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華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35-02
社會的高速發展,節奏快,多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更強烈的情緒沖擊,更大的心里,社會壓力。隨之而來的有心理問題及各種精神活動異常的個體必然增多。可目前我院的醫護人員的流失,嚴重影響了我院的醫護人員的合理配備,給治療和護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我院流失的多名醫護人員中,很多是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業務熟練成有較高知識水平的專家,教授,護士是本院的醫務骨干。而醫護人力資源難是保證醫務工作質量的最基本條件。因此,分析醫護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而減少流失是非常必要的。
1 社會和環境方面因素
社會對醫院工作的特殊性,特別是精神科專業的醫院工作不夠熟悉了解,會出現在未知情或者沒有深入了解調查的情況下,道聽途說。一些媒體報紙喜歡渲染事件,突出患者的主體,而忽視醫護工作者,形成了一種醫護人員不良的形象,這是對醫院以及醫護工作者形象的嚴重扭曲。因此,往往會出現家屬或者患者對醫護人員的工作細節如果有一點不滿意,就會進行攻擊、言行辱罵或者進行報復,出現一些嚴重的醫療糾紛[1]。在這種環境下逐漸演變,形成了不和諧的環境,使得很多醫護工作人員對此而出現望而卻步。社會上普遍認為精神病人患者是被治療方,是一個弱勢群體, 而醫院醫護人員是看護方。所以如果一旦出現傷害事件,當醫院護理人員遭受患者暴力傷害后, 出現的社會媒體報道,往往是偏向于患者, 出現同情患者支持患者的。而對醫護人員在整個事件中受到的傷害卻熟視無睹。
2 心里因素,壓力大
由于精神科病的特殊性,在治療上比較困難,復發率相對較高,病人發病期對其家人及社會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許多家屬都將病人視為累贅,很多家庭也由于病人病情的反復而多次住院導致貧困。更有相當一部分家屬由于不椹重負而將內心的不滿以及各種不良情緒發泄到醫生,護士身上,隨著病人的多次反復,年齡高的患者合并其它軀體疾病的增加,精神科的醫護人員的風險也高,患者活著是累贅死了成寶的怪現象,從而導致醫生,護士的心里失衡。
精神障礙病人由于受到癥狀的支配,常會出現沖動傷人,自傷,毀物,外逃等特殊行為,病人病情也經常也經常出現瞬間的意外變化[1-2],精神科醫護人員不僅害怕病人出現意外承擔責任,更害怕隨時可能受到病人的攻擊,從而精神高度緊張,長此以往,醫護人員長時間持續心里緊張,身體疲勞,出現焦慮,緊張,壓抑,頭疼,失眠等不良反應。
3 待遇低,經濟困難
精神科醫生,護士在醫院工作中是非常辛苦的,精神科病人由于缺乏自知力,不配合治療,哪些處于急性期的病人經常需要強制執行治療,更是需要一對一的看護,除此之外,扔需要承擔大量的生活護理工作,如,給病人喂飯,洗澡,更衣,洗衣,督促大小便等,更需要為病人理發,剪指甲等,但由于人們對護理的認識不足,護士所付出的勞動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與補償,甚至有很多時候一個護士的收入還不足一個后勤人員高,這也是導致護士不愿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之一。
精神科護理需要綜合素質比較高的人才[3-4],特別是各方面優秀的,并且在工作中的付出不僅僅是技能付出,有時候要承擔各方面的風險,壓力等。但是往往所得到的福利待遇并沒有與之付出所匹配,員工對此工資獎金、待遇不滿,就會逐漸有不良情緒,從而形成流失。
4 醫護工作人員身體因素
醫生,護士工作常年累月進行三班倒,特別是許多年輕護士,上時間的夜班,家人的不理解,老人孩子的照顧不倒而放棄職業,到其它行業謀業。
有研究報道精神科醫護人員有22.09%的存在睡眠質量差,主要是這類工作人員時常面
臨患者的心身壓力,需要與患者交流,治療,也會出現心身沖擊的刺激。這種長期強烈的類似情緒方面的因素等等會引起睡眠障礙,而醫護工作者本身的職業因素,長期輪班、值班、加班等使得日常生活打亂,影響了生活節律,從而影響了身體,睡眠質量。
5 精神科衛生經費投入不足
當前我國雖然積極支持醫院衛生財務投入,逐年明顯提高,但是衛生部門對于精神科專業類的醫院投入的財務只有衛生財政專款的2.3%。這樣很明顯,精神科專科醫院的資源設備等基礎設施配置會低于同級別的綜合性的大醫院。而醫護工作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需要研究資金,需要較好的設備參與到治療病人中,往往一些醫院經費不足,導致醫護人員很難得開展工作,捉襟見肘[3-4]。
6 精神衛生服務模式落后
重性精神病患者為主治療是當前精神科醫院服務模式。對于中輕度患者,以及持續的康復模式比較欠缺,特別是心理疾病這一塊,這些往往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相關部門缺乏統一的管理以及重視,醫院管理也相對缺乏統一服務模式,以及經費投入,不同地區發展模式差異較大。
以上原因導致我院的醫生,護士的大量的流失帶來我院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希望全體社會重視精神病患者,同樣也提高精神科的醫護人員的待遇, 社會應該尊重、支持、理解精神醫護工作者,并從他們的角度去體諒,這樣會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自豪感。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精神科醫護事業的發展進步。加快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小軍. 關于住院精神患者損害事件責任討論的幾個問題[ J] .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2, 18( 3 ): 224.
[2]姜小琴, 謝斌, 諸索宇, 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相關因素對照研究[ J] .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0, 26 ( 5) : 262.
[3]王雅芳. 急診護理工作應激對護士健康的影響及對策[ J] .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2, 19 ( 19) : 81.
[4]周躍萍, 周蓮英. 不同職業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壓力反應的比較研究[ J] . 心理學探新, 2004, 23( 1 ) : 63-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