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
【摘要】中國戲曲音樂與中國民歌就如同綻放在中國民族藝術百花園里的兩朵并蒂奇葩,兩者有著不可分割、千絲萬縷的聯系。將戲曲演唱和民族演唱技巧相結合,更加豐富了民歌的演唱手法。本文作者通過探析歌曲《貴妃醉酒》,從一些相關的概念出發,結合實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來研究戲曲演唱與民族演唱技巧的巧妙結合問題,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演唱者演唱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戲曲;民歌;演唱技巧;結合
一、戲曲演唱技巧在(《貴妃醉酒》中的應用
(一)拖腔的運用
拖腔又叫甩腔、拋腔,是指無詞的音調。拖腔往往是唱腔中的明珠,是最為精華的部分,一般用在詞匯或句子之后。“拖腔”是一逗或一句唱完以后,音樂仍然還在繼續的那一部分旋律。它的特點是一字多音(腔)。它能使旋律更加優美動聽,把歌詞中潛在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從而達到增添歌曲的韻味和特色、增強藝術感染力的目的。戲曲的唱腔常常附有各種拖腔,用來表現僅僅唱完詞句還不足以表現的更深的意境。拖腔能把唱詞中更深更多的意蘊用音樂表達出來,這一點是一般聲樂曲所不及的,現代京劇恰恰很好地運用了這一絕招。
在戲曲風格民歌《貴妃醉酒》中也用到了這一點。歌曲中“且飲了這一杯醉醉醉醉……”這句歌詞里的第三個醉字的旋律就采用了拖腔的手法,不止是這一句,歌曲中多處用到了這一點。節奏上采用4/4節拍將節奏拉寬,改變傳統“字多腔少”的單一音調,旋律線用十六分音符和附點十六分音符交叉進行,節奏明快,與前面的旋律唱腔形成鮮明的對比,情緒更加升華了。拖腔的采用,使唱腔結構得到了極大的擴充,旋律高昂、節奏明快,其突破程度之大,讓人感受到一種盡情的傾瀉,把楊貴妃內心期盼、失望、孤獨、怨恨的復雜心情充分地表現出來。這種豐富的唱腔音樂語言,把楊貴妃的內心表達得非常透徹。 (二)行腔的運用 行腔也是指無詞的音調,字與字之間的叫“行腔”。行腔是指演唱者按個人對劇情、曲譜的體會來運用腔調,一是指演唱者根據字的四聲調值,句、字、音節的旋律運用聲腔;二是指唱腔。行腔是京劇表現情感、描繪形象的重要手段。戲曲都講究“字正腔圓”,京劇尤其重視“腔圓”。歌唱中的行腔就如同連接字、聲、情的紐帶,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在戲曲風格民歌《貴妃醉酒》中,恰好也很好地用到了這一點。歌曲開頭“金爐香冷空羅緯,百花亭前月低垂,昨日歡情只在夢中回味……”、“華清池水余溫在,霓裳羽衣舞難隨,今宵夢回誰解其中味……”中的“空”、“月”、“余”、“舞”這幾個字都用到了行腔。行腔的應用使旋律線變得更加委婉、更加抒情;使字與字之間銜接得更自然,曲調更流暢;字正腔圓的韻味也流露了出來。行腔的應用帶動著情感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使得唱腔更加動聽,并描繪出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意境。
二.民歌演唱技巧在《貴妃醉酒》中的應用
(一)咬字吐字
像《貴妃醉酒》這類戲曲風格民歌的演唱講究味道,重在表現。只有做到字音清晰、節奏準確、音區轉換自然等,才能更好地表現出這首作品的韻味。我們都知道聲樂藝術不能離開語言而存在。在咬字上,戲曲風格民歌在演唱時特別講究咬字。因為歌唱藝術就是要通過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戲曲風格民歌演唱中的字應是橄欖形,頭尖、聲寬、尾小。要求字音清晰有力,而不是一帶而過。這類歌曲的演唱對字音的要求是嚴格的,勢必會影響到共鳴部位的差異。唱腔中的吐字比生活語言要夸張,是生活語言的放大,演唱者演唱時必須要帶著舞臺感把帶字的聲音音量放大、音域放寬,要唱得高送得遠。演唱時要把每一字音分為字頭、字腹、字尾三個部分。應注意小而重的字頭,大而寬的字腹,小輕收的字尾。倘不把字音分解為頭、腹、尾三節,則出字時是這個字,收尾時字音卻變了。要求字頭敢咬、敢彈,字腹保持圓潤,達到字正腔圓,字尾注意收聲效果。僅僅把字音分解為頭、腹、尾還不夠,還要讓人聽起來是一個完整的字音。演唱上的咬字清晰問題,不單是逐個字音的準確,還要注意字與字之間的銜接,只有這樣才能構成清晰的詞句。 (二)聲情并茂 《貴妃醉酒》這首作品在旋律的處理及結構上借鑒了京劇的素材,根據人物情感的需要在旋律和節奏上隨之花樣繁多地進行變化。這首作品大量運用了京劇中的拖腔,在旋律的起伏上也是不斷變化的。拖腔基本是由高音向下方運動再完成多個音符組成的速度較快的旋律音型,最后結束在中低音區。十六分音符及十六分附點音符的運用都是借鑒京劇的風格,尤其是拖腔中各種音型的變化。還有后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旋律的線條更具起伏性,能夠更透徹地表達出故事主人公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貴妃醉酒》這首作品在結構上大致可以分成3部分。第一段抒情性較強,為四拍子的曲調,旋律性強,拖腔、行腔等唱腔的使用,抒發了楊貴妃酒入愁腸愁更愁的情感。第二段節奏較快,字多腔少,朗誦性強,與前一段形成對比,情感升華,把楊貴妃心中的苦悶、嫉恨、空虛一股腦地傾泄出來。第三段由3/4拍過渡到4/4拍,在演唱旋律時比較自由,跌宕起伏,把情感推向了高潮,表現了楊貴妃因為失寵,內心苦悶、強自作態、不能自制、沉醉失態的一系列心理變化過程。這首作品在旋律上和節奏上的變化都比較豐富,要演唱好它,就要從氣、聲、字、情等各個方面去把握好。只有真正地做到聲情并茂,才能很好地去把握這首作品,把它所要表達的東西表現得淋漓盡致。
結語
民歌是民間音樂的根源和基礎,它對于民族聲樂、民族曲藝唱腔、民族戲曲唱腔,均有著一定的母體關系與巨大的藝術影響,因此,研究探討民族與戲曲唱腔的關系,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