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翠萍
【摘要】目的 對比兩種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規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1842例健康人員按照其采血方法的不同分為末梢組(n=920)和靜脈組(n=922),比較兩組的檢驗結果。結果 末梢組的HGB、PLT、HCT檢查結果都低于靜脈組(P<0.05);末梢組的WBC、RBC的檢查結果都高于靜脈組 (P<0.05);對比MCHC的檢查結果,兩組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采用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測能提高準確率,減少儀器損耗,值得推廣。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37-01
血液細胞檢驗又稱血常規檢驗,主要針對血液細胞內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含量進行檢驗,對檢驗結果的數據進行嚴格的分析,判斷患者患有何種疾病,是目前臨床上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血常規能夠及早發現眾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跡象,能夠對血液系統類疾病、脾功能亢進、感染疾病等情況進行診斷。由于末梢血采取方法簡便且對患者造成痛苦小,臨床上常用此法作為血常規檢測中的手段,但從血細胞計數儀的設計要求上來看,采取靜脈血效果更佳。臨床上對于這兩種采血方法的優劣比較一直存在爭論。故本文對這兩種不同的采血方式在血常規檢驗中結果差異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1842例體檢檢查的健康人員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排除患有全身疾病患者、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存在肝腎功能不全病患者。按照其采血方法的不同將所有人員分為末梢組(n=920)和靜脈組(n=922)。末梢組中,男480例,女440例,年齡23-65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6.8±5.1)歲;靜脈組中,男492例,女430例,年齡在22-66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7.0±4.8)歲,兩組對象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兩組對象在檢查前均應保持空腹狀態,于早晨9點左右進行采血工作,具體方法為:末梢組持續一次性采集末梢血到準備好的真空試管內,靜脈組則持續一次性采集靜脈血到準備好的真空試管內。兩組所采集的血液稀釋、混勻,然后再進行檢測,檢測工作需要嚴格控制在采血的2h內完畢。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 19.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D)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則表示數據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兩組研究對象的檢測結果如下:對比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紅細胞比容(HCT)的檢查結果,末梢組都低于靜脈組(P<0.05);對比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的檢查結果,末梢組都高于靜脈組(P<0.05);對比兩組的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檢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由于臨床血液細胞檢驗各部門分工的不同,血液細胞檢驗工作可大致分為采集標本、稀釋標本、檢驗標本等幾個嚴格的步驟。在實際檢驗操作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所對應的血液細胞檢驗工作都會對檢驗結果和檢驗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保證血常規測定的準確率方面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目前,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已經成為檢驗科中的一類常用自動化儀器,廣大醫院都已經在實踐中應用其進行臨床檢查。血細胞分析儀的設計要求是需要采集一定量的靜脈血來進行檢測,但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主要是用末梢血來代替靜脈血進行檢測。末梢血、靜脈血檢測結果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其原因很可能是:末梢血由毛細血管血液、動靜脈血、組織間液以及細胞內液等構成,血液成分相對不夠穩定;靜脈血的結構往往單純,使得檢測的重復率高;末梢血管血流速度慢,流通不順暢,造成采血困難,采取時常常需要反復擠壓周圍組織,造成組織間液混入血樣中或血小板附著形成微小血凝塊而影響檢測結果;末梢血采集時間多長于靜脈血,時間越長造成的溶血的發生率越高,對結果造成影響;④末梢血易受稀釋液的影響造成微小血凝塊,從而使得血細胞數目降低,白細胞數目增高,血細胞變異系數也隨著增高;⑤患者精神緊張會影響末梢血采集時的進針角度、深度等,從而影響結果,而靜脈血采集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⑥靜脈血采集血量多,當結果出現誤差時可以進行二次檢測,糾正誤差,而末梢血采集困難,及時進行二次檢測也不能排除檢測痛苦,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
本次結果顯示,血常規6項指標中除了MCHC之外,末梢組與靜脈組均存在了一定的差異性,這說明不同的采血方式進行血常規檢測結果有所不同,不能進行交叉使用,而采取靜脈血方法可以得到較正確的結果,重復率高,并且可以減少交叉感染和醫源性感染,從維護儀器的角度上說,末梢血采集時常用棉簽擦拭而導致細小棉纖維混入儀器中,長期將影響儀器精密性,不利于結果的準確率。綜上所述,采用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測能提高準確率,減少儀器損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韓秋青, 王愛玲, 韓風杰. 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J]. 當代醫學, 2010, 16(26): 85-86..
[2]羅碧青.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比較[J].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9):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