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芹
根據后發優勢理論,后發區域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其后發優勢,就可能在相對較高的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一、后發優勢的內涵及貴州后發優勢
(一)后發優勢的內涵
一是后發區域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具有低成本的后發優勢;二是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后發優勢:三是具有引進和吸收先發區域資本、技術、制度和管理經驗的后發優勢;四是具有國家政策傾斜和外部機遇的后發優勢。同時,產業結構優化的后發優勢也是區域后發優勢的重要內容。
(二)貴州后發優勢
1.發展理念的轉變
貴州順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全省在“十二五”期間必須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提高二產、快速發展三產、大力加強一產,促進三次產業結構與發展階段相適應。面對貴州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低的現狀,省委、省政府做出重點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的決策部署,並提出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以及有序發展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2.特色資源的優勢
貴州能源礦產資源豐富,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組合良好,是全國發展電力工業的最佳省份和“西電東送”的主戰場,也是全國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生物多樣性較為突出,為發展特色農業和立體農業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境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了集瀑布、溶洞、峽谷、溫泉為一體的自然景觀,民族節日、歌舞、工藝美術等民族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加上富集的紅色文化,構成了貴州旅游的優勢資源。
3.生態環境的優勢
貴州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之一,也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貴州堅持以生態立省,規劃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貴州工業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工業發展對環境的破壞相對較小。近年來,貴州采取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監管、淘汰落后產能、實施節能重點工程等措施,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嚴把節能評估審查關和環境影響評價關。吸取先發區域“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訓,貴州可以發揮經濟轉型中的生態環境優勢。
4.政策傾斜的優勢
近年來,貴州在國家相關發展政策的影響下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一是國發2號文件將從財稅、投資、金融、產業、土地、人才和對口支援等七個方面給予貴州政策支持。二是國家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加大支持西部地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使西部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三是國家在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中把與貴州相關的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納入了連片特困地區范圍,支持這些地區資源合理開發。四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為貴州積極參與區域和產業分工協作,建立開放的多級分工體系提供了可能。
二、貴州產業結構現狀及優化途徑
(一)貴州產業結構現狀
總體看來,貴州整個產業結構以傳統產業為主,產業鏈較短,產業加工程度較低。具體來看,在農業方面,傳統農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整體上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仍然比較落后,除煙酒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外,其他農產品加工業的規模和產業化經營仍有待發展。在工業方面,重工業尤其是原材料加工業比重很高,產業結構以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加工和采掘業為主。在第三產業方面,以傳統的服務業為主,消費型服務業如運輸、餐飲、娛樂等部門得到大幅度的發展,而信息服務業、金融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仍然發展緩慢。
(二)貴州產業結構優化的途徑
依據后發優勢理論,結合貴州產業發展狀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對貴州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以加快貴州經濟發展的步伐:一是依托各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二是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產業;三是加強區域交流合作,積極引進先發區域資本並承接其產業轉移。
三、貴州產業結構優化的路徑選擇
(一)依托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1.依托氣候、生物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
首先,加快貴州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促進特色農產品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帶建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形成競爭力強的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和精深加工技術,重點扶持辣椒、馬鈴薯、茶葉、干蔬果品、肉食和奶制品等特色食品的深加工、規模化開發以及品牌建設。其次,圍繞把貴州建成國家優質白酒基地和中國南方重要的綠色食品基地的目標,在鞏固提高“兩煙一酒”支柱產業地位的同時,開發生產優質中藥材,培育壯大特色生物制藥產業。
2.依托能源、礦產資源優勢,加快發展能源工業及原材料加工業
一方面,抓住國家“西電東送”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貴州水力資源和煤炭資源的優勢,積極開發水電,穩定發展火電,加快電網建設,發展水火互濟的能源工業。另一方面,依托已具規模的原材料大中型骨干企業,重點發展鋁及鋁加工、磷及磷加工、冶金及制品、優質磨料磨具等高耗能工業和以新材料為主的原材料工業,把單純的礦業開采逐步調整為開采與加工並重,加工產品單一到多產品共同發展的格局。此外,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主動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項目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
3.依托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加快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產業
一是依據貴州的優勢旅游資源,以市場為導向,大力開發得天獨厚的喀斯特生態自然風光,苗、侗、布依等少數民族風情游、以紅軍長征為核心的革命歷史文化游等旅游項目。二是加強旅游景區供電、供水、衛生、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吃住行游購娛”各要素發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三是加大旅游宣傳推廣力度。依托貴州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繼續做好“爽爽的貴陽”和“多彩貴州風”等品牌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兩賽一會”、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全國旅游商品推介會等平臺,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手段加強對貴州旅游產品的推介力度。
(二)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
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以市場為導向組織農戶進行生產、聯合,創新“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十協會+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農合連企業,使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結合日益緊密,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專業化生產經營體系。
2.改造傳統工業,發展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改造傳統重化工業,使其向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技術含量高的現代制造業轉變。同時加強產業組織結構的優化,集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貴州“三大軍工基地”在科技、人才和技術裝備方面的優勢,依托國家級產業開發區以及一些新技術孵化中心和高技術產品中試基地,加快發展航天航空、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其一,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保險、商貿、物流等重點行業的推廣應用,逐步完善這些領域的電子交易平臺。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全國行業協會、國際會展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承辦各類國際國內會議。其二,加快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等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並引導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等企業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其三,旅游業和房地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帶動效應。在貴州發展現代旅游業中,應該努力建構起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城鎮建設、建設旅游接待設施、改善旅游環境、打造旅游品牌及拓展旅游市場在內的現代旅游業發展必須具備的基礎性產業支撐體系。在房地產發展中,優化商品住宅供應結構,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三)積極引進先發區域資本,主動承接其產業轉移
1.積極引進先發區域資本
從貴州“十二五”建設平均每年所需的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來看,貴州仍然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且在吸引外資方面,貴州的外資利用率大大低于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一直以來貴州FDI規模占全國FDI規模嚴重偏小且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較小。因此,貴州仍需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建立合理的招商引資制度,加大吸引外商投資的力度。
2.主動承接先發區域的產業轉移
通過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獲得先進技術、管理和設備,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堅決杜絕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在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應該通過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資金技術雄厚的東南沿海企業在貴州設立技術研發機構,聯合產業內的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政府組織,對產業共性技術進行合作研發,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發展的真正跨越。
(作者單位:中共萍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