者要采取措施解決呼吸道的梗阻問題,從而確保氧氣的順利吸入,使缺氧癥狀得以有效的糾正。對于脫水、大出血及休克患者,應該為其建立靜脈通道,補充所需血容量,以維持血壓的穩定,在無血源的情況下,可以采用血漿代用品,以有效的提高心血輸出量。
1.2.4轉運病人
患者經過現場急救并等病情穩定之后,要盡早將病人運往附近的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由于海上的顛簸和航行的緩慢,要求醫護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同時在搬運患者的過程中最好做到輕柔敏捷,以避免損傷患者的血管神經,造成再出血、脊髓離斷傷、脂肪栓塞等并發癥的發生,在不影響觀察和加重病情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使用鎮痛劑。即將到達醫院之前要與醫院進行電話聯系,簡單的將患者病情告知醫院,以便醫院及時做好救治措施,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
2.結果
所有急診病人經過系統的救治之后,有134例患者成功救治并轉至路上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而16例由于病情比較嚴重搶救無效死亡。
3.討論
海上災害屬于不可預見事件,而且海上作業遠離陸地,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不可能將患者及時送往醫院,所以就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救護,為患者爭取最佳的治療時間。海上急診病人的救治不僅能夠為患者的救治贏取時間,而且還能降低急診的死亡率。由于海上急診救治具有救治環境條件差、醫務人員少、醫療設備簡陋等缺陷,所以對相關工作的展開就存在較大的困難。這時就需要為海上作業配備專業的醫療救治隊伍,加強對新方法、新技術的引進,以提高海上醫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海上急救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較嚴重,所以需要醫護人員對其病情進行有效的評估,提供患者基本的生命支持,妥善處理好患者的病變部位,及時進行轉運,以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參考文獻:
[1]李舒玲,李蕊.多發性創傷病人的急診救護方法及流程[J].全科護理,2013,5(26):152-153.
[2]黃潔蓉.86例多發性創傷病人的急診救護[J].全科護理,2012,7(25):18-19.
[3]王紅,郭雪青,華莎. ICU信息管理系統在危重癥病人救護中的應用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14,12(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