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成 黃改改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患者100例,按數字法隨機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及不良心理狀況。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90.0%,對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42.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滿意度;SAS評分;SDS評分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97-02
本文為探究人性化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患者50例對其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并取得滿意度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患者100例,按數字法隨機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為擇期手術患者,且均能有效的配合。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3.5歲,普外科手術22例,婦科手術8例,骨科手術11例,心胸外科手術5例,其他手術4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4.0歲,普外科手術21例,婦科手術10例,骨科手術12例,心胸外科手術4例,其他手術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類型等其他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在術前1天進行病房巡視,了解患者具體情況,向患者及其家屬簡單介紹手術流程及手術室大致情況,同時指導患者手術前的一些注意事項。注意了解患者對手術的態度及其心理狀況,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其護理措施。(2)術中護理:患者推入手術室后,手術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認真的傾聽患者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解決。同時手術過程中注意給患者保暖。對于局麻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注意跟患者溝通,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并及時給予心理安慰。同時護理人員全程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對于有異常情況者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用溫水清理患者皮膚上的血跡,給患者蓋好被子,注意保暖。對于全麻的患者,應將患者推至蘇醒室,等患者蘇醒及生命體征穩定后再將患者送入病房。同時手術室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進行探視,掌握患者恢復情況及其指導其術后的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及不良心理狀態。患者滿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5~100分;滿意:78~94分:一般:68~77分;差:<68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不良心理狀態判定:采取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定,分值越低說明心理狀態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來表示,組間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滿意滿意22例,滿意23例,總滿意率為90.0%。對照組患者滿意滿意9例,滿意12例,總滿意率為42.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況。
經護理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模式正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改變。這種轉變必然對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性化護理應運而生[1]。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其本質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強調人文關懷,從患者病房環境、起居飲食、心理狀態及家庭支持等全方位為病人服務,用護理人員的細心、關心及愛心來換回患者的放心、安心和舒心,是一種最體現人文關懷的護理模式[2]。在手術室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目的是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不僅可以加強患者圍手術期的準備,減少手術并發癥,還可以促進手術室內的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3]。人性化的護理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手術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從而使患者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手術,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4]。
我院在術前、術中、術后整個過程的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加強與患者溝通,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對于全麻未完全蘇醒的病人,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鼓勵和安慰性話語,使病人在身心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滿足感,感受到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5]。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為90.0%,對照組患者總滿意率為42.0%,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娟,石雅泳.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2)::24-25.
[2] 張宏杰.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3)::165-166.
[3] 周曉紅.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 696-697.
[4] 陳幼娥.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2,18(6): 849-850.
[5] 高紅梅,張正義.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