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芬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頭位性難產的臨床護理措施和效果,以為其實踐應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方 法 研究針對在本院分娩的200例頭位性難產產婦進行,入選時間為2013年2月-2014年5月,根據產婦接受的不同護理方案,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行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100例,加強產程護理。比較兩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和分娩結局,研究中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整合分析。結 果 關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的剖宮產率為8%,明顯低于對照組(29.0%),兩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 論 加強頭位性難產產婦的產程護理可有效的縮短第二產程的時間,降低剖宮產率,值得臨床重視和應用。
【關鍵詞】頭位性難產;救治措施;護理干預;第二產程;剖宮產率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85-01
頭位性難產在產科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因胎方位異常導致,頭位難產會延長第二產程,致使產婦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轉行剖宮產,增加剖宮產手術的機率和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為緩解產婦的分娩痛苦,降低剖宮產率,加強難產產婦分娩期間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文以在本院分娩的200名頭位性難產產婦為研究對象,入選時間為2013年2月-2014年5月,分析其有效的護理措施和效果,現將具體護理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開展的時間為2013年2月-2014年5月,組中共入選研究對象200例,均為該時期內在本院分娩的頭位性難產產婦。根據產婦分娩期間接受的不同護理方案,將200例產婦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產婦年齡分布范圍為20至32歲,平均年齡(24.61±3.25)歲,孕周38-42周,其中經產婦20例,初產婦80例;觀察組中共入選100例,年齡為22-33歲,年齡中位數為(26.30±4.10)歲,孕周范圍為38至42周,其中經產婦、初產婦分別占18例,82例。對兩組產婦的基本信息進行初步統(tǒng)計,未見組間有明顯差異,P>0.05,具備對比研究的條件。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臨床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按照產婦的產程進展情況作及時匯報,對于宮縮乏力、宮頸水腫等異常癥狀給予及時的處理。產婦風口全開后,取其仰臥膀胱截石位,并正確知道產婦運用腹壓。觀察組產婦分娩期間加強產程護理,主要包括原發(fā)性宮縮乏力的護理救治,繼發(fā)性宮縮范例護理,臨產后后位胎頭護理。
1.3觀察指標
注意產婦分娩階段的癥狀表現,觀察有無宮縮乏力、臨產后后位胎頭等癥狀,記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分娩結局,及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和剖宮產率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詳見表1;觀察組中有8例新生兒窒息發(fā)生,占8.0%,對照組29例,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為29.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3.1原發(fā)性宮縮乏力的護理
大多數產婦產時宮縮乏力均有精神緊張導致,應做好與假產之間的鑒別,可使用100mg杜冷丁鑒別,在不協(xié)調宮縮的治療中效果明顯,同時,應抱枕產婦充足的休息質量和時間,幫助產婦消除疲勞【1】。若經上述處理無效,并且未見明顯的頭盆不稱情況時宮口已全開,可作人工破膜處理,特別是對于高張性后發(fā)行宮縮乏力的產婦效果明顯,人工破膜的同時應給予催產素進行靜脈滴注,必要時應給予10mg安定治療,以有效的促進宮頸平滑肌松弛。若存在頭盆不稱情況應即刻行剖宮產手術結束分娩。
3.2繼發(fā)性宮縮乏力
若經陰道檢查發(fā)現產婦的顱骨縫有明顯的重疊發(fā)生,并形成腫瘤,或者觸及到胎額、先露,胎膜、面部已破,但宮頸和先露仍不緊貼,對于合并胎兒窘迫的產婦應先進行及時的刮宮產,以及時結束分娩【2】。若有頭盆不稱情況,產力正常、胎正,可給予胎兒和產婦適當的預防性干預。
3.3臨產后后位胎頭
若分娩期間旋轉困難,取產婦同側側臥體位,以便于胎背旋轉,進而帶動胎頭的旋轉。產婦宮口全開或近全開時,可以采用徒手旋轉胎頭的方式幫助轉至枕前位進行分娩。對于存在宮頸水腫和宮口擴張延緩的患者,應給予0.5mg阿托品【3】治療,以促進宮口擴張,若產婦宮口松軟,不存在水腫,可在縮宮的間歇階段作徒手宮頸擴張,這種方式對于宮口開至6-7厘米【4】,且前后唇退縮不全的產婦具有顯著的促進宮口擴張作用,能夠使宮口迅速全開和先露下降,但是應嚴格操作,并注意有無感染和宮頸裂傷發(fā)生、同時,第二產程應嚴格進行胎頭吸引術、降低產鉗術等輔助分娩。
參考文獻:
[1] 朱定艷.徒手旋轉枕橫位和枕后位62例體會及護理[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0,17(12):79-79.
[2] 沈穎.護理干預對頭位性難產的影響[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7):357-357.
[3] 洪蘭仙.頭位難產的產程護理干預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49(12):67-68,78.
[4] 黃金花.對頭位難產產婦進行適時產科干預的臨床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4,34(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