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光
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服務“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取得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多層次、較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安寧市緊扣中央精神,執行好一號文件相關政策,在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促進信貸結構優化調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發揮了人民銀行金融服務“三農”的履職宗旨,對于支持和推進安寧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包容性與可得性
(一)加強政策指導,促進金融機構加快農村金融產品的開發和推廣
安寧轄區認真做好涉農信貸品種創新和投放。完善貸款種類,以保證滿足農村金融發展多樣化的需求,并且要把農戶、農村小企業作為信貸優先支持的重點。從總體看,各金融機構均能采取會議、文件等多種形式貫徹落實人民銀行等其他部門出臺的涉農信貸及配套政策精神,并積極開展信貸創新;積極配合、認真落實人民銀行布置、協調的各項工作;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對涉農信貸政策進行宣傳與推動,貫徹執行信貸政策的措施較為得力。從社會效益看,各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各項涉農信貸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社會反映良好。在金融卡服務領域,云南農信社專門開發了針對農村的金融卡產品——云南農信金碧惠農卡。該卡產品有普通借記卡的功能,同時配置了最高額循環貸款的功能。普通農戶持有此卡,一次授信之后,二年之內辦貸款手續簡化,借款手續和授信審核流程得到了極大的縮短。截止2013年末,安寧農信社累計發卡23,828張,占安寧農戶總數32107戶的74.21%。截止2013年末,安寧農行在所屬的安寧市各個鄉鎮內大力開展了惠農卡及惠農信用卡、農戶小額貸款以及理財產品的宣傳及實際運作開辦了惠農卡18,960張,惠農信用卡2,650張,農戶小額無抵押貸款余額876萬元,扶持了農村各行各業帶頭人經濟5,000余戶。創新小額信用貸款、創業貸款、婦聯扶持貸款等多種貸款,支持農戶搞活多種經營。截止2013年末,安寧農信社農戶貸款余額14,610萬元。農戶貸款基本做到有需求就有支持。
(二)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加大對“三農”和中小微的扶持力度
自2010年7月云南農信社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上線以來,安寧農信社積極推廣電子銀行。安寧農信社的電子銀行在同行類中資費最低,個人跨行匯款5萬元以內僅收費1元。截止2013年末,電子銀行交易金額295.96億元,交易筆數27.36萬筆。農業銀行為更好地提供縣域金融報務,近年來成立并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進一步完善三農金融部組織架構、核算體系和運營機制,不斷豐富和完善“金益農”系列專屬“三農”產品體系,構建“網點+ATM+三農金融服務站+電子銀行”的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服務渠道體系,加快推進縣支行改革,加大業務投入,擴大惠農卡覆蓋面,積極介入新農合、新農保領域,探索出多種金融支農的新模式。增加消息服務、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銀行服務品種,方便農村企事業單位、個人客戶辦理銀行業務,貸款業務方面,針對縣域中小企業占比多的情況,陸續出臺了小企業簡式快速貸款、小企業可循環額度貸款、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有關小企業的貸款管理辦法,對縣域建筑業、縣域醫院、縣域高中也出臺了相關的貸款管理辦法,極大地豐富了農行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三)加強部門聯動,營造社會效應,借助平臺優勢,推動優質金融工程上線
安寧市充分發揮銀政合作平臺作用,推動開展安寧市“青年創業、誠信相伴”工程,活動由共中國人民銀行安寧市支行、共青團安寧市委聯合主辦,主要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金融服務支撐作用,探索靈活便捷的信貸資金支持模式,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有效扶持,建立服務農村青年的長效機制。安寧市“青年創業、誠信相伴”工程是集金融知識培訓、創業項目信用培育、創業貸款扶持、優秀人才舉薦、導向效果評估為一體的綜合性、長期性金融支持計劃。以此完善農村青年創業服務體系,引導和幫助農村青年就地創業、返鄉創業,使受到扶持的青年成為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和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成為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成長型客戶。
中國人民銀行安寧市支行、共青團安寧市委共同在服務農村青年、加強誠信建設等方面探索一條新路子。一是建立共青團和金融系統工作聯系制度;二是對向團市委申請創業貸款項目農村青年的還款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建立農村創業青年信用體系,向農村創業青年通報信用評比情況;三是對全市農村創業青年進行信貸、融資、誠信等方面的培訓;四是建立團組織與人民銀行、金融機構以及社會機構的合作模式。在強化雙方溝通合作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安寧市支行、安寧市共青團組織和金融機構還將努力構建雙方優勢互補、共促共進的長效工作機制,輻射帶動安寧市促進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各項工作,更好地培育市場主體,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全面推進安寧市誠信社會建設。
近年來,安寧農業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13年末農業總產值達到20.23億元,同比增長11.52%,農民人均純收入1.09萬元,同比增長17.31%。我市三農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大力支持,金融業支農、惠農、助農成效持續顯現。截止2013年末,我市涉農貸款余額為149.57億元,同比增長4.31%,惠農POS機布設86臺,同比增長53.57。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農戶建檔數達到40180戶,評定信用街道辦2個、信用村20個,信用戶1411戶。
