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朔東
【摘要】目的 探討養陰消風散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膚瘙癢癥患者,采取從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采用內服維生素C、E以及開瑞坦治療,觀察組采用養陰消風散治療,治療2個療程(30天),停藥三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81.2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養陰消風散治療皮膚瘙癢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皮膚瘙癢癥;養陰消風散;療效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46-02
皮膚瘙癢癥,從臨床上來講,它指的是無原發損害,并且以瘙癢為主的感覺功能異常性皮膚病[1]。患者抓撓之后,會產生繼發性皮膚損害,比如血痂、抓痕等。這種疾病遷延反復,很難將其完全治愈,最終會形成頑固性皮膚疾病,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2]。本文選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膚瘙癢癥患者,探討養陰消風散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皮膚瘙癢癥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患者屬于單純性皮膚瘙癢癥,即與系統性或局現性疾病無關;②患者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的標準;③半月內未使用相關的止癢藥(或藥膏)。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在32到57歲之前,平均年齡為(42.18±2.47)歲,平均病程為(30.28±1.58)個月。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23例,女25例,年齡在35到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57±3.14)歲,平均病程為(31.28±1.43)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服用維生素C0.2g,一天三次;維生素E10mg,一天三次;睡前服用開瑞坦10mg,每天一次。
觀察組:采用養陰消風散加減內服,每日一劑。藥物的組成部分如下:荊芥、牛蒡子、防風、蒼術、胡麻仁、知母、當歸、麥冬、龜甲各10g;苦參、生地、地膚子、丹參、烏蛇各15g;蟬蛻5g。對于那些皮膚瘙癢比較嚴重的患者(如無法入眠),需加入夜交藤、牡蠣、珍珠母各30g。
兩組患者均治療兩個療程(30天),并囑咐患者在治療期間忌食奶蛋、海鮮以及生冷辛辣食物。所有患者停藥3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3 療效評判標準
①痊愈: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均消失,可以正常睡眠,且沒有發現皮膚搔痕,停藥之后未出現復發情況;②顯效: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明顯改善,偶發的瘙癢不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停藥之后未出現瘙癢加重情況;③有效: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有所改善,抓痕也明顯減少,停藥之后復發,需要藥物維持治療;④無效: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無變化或加重。治療總有效包括痊愈、顯效、有效三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兩個療程之后,停藥3個月之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結果顯示,觀察組48例患者中,治愈18例,顯效14例,有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觀察組48例患者中,治愈13例。顯效15例,有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1.25%,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皮膚瘙癢癥是一種皮膚病,其病因極其復雜,可由氣候變化、進食辛辣食物、系統性疾病、皮膚本身干燥等導致[3]。在我國醫學中,通常將披風瘙癢癥稱為風瘙癢、癢風。《外科證治全書》有關于這種疾病知識的相關介紹。
消風散是我國明代著名醫學家陳實功在《外科正宗》記載,其處方具有清熱除濕、疏風養血的作用[4]。在本文研究中,所采用的方劑是以消風散為主,然后再加入龜甲、丹參、地膚子等滋陰潛陽祛濕之品組成,構成方劑的君藥。方劑中的防風、荊芥、蟬蛻和牛蒡子具有開發腠理的作用,促使患者身上的風邪從外透達。其中,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骨肉之風;荊芥芳香,具有驅散風邪的良好功效;蟬蛻可治療患者身上的風熱;牛蒡子則可以邪熱排毒[1]。
在此方劑中,臣藥則為苦參、蒼術、地膚子。其中,苦參可以有效清熱燥濕;蒼術具有良好的散風除濕功效;地膚子則可以止癢祛風,且能利濕清熱。此外,方劑中的丹參、龜甲等都具有良好的養血、祛濕等功效。
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瘙癢與人體免疫功能失調有很大的關系。當人體受到飲食不規律、感染因素、系統疾病等的刺激時,就會造成人體免疫功能失調,從而引發不同介質釋放,造成皮膚瘙癢癥的發生。為了有效治療這種疾病,就必須要采用相關的藥物,對人體免疫功能進行調節,有效改變患者的內環境。
將養陰消風散用于皮膚瘙癢癥的治療中,通過藥物的作用,可以有效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從而大大減輕患者的皮膚瘙癢癥。在觀察組患者治療中,采用養陰消風散治療,其效果遠遠優于抗組胺藥的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卜俊敏.養陰消風散治療皮膚瘙癢癥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07):1295-1296.
[2]王建鋒,張虹亞,曹宇等.養陰活血祛風法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36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04):27-30.
[3]張富英,石華序,吳仕民.益氣養陰消風散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82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4):10-11.
[4]周衛東,匡琳,楊年華等.紫紅消風散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9(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