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蕾

長久以來,關于二戰的不同立場一直是東亞三國之間的“雷區”。然而2013年12月底,在其二度執政滿一周年之時,安倍晉三(Shinzo Abe)卻首次以日本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此舉迅速引發中韓兩國的強烈不滿。
中國官方認為安倍的參拜行為破壞了“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因此拒絕與其進行會晤。韓國則對此提出強烈抗議,甚至考慮召回駐日官員。此外,美國也極為罕見地對安倍政府表達失望,駐日大使卡洛琳·肯尼迪(Caroline Kennedy)甚至對后者提出批評。
作為偏右翼的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一直呼吁強盛日本。上臺伊始,他即宣稱將把振興經濟、強化國防作為長期施政目標。其后,隨著“安倍三支箭”在2013年的一一射出,日本經濟開始復蘇并穩步增長。與此同時,作為安倍復蘇大業的另一核心議程一加強防衛與軍備整飭也在有計劃地同步推進。
一方面,在新近修訂的《防衛計劃大綱》中,安倍政府放棄了“建設有節度防衛力量”的原始政策,要求購入更多先進武器裝備,以應對東亞可能爆發的長期斗爭。另一方面,2013年12月安倍還在多方激烈反對的情況下強行通過一項保密法案,該方案旨在加強政府對國家機密的控制。外界普遍認為,經過上述強硬行動后,安倍政府的修憲擴軍腳步已大大提速。
在頗具爭議的2014“新年感言”中,安倍稱“恢復強大日本的戰斗才剛剛開始”。但時移世易,對手們早已并非當年“吳下阿蒙”,這場“開倒車”的歷史大戲還會輕易上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