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芬
【摘要】本文作者基于對操作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積累,并結合作者曾主管結算運行條線的豐富業務經驗,對分支機構會計結算業務的操作風險防范問題進行了探討。本文從分支機構操作風險管理存在的管理架構不科學、對操作風險管理未納入考核體系、對分支機構管理缺乏協調性等問題,對操作風險管理提出了建立全員參與的風險管理文化、完善會計結算管理體系、建立有效考核體系、加強會計結算人員培訓、保持對會計結算檢查的連續性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會計結算業務 操作風險防范 分支機構
唐山市商業銀行成立于1998年,成立之初,營業室結算業務分為會計、儲蓄、出納三個專柜,2008年實行綜合柜員制以來,會計、儲蓄、出納業務不再嚴格分專柜辦理,統一稱為會計結算業務。一個柜員可以從事會計、儲蓄、出納業務,身兼多職,既是會計員,又是儲蓄員,同時又是出納員。會計結算業務作為我行業務操作、資金流動的基礎平臺,管理要求更加嚴格。建立完善的操作風險管理控制體系,增強防范和識別操作風險的能力,是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會計結算專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現針對我行會計結算業務操作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一、當前操作風險管理的現狀和問題
自2008年我行實行綜合柜員制以來,隨著我行綜合業務系統、核算流程系統的投產運行,我行核算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通過有效的事權劃分、重要崗位分離、事后監督、銀企對賬、支付密碼等手段,全行柜面服務質量和操作風險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但由于我行現有的部門間職責劃分不明確及業務處理流程的限制,仍造成一些風險隱患存在。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我行操作風險管理職責不明確,操作風險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
現我行的操作風險由總行風險管理部負責,風險管理部設風險官一名,專職負責全行操作風險。各部室、各分支機構設兼職風險管理員一名,負責各單位日常操作風險的管理。沒有設置專門的合規管理部門或合規管理中心,操作風險管理由風險官一人負責,日常無法對各單位操作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各單位操作風險管理情況通過兼職風險管理員上報的操作風險報告掌握全行操作風險事故及隱患暴露情況,對各單位隱瞞不報的操作風險隱患不能及時發現,不能很好的行使操作風險管控職責。各單位兼職風險管理員在工作中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使得兼職風險管理員在操作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私心,不愿意過多暴露自身工作的缺點及本單位工作中的不足,不能很好的履行操作風險管理職責。
(二)各分支機構會計結算業務管理架構不科學,日常的會計結算業務操作風險隱患不能很好識別、管理
我行各分支機構的會計結算與操作風險控制職能是由各分支機構營業室行使的,第一,各分支機構營業室既承擔著本機構的會計結算管理職能,又承擔著本機構的營銷等任務,日常工作十分繁雜,各機構營業室設置了一名主管結算副行長,負責營業室的人員及業務管理,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監督會計結算與操作風險防范工作;第二,分支機構檢查、監督人員與管理職責沖突,分支機構日常的檢查、監督基本上全靠主管結算副行長負責,既要管理又進行自我檢查,容易造成日常操作風險隱患不能及時暴露。第三,總行檢查、監督人員不足,不能保證對支行現場檢查的質量。總行審計稽核部作為全行內審部門,現有13人,除各分支機構會計結算業務的內審職能外,還承擔著全行管理人員的離任審計、各業務條線的專項檢查、上級監管部門的臨時檢查任務及配合全行的外部檢查;結算運行部現有專職檢查人員3人,承擔著對36家分支機構及本部各中心的檢查任務;總行紀檢監察部作為視頻檢查部門設有3名專職視頻檢查人員,通過查看錄像對各分支機構日常會計結算業務處理的違規、機關部門違規檢查的任務。這種機構設置的缺陷,造成了管理弱化。
(三)未將操作風險管理納入柜員、分支機構考核體系,柜員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操作風險誘發因素上升
目前我行對各分支機構前臺柜員的績效考核沒有形成科學的考核體系。營銷任務指標是通過總行的市場金融業務部下達到分支機構后,分支機構往往將這些指標與柜員績效工資收入掛鉤,如完成多少存款、做成幾筆小微貸款都會按存量或增量業績的考核比例得到績效工資,雖然對前臺柜員的日常業務差錯,結算運行部事后監督中心有差錯率考核,紀檢監察部也對違規行為有視頻監控處罰,而對日常會計業務結算中差錯和事故自查或預警的柜員,或者對無違規、無差錯的柜員則沒有相應的考核獎勵,沒有真正體現操作風險防范的價值,使得前臺柜員不重視操作風險的防范。
(四)總行各部門對分支機構管理缺乏統一協調,形成操作風險管理的空白點
總行各部門對分支機構的管理職能還是按條線進行考核管理,有的業務部門在一些新業務的推廣過程中往往是只制訂業務管理辦法、操作流程,而對新業務在使用過程中的監督檢查、操作風險防范、前臺服務、客戶反饋等管理缺乏,這就把全行的業務發展和操作風險防范分離,還有的一些新業務在會計結算管理上的歸屬不夠明確,導致與新興業務有關的會計結算管理文件、制度的執行和落實不到位,對前臺柜員的培訓、業務指導不足,各分支機構在前臺業務辦理中出現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
(五)有的條線制度建設滯后,部分規定與業務操作系統不匹配,存在漏洞
