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首先探討生產型企業成本細化核算和控制的意義,第二點探討加強生產型企業成本細化核算和控制的措施。而伴隨當今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探討生產型企業成本的細化核算和控制,可以幫助企業節約成本,獲得經濟效益。
【關鍵詞】生產型 成本 細化核算 控制
以科學信息技術為主流的當今時代,生產型企業應依據自身的經營管理的特征和戰略規劃改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不利局面,精確、及時、全方位地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加快資金的流通,進而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并通過成本細化核算與控制工作,提升生產型企業的經營效率。本文將著重探討如何做好生產型企業成本的細化核算和控制工作。
一、我國生產型企業成本細化核算和控制的意義
成本核算是企業運營管理和財務決策中的重要工作,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內生產運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按其特性和發生的場所進行的歸類、匯總和核算,其目的是計算出該時間段內生產運營費用的總額以及各類產品的實際成本與單位成本。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生產型企業要想在競爭漸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依據自身運營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成本的細化核算與控制,進而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加快資金的流通速度、精確全面地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
(一)有助于科學解析各工序的成本水準,訂立內部轉移價格
生產型企業在進行細化核算和控制時,應了解各工序的成本核算水準與成本費用水準,進而確定不同生產時期企業成本中心之間價值流轉時的內部轉移價格,這有助于企業對成本的考核。
(二)科學、合理地控制和考核企業成本
生產型企業通過核算、解析和比對不同生產階段中各作業部門及其工序的成本費用率水準及差異,分析出產生差異的人為因素和非人為因素,進而為企業成本的科學、合理控制和考核提供參考依據。
(三)有利于企業合理定價及明確利潤水準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間的競爭不單是商品和價格的競爭,也是成本的競爭。生產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前提下,用低成本生產出高附加值的商品。所以,企業應在成本精細化核算和控制工作中,衡量不同的單個零件的附加值、非批量化生產的成本,并依照它類企業的定價戰略和水準等元素對產品進行科學定價,確保損益平衡點和利潤水準。
二、加強生產型企業的成本細化核算和控制的策略
生產型企業在成本的細化核算和控制工作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應以成本管控、細化核算各成本的組成項目、加強運營和管理工作等內容為出發點,進而加強企業的成本細化核算和控制,在提升經營效率的同時,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打造科學、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和管理系統
生產型企業應透過內部整合,建設包含組織領導系統、原料消耗與成本費用控制系統、生產成本預算管理系統、成本信息的搜集傳送與回饋系統、成本指標的考評系統在內的高效的成本管理工作體系。此外,應處理好生產耗費以及費用控制等關鍵工作中的管理不當等問題,進而規范平日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采取合適的成本核算辦法
生產型企業應根據自身的運行特征和管理的需求建立并不斷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引進ABC成本法,不斷健全標準成本體制,通過精細化成本核算工作來完善對成本的控制和核算。此外,通過運用JDE、SAP等信息化管理系統來對成本進行精細化核算和控制。
(三)細化核算和控制各成本組成項目
1.原料成本的細化核算和控制。第一,技術機構應提供包含每種產品的零件質地、大小、凈重量、下料尺寸與重量等元素在內的技術定額明細表。同時應根據生產經驗對邊角余料進行攤銷和匯集,由財會機構計算原料的消耗量,物料機構建立按月度更新信息的采購價格系統。第二,應對技術機構提供的產品明細賬目進行劃價并核算出原料的標準明細成本,定時收歸各車間的實際原料領取單。進而根據產品的設計需求,對采購原料的規格和大小進行明確,提升產品的使用效率,并與生產機構、庫房、技術機構進行頻繁交流,將原料成本整合為實際的消耗成本。
2.人力成本的細化核算和控制。生產型企業應掌握不同產品對應的職位和人員的分工情況,對進行多產品加工的職員的薪酬應首先歸入制造費用中,之后依照特定的標準進行費用的分攤。對于職員的出勤情況應進行嚴密監控,通過考核后的出勤工時計算薪酬并歸入成本中。再者,生產型企業應確定科學的工時定額并采用特定的流程和科學的方法,合理地明確組織機構的設置并對各類人員進行合理的配置,并應依據經營效益明確合理的薪酬水平,規避物價指數上漲導致薪酬成本漲幅大于原料漲幅,而一旦發生上述情況,企業的稅負也將上漲。此外,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并強化對職員的培訓力度,明確崗位職責和按勞分配體制,從而提升全體員工的生產效率,合理減少單位成本中的薪酬與固定費用。
3.制造成本的精細化核算和控制。生產型企業應依據各類項目的實際用途和產生形式將制造費用分成固定部分和相應變化部分,依照業務屬性由各機構實施分類管理和分項控制。其中,對相對固定部分的制造費用應進行限額控制;相對變化部分的制造費用由于產生在生產工藝階段,其消耗量通常會隨生產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應進行定額控制。此外,應嚴格依照應收應付制原則分配、核算制造成本,不能容許人為調控分配對象以及比率、核算區間的情況存在,以合理規避少攤、多攤、漏攤和不攤制造費用。各項目的制造費用管理機構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財會部門提供有關數據。
4.產品庫存儲備與運送成本的細化核算和控制。生產型企業應依照商品的特征及氣候的變化合理儲備庫存物資,在滿足市場需要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庫存積壓,以降低資金的占用成本和信用貸款成本;此外,企業應根據自身產品的特征和營銷地區的特征挑選合適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管理,有效減少成本,實現成本的綜合控制。
三、結束語
現代化的生產企業成本核算與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它們不僅嚴重阻礙了生產型企業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還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企業應當以現代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理論指導生產實踐,不斷強化生產型企業的成本細化核算與控制工作,在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的同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秦德華.試論生產型企業成本的細化核算與控制[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3,(8):209-209,211.
[2]徐波,黃武勝.黃金礦山礦石生產成本精細化管理系統[J].金屬礦山,2013,(5):125-127.
[3]鄧金平.論電力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的精細核算——以某省電力建設公司承建的某電廠工程項目成本的精細化核算為例[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8):50-51.
[4]王兆娟.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3,(9):258-259.
作者簡介:柳陽(1984-),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財務負責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