二、當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面臨的困難
目前安寧轄區在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還仍然存在金融產品少、金融服務方式單一、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和農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的突出問題。
(一)金融產品單一,農戶選擇面較窄
由于安寧轄區農村金融服務品種單一,因此,很多金融創新產品僅在城鎮推出,對農村市場供應不足,無法滿足農村金融市場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過去3萬-10萬的貸款額度平均需求已經上升到10萬-30萬左右。但目前各金融機構提供選擇的涉農信貸產品比較單一化,且授信成本較高,而建立的農村信用體系基礎數據庫中的農戶信息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顯然,主動適應農村小額融資需求變化,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是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支持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要。要讓農民得到更實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二)激勵機制不完善,創新缺乏源動力
主要是未能充分認識金融創新對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加快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對金融服務創新引導不夠,更沒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激勵機制。
(三)對農業扶持力度還需加大
近年來,安寧市著眼工業化進程,迅速發展工業,在農業支持上有所減弱。現代的農村金融體系本就是是一個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三位一體的體系,從目前的情況看,合作性與政策性金融呈現萎縮狀態。受制于經濟大環境,各金融機構對農戶信用貸款的態度又趨審慎,更加重了農戶貸款的成本,減弱了資金的可得性,資金流入農業的切口也就日趨收窄。
三、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政策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激發金融創新主動性
加快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既是增強涉農金融機構市場競爭能力和業務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有效支持“三農”發展的職責所需。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一農支三農”的格局已被打破,農村金融市場主體多元化、產品多樣化和各路“諸侯”群雄逐鹿的態勢已經形成,從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大局出發,制定金融創新總體規劃,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加大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加快金融創新,推進自身和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提升政策協調性方面,完善政策協調機制
要加快建立長期化、制度化農村金融政策扶持體系,為金融機構開展“三農”業務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尤其是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人民銀行作為宏觀政策的執行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策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涉農貸款統計制度,全面及時反映農林牧漁業貸款、農戶貸款、農村小微貸款及農民合作社貸款情況,并據此制定金融政策和差別化監管措施。要積極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方面,綜合運用獎勵、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重點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農戶小額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農業種植養殖業貸款、大宗農產品保險,以及銀行卡助農取款、匯款、轉賬等支農惠農政策性支付業務。
(三)找準著力點,增強金融創新實效
一是要把解決金融服務難點作為創新的重點,當前要以破解小額農貸效能充分發揮難題和大額貸款融資瓶頸為著力點。二是要特別重視新金融產品的“賣點”,要潛心感悟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客戶的潛在金融服務需求,以敏銳的觸角和獨到的視角,站在金融業務發展的前沿去開發新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奇,敢為人先,時時處處引領發展。三是要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切入點,加大網絡銀行、自助銀行、POS設備建設力度,加快推出投資理財、信息咨詢、代保管箱等新業務,始終急客戶之急,想客戶之想。第四,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點,注重把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運用于業務創新之中,切實提高新金融產品的科技含量,繼而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第五,要以確保信貸資金安全,成就客戶為金融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產品設計必須符合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緊扣市場脈搏,切忌短視行為和政治功利性,確保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發展。
(四)強化督促指導,提高金融創新能力
人民銀行應加強對涉農機構金融創新、新產品試點及推廣的指導,銀監部門要強化對新金融產品合規性、安全性的監督,涉農機構要加強對創新產品運行的調查研究,組織進行深入細致的可行性分析、實踐經驗總結和問題反省,強化新知識、新技能培訓,不斷增強金融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