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通過我國曾經擁有過的“跨國公司”雛形——管仲治理下的齊國政府——展開。在世界歷史中,由歐洲開始的跨國公司卻發展得越來越好,直接帶動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軍事發展,以至于最后對中國進行侵略。
二戰以后,貿易戰爭一直不斷。一方面,我國通過跨國公司的引入積累了最早的資本和技術;另一方面,我們也在跨國公司的經營中收到很多不公待遇。
最后,本文針對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給出相應的我國應該采取的政策的建議。
【關鍵詞】跨國公司 貿易
一、跨國公司簡單發展及其對世界和自身的影響
世界的資源、技術、氣候條件等諸多方面的不平衡造就貿易。
然而跨國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除了賣出自己商品買回別國商品的基本功能以外,還能夠實現其他許多功能,比如幫助本國政府實現政治目標,消化國內過剩產能等等。所以說,跨國公司在當今世界中對于各國政府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中國最早的“跨國公司”及其成功案例
春秋時代的齊國面臨大海且富有礦山,是盛產鐵礦、鐵制品和海鹽的國家。鐵和鹽是當時最必不可少的物品。
當時管仲利用鐵和鹽換取其他國家的布匹等物質,并且不斷提高其他國交換產品的價格,使得其他國家逐漸放棄多樣化的產品轉而大量生產齊國需要的產品。但是齊國通過其“跨國公司”——齊國政府——成功實現改變其他國家產業結構的目的,最終有些國家甚至放棄基礎的農業來滿足齊國這家跨國公司的需求。待到這些國家完全依賴于與齊國的貿易并且產品越來越單一化后,齊國開始停止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導致這些國家經濟崩潰。于是齊國稱霸。
后來秦國商鞅變法成功,富國強兵成為更為有效的國家發展之路,中國自此實現大一統,輕商重農成為幾千年來的大趨勢。而且中國的環境本身也為中國難以產生跨國公司提供了條件。
(二)國際上跨國公司的發展與其最終和中國的“交融”
歐洲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城邦式的發展,每個城邦的資源有限,因此就產生了貿易的需求,經過逐步演化,最終孕育出了真正的跨國公司。
當時各個國家都通過跨國公司來進行開展經濟工作。他們盡可能用自己的物品換取更多的其他國家的物品。后來,大多數戰爭也是為了貿易而開展。等到遇到當時的中國這么高度自給自足的經濟,導致嚴重的貿易逆差,于是采用輸入鴉片的政策扭轉貿易逆差。中國政府禁止鴉片,于是開始了鴉片戰爭。
二戰以后,經濟發達的國家,通過跨國公司經營,一方面降低了本國商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以較低成本換取了較為落后國家的資源和產品。而較為落后國家,通過貿易也能夠獲得較新的技術和管理。
(三)新中國的跨國公司
改革開放,我國引入了一大批跨國企業來進行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通過輸出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換取了最初的資本、技術等等,為新中國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當今中國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自己也有了很多跨國公司。
中國最早“走出去”的跨國企業,主要是低價的“中國制造”,為的是換取更多的國際資源。但是在這些跨國公司的經營中,中國所扮演的角色都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這就導致中國跨國公司核心競爭能力較弱。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一定要逐步實現產業升級。
二、對我國如何對待跨國公司的幾點建議
(一)農業
農業是一切產業的基礎,不能受制于人。我對農業引入跨國公司的觀點如下:
1.有關于種子的相關產業。種子是農業之本,我們必須要掌握通過跨國公司引入的種子的核心技術,不能讓跨國公司的種子完全取代本國的種子,不然很容易會被動搖國家之本。
2.對于農業生產方面。我國一方面可以通過跨國公司引入現代化機械,另一方面,吸收他國現代化農業管理經驗,實現本國經濟現代化過程。
3.農業貿易。在保證國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實際上我國可以較為大量的購買和銷售。
(二)工業
1.輕工業。輕工業一般來說技術含量較低,一個國家很難通過輕工業的貿易使得另一個國家完全依賴于它。而且輕工業一般來說技術瓶頸不高,拾起的時候會較為容易。
因此,輕工業是可以實現較多的跨國公司引入的領域。
2.重工業。重工業的核心必須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因為一個國家的重工業是其安全的基礎。重工業領域的跨國公司也應該適當引入,一方面購買其產品滿足本國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產品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對本國重工業進行升級和改造。我國也應該通過跨國公司出售我國重工業產品。比如我國在高鐵領域就處于世界重工業較為領先的地位。
(三)服務業
1.一般服務業:對于一般的服務業,我們可以引入先進的模式、技術和管理手段,然后進行本土化改造,可以進行較多的引入輸出。目前中國的一般服務業并不算發達,因此需要大量引入先進跨國企業,一方面滿足本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對本土一般服務業進行啟發和學習的一個過程。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寶潔、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等。這類跨國公司是全世界最為先進的跨國公司,其跨國經營的經驗和成績都是其領域內的世界第一。引入這些跨國公司,一方面適合本土居民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學習這些公司的跨國經營管理,逐漸能夠形成一批我國自己的跨國公司。
2.金融業:我對跨工金融業的引入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金融業在發達國家發揚光大,并且掌握多數重要商品和金融相關產品的定價權,從經驗來說,也比我國豐富得多。
因此,我們一方面引入跨國公司的合作,吸收其先進的經營和監管經驗,一方面要較高程度的限制跨國公司對境內金融行業的攝入程度。
三、總結
總的來說,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較為多種和豐富的大國,同時也是影響著世界歷史進程的大國,因此中國必須保持自己在各個行業的跨國公司擁有自身的競爭力,不受制于人。合理地利用跨國公司,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政治,都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郎咸平.《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的產業鏈陰謀》,東方出版社(2010).
[3]余勁松.《跨國公司法律問題專論》,法律出版社(2008年).
[4]百度百科.
作者簡介:李海賓(1987-),男,漢族,青海西寧人,畢業于復旦大學,目前就讀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職于珠海華潤銀行深圳分行,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