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介入術后有創血壓和無創血壓檢測結果存在的差異。方法 選取2014年5月以來入住我院并行介入術的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術后對全10例患者進行24小時連續的有創測壓和無創測壓。結果 ○1有創血壓和無創血壓在介入術后早期8小時內收縮壓產生明顯變化,舒張壓產生一定變化;○2行介入術8小時后有創血壓和無創血壓的收縮壓存有不明顯差異,舒張壓存有不明顯差異。結論 介入術后早期8小時內可采用有創血壓檢測,行介入術8小時以后可采用無創血壓代替有創血壓。
【關鍵詞】介入術;有創血壓;無創血壓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63-01
動脈血壓是反映介入術后循環系統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科學、可靠的動脈血壓檢測是醫務人員對患者術后病情有效判斷的依據,為術后問題處理及護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1]。目前,臨床醫學動脈血壓的常見監測方式有兩種:有創監測和無創監測,但兩種監測結果存有一定差異。為分析介入術后有創、無創血壓差別存在的原因,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本文隨機選取10例介入術后病人進行了24小時連續動態的有創血壓和無創血壓監測,并對最終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對象選取:選取2014年5月以來于我行介入術的患者1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2性別分布:全研究對象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3年齡分布:全10例研究對象年齡在36~7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54.5±5.5)歲。
1.2 檢測方法
對全10例研究對象進行二十四小時連續血壓監測,且皆采用有創測壓法以及無創測壓法進行血壓兩種方法同時進行監控測量。以15分鐘為周期進行血壓監控記錄,二十四小時后對所獲得檢測結果進行對照比較。
1.2.1 有創血壓監測
對換能器進行校零;行機體局部常規消毒、穿刺針消毒、導管消毒,選用適當型號穿刺針穿刺成功后,將導穿刺于對象橈動脈血管內,觀察外部壓力傳感器,根據傳感器動態波形計算血管的舒張壓和收縮壓。
1.2.2 無創血壓監測
采用Spacelabs監護儀對患者進行自動無創測壓。選取患者上臂肱動脈區域為測量點,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用袖帶,袖帶繞臂松緊度要適宜,對袖帶進行加壓操作以阻滯患者血流,取袖帶持續放氣時測定壓力震波,記錄血壓數值。
1.3 統計學方法
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SPSS 12.5數據包進行處理分析,數據采用 ±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和t值檢驗,以P<0.05差異為存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果
本次研究對有創血壓和無創血壓連續24小時監控測,具體情況見表1。
3.討論
3.1 有創測壓與無創測壓的比較
3.1.1有創測壓
有創血壓測量法對患者機體產生微創,是一種對患者動脈穿刺置管,通過壓力傳感器直外部波形測量血壓的方法[2]。在臨床實踐中,有創測壓法可捕捉動脈瞬間的血壓變化,測量結果相對更加精準、可靠,對于外科手術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義。但有創血壓測量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該法為機體侵入性監測,檢測過程會對機體產生一定傷害;此外,如果醫護人員操作不當,則有可能引起血栓形成、栓塞、出血、感染等并發癥。
3.1.2無創測壓
與有創測壓相比,無創血壓測量法具備無創傷性優點,而且無創血壓測量操作相對簡單,省時省力,且安全方便[3]。但無創血壓測量不具備反映受測者瞬時血壓變化的功能,在操作過程中,受測者的肢體活動以及袖帶壓迫程度都會對最終檢測結果造成影響。此外,如果測壓頻率過高,測壓時間過長,則可能會引起肢體缺血、麻木等情況的發生。
3.13有創血壓與無創血壓檢測影響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患者在介入術后8h內有創收縮壓比無創收縮壓低,且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初步分析影響因素如下:○1行介入術后患者體內常有滲血情況存在,有可能引起機體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致使血壓有所下降。此時,有創測壓的高靈敏度特性發揮作用,能及時穩定反映血壓情況。○2無創測壓選區一般情況下為肱動脈血壓,而有創測壓多選橈動脈,部位不同也可能導致結果差異。○3介入術中麻醉藥物的使用,也可能造成脈動壓力偏低。
3.3研究小結
綜上所述,對于介入術后早期的患者,應盡量選擇有創測壓法測量血壓,并綜合機體其它臨床指標,給治療方案的設計調整提供依據,進而提升后續監護與治療的質量。此外,本次究還發現,行介入術8h后,有創測壓值與無創測壓在舒張壓、收縮壓檢測結果上無明顯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該階段內,有創測壓和無創測壓具有同樣的臨床價值,如無必要可用無創血壓替代有創血壓,以降低對患者機體的損傷,減少并發癥。
參考文獻:
[1]任春霞.心內直視術后有創血壓與無創血壓監測的對照研究[J].護理研究,2013,(06):2009.
[2]王曉玲.重癥心臟病人術后有創血壓與無創血壓監測的對比性探討[J].安徽醫學.2014,(08):525.
[3]潘寧萍.心臟介入術中有創血壓檢測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微創醫學,2011,(1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