近期,我行電子銀行、小微業務等發展迅猛,國際業務也開始辦理,再加上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雖然有管理辦法、操作規程出臺,但制度建設沒有系統性,對執行的制度沒有回顧性完善,部分業務沒有嚴密的流程、辦法,形成一些操作風險點。
二、分支機構操作風險隱患的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行雖然不斷加強操作風險管理,分支機構操作風險控制能力在不斷增強
但是隨著分支機構職能的擴展,有的分支機構管理的職能弱化,職責不清,個別分支機構存在制度落實不到位、執行力欠缺等現象,有章不循,違章操作的問題也常有發生,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我行操作風險控制職能的有效發揮。
(二)對分支機構及前臺柜員的管理考核缺乏長效機制
我行分支機構會計結算人員及柜員占全行總人數的50%,雖然進行了多次績效考核辦法的修訂,但現在還未形成一套科學評價前臺柜員的完整考核體系,對分支機構柜員考核存在著各部室各自為政、相互脫節的現象,對柜員的考核內容偏重業務,不重視操作風險管理,考核評價指標還不夠合理。
(三)分支機構管理人員操作風險意識淡薄
一些分支機構負責人不能正確認識業務發展與操作風險管理的關系,缺乏操作風險意識,只強調業務的開拓與發展,把主要精力用于本機構營銷任務方面,對上級監管規定及行內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執行不嚴格,造成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大打折扣,導致一些問題屢查屢犯,有些操作風險隱患得不到徹底根治。
(四)分支機構會計結算人員培訓不到位
近年來我行業務發展較快,新入行員工較多,但新員工上崗前培訓時間短,到達會計結算崗位后,沒有老員工的傳幫帶,對業務理解不透徹,業務流程不熟練,對會計結算人員的業務培訓主要依靠各分支機構的主管結算副行長組織,一些分支機構主管結算副行長對員工培訓不認真負責,柜員業務技能提升慢,使得前臺業務辦理效率不高。
三、對分支機構操作風險防范的幾點建議
(一)在分支機構構建全員參與的操作風險管理文化
操作風險管理責任存在于分支機構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和每個工作環節,分支機構每名員工都是操作風險的承擔者,也是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風險的執行者。因此,分支機構全體員工都要有操作風險管理意識,每個人在做每項業務時都必須考慮操作風險因素,形成全員的操作風險管理文化,使分支機構每個員工都承擔起操作風險管理的職責,使遵守規章制度成為一種文化。
(二)明確總行各部室職能分工,理順管理職能
總行各部室對分支機構的管理職能不僅僅包括各條線業務的管理,還應該包括各條線業務的檢查監督、操作風險防范。分支機構是我行對外業務的一個支持平臺,前臺柜員是在這個平臺進行服務的操作人員。總行各部室在制度的制定、執行、檢查上要加強各部門之間協調,明確分工,能夠合并執行的,經過協商形成統一意見后向分支機構安排。對本行的新業務,各牽頭部室首先在相關部室之間溝通后,明確各部室職責,各負其責,并提前或同步對相關部室和分支機構業務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分支機構新業務辦理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及時與相關部室溝通,得到解決。
(三)完善會計結算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業務操作風險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對各分支機構所有能夠集中處理的業務,嚴格實現集中處理系統控制,通過總行核算集中處理,降低操作風險隱患。二是充分發揮事后監督的操作風險的集中管理功能,利用新的事后監督系統對各項業務處理的過程進行監控、實時預警,形成識別、計量、緩釋、控制和處置的系統性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對操作風險的有效識別,提高事后監督效率和監督效果。三是繼續做好銀企集中對賬管理工作,對現有對賬系統進行改造,提高重點賬戶的對賬監督工作,增強銀企集中對賬的有效性。四是強化分支機構現金的管理和監控職能,總行結算運行部要定期調研,加強分支機構柜員的現金動態的監控,嚴格柜員尾箱現金管理規定,超限額現金必須按規定及時上繳。
(四)逐步建立柜員績效考核體系
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合理分配員工薪酬,按業務的復雜度和貢獻度設定業務權重,計算柜員的績效分值,對柜員的業績進行全面考核。通過考核以崗定酬,充分調動柜員工作積極性。為穩定會計結算隊伍,有效防范操作風險,對于重要崗位的會計結算人員,可根據其崗位職責和操作風險承擔程度,對崗位工資拉開差距,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五)加強對會計結算人員的有效培訓
對會計結算人員的培訓要講究實用性,強調有效性,以往我行對會計結算人員的培訓多次進行,有現場培訓,也有視頻培訓。現場培訓,因培訓場地限制,造成人多不能保證培訓質量;視頻培訓,因缺少監督,分支機構不重視,有的培訓也沒有達到預想效果。要繼續加大對會計結算人員的培訓力度,改進培訓方式,增加業務系統的實際操作培訓,提高會計結算人員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會計結算人員的理論水平、業務技能和操作風險識別能力。對新員工的培訓要采取封閉培訓,延長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要全面,減少新員工上崗后由于業務不熟悉形成操作風險。
(六)對會計結算業務的檢查要保證延續性
現在我行對結算業務的檢查沒有統一的制度規定,往往都是各業務條線根據本條線管理需要或監管要求進行,各條線的檢查沒有溝通,各自為政,既容易造成檢查的空白點,也會造成重復檢查,全行各條線檢查都要有計劃、有安排,保證檢查監督的連貫性。檢查監督的內容要格式化和規范化,檢查監督的內容要盡量給予明確,劃定范圍和要點,避免檢查監督走過場,增強檢查監督的效果。
參考文獻
常巍.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