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箕君
一年半前,小雷第一次來到我的診室。當時,他正面臨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他常常害怕論文答辯通不過不能畢業。雖然小雷很早就開始為寫論文做準備,大量地查找資料,可是總覺得找的資料不夠多,感到時間緊迫。論文寫完后,他一直放心不下,滿腦子都在想還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只要想起必須修改的地方,他便立刻回到宿舍進行修改。修改過后暫時能放心些,但不久又開始擔心是不是還有什么地方寫得不夠好。如此反復修改,以至于天天晚上無法入睡,半夜想起來就打車回宿舍修改論文(讀研期間,小雷平時不住校,有事才回宿舍)。父母見此情景,盡量安慰他,讓他不要那么擔心,可他根本聽不進去。隨著答辯時間的臨近,小雷越來越焦慮,半夜打車回去修改論文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最后,他自覺快要崩潰了,常在家獨自失聲痛哭。父母這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于是立即帶他前來求治。
小雷說,其實五年前,因面臨高考壓力,他一度也想看醫生。高中時他一直是班長,考試排名總在前五名。在一次高三階段考試中可能因為疏忽,他漏做了一題,導致排名跌到第10名。老師和父母并沒有責怪他,但他卻一直耿耿于懷。此后,他在考試時特別小心謹慎,做完后要反復檢查幾遍才放心。之后發展到平時做作業也要反復檢查幾遍,弄得每天都很晚才睡覺。后來高考還算順利,考上了理想中的重點大學,就讀金融專業。
上大學后,因為學習壓力沒有高中那么大,反復檢查作業這個問題似乎消失了。但不知為什么,小雷總是莫名其妙地擔心抽屜沒鎖好,去上課之前要檢查幾遍才放心。為了避免遲到,他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周圍人只是覺得他特別仔細、認真,也沒有特別在意。
大學本科畢業后,小雷選擇攻讀本校金融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他的導師很有個性,對學生的要求也很嚴格,這點正是他喜歡的。但讀研究生后他發現自己似乎無論怎么努力,總是無法獲得導師的認可。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發現之前對導師的看法有些理想化了,導師對研究生嚴格到幾乎挑剔的地步,從來只有批評沒有認可,這讓他無所適從。在這期間,反復檢查抽屜有沒有鎖的現象加重了,后來發展到反復檢查門有沒有鎖好,這些表現招致了同宿舍同學的不滿,為此,他只好晚上回家住?;丶宜坪踝屗杏X放心些,癥狀也減輕了。
但好景不長,很快就到了要提交畢業論文的時候了,小雷的反復檢查加重泛化,焦慮煩躁,為此,他難以忍受,主動要求看心理門診,希望能在醫生的幫助下渡過難關。經過系統的交流溝通評估后,醫生診斷小雷處于“強迫性焦慮狀態”,給予抗焦慮藥物治療后,小雷的癥狀明顯緩解。最后,小雷順利地通過了答辯,并且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評,這讓他很高興。
碩士畢業后,由于表現優秀,再加上有熟人介紹,小雷終于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知名合資銀行工作。這份工作可以說是所有同學當中最好的,這讓他覺得很自豪。由于銀行對員工各個方面的要求都很嚴格,而且經常要考核、采取末位淘汰,這讓他有些反感,認為不夠人性化。另外,他還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雖然他很努力想把工作做好,但總覺得其他人比他更優秀。這讓他很不安,又不愿認輸,于是更加努力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小雷又開始服用抗焦慮藥,但反復檢查的問題頻繁出現。先是下班之前反復檢查抽屜有沒有鎖好,然后是反復檢查電腦密碼設好沒有,之后又是檢查丟到垃圾筒里面的廢紙上會不會透露商業秘密。他自己明白這是一種病態,越是想在同事面前隱瞞這些癥狀,內心就越不安,越無法控制地反復檢查。周圍的同事覺得他有些奇怪,礙于情面又不好意思問他,無形中,小雷覺得同事們似乎在漸漸疏遠他。無奈之下,小雷只能再次求助于專業的心理治療師。為了盡快康復,他主動向單位請病假一個月,要求住院進行綜合治療。
在小雷住院期間,他還是一直擔心抽屜沒關好或是電腦密碼沒設好,開始擔心病床或是床單清洗不干凈,沾上了其他病人的血液,擔心自己感染疾病,為此,他每天都要仔細地將床單和病床檢查幾遍,看到一點點暗紅色的印跡便緊張不已,一定要求護士重新換過才安心。通過住院綜合治療后,他反復檢查的行為似乎“收斂”了很多。一個月后,病假時間到了,由于住院期間癥狀似乎緩解了很多,他決定回單位試試看?;氐絾挝缓?,他的癥狀時隱時現,但小雷的自我調控能力增強了,除了一直在門診繼續定期接受心理治療外,他的工作生活至今一切正常。
反復檢查背后的心理成因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了解到小雷自幼生長發育良好。雖然從上幼兒園開始他就不善于主動結交朋友,但因學習成績好且長相斯文,無論到哪里都會有幾個人主動與他交朋友,他也樂于接受。但無論關系有多好,小雷都不會向好朋友透露內心的秘密。除了這些朋友外,他與其他人均能保持一種禮節性的往來,很少跟人起沖突。
小雷是家中獨子,父親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的老總。父親自幼對他管教嚴格,每一步都幫他設計好,而小雷也每每都能達到父親的要求。雖然父親內心對他很滿意,但從不表露出來。在小雷心目中,父親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再加上父親工作很忙,應酬也多,因此,父子之間的溝通很少。
小雷的母親則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主婦,性格溫順,常常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齊齊。對小雷,母親雖然達不到溺愛的程度,但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圍著他轉,因此,他與母親的關系很好。上大學后,小雷逐漸發現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于是內心暗暗發誓要徹底改變自己,比如多與人交往。但由于之前沒有積累與人交往的經驗,這點無法在短時間內改善,因此,大學期間小雷依然沒有好朋友,也沒有談過戀愛。
父親的成功帶給小雷的榮耀感以及自幼父親對他的高標準要求,讓小雷形成了“只有表現優秀才能取悅于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觀念;父親的嚴厲造就了他不敢表達對權威的不同意見或反對意見的性格。母親要求整潔、強調秩序的習慣無形中對小雷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遇到無法應對的情景(如高考、導師的嚴格要求,競爭激烈的銀行環境)時,小雷感到無法適應。反復檢查給人一種他辦事認真的印象,這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對于不能應對當前情景的焦慮—并非是我不夠優秀,而是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時,他也用這種由于反復檢查的習慣導致不夠優秀的問題表達了對權威(父親、導師、銀行的標準)的反抗。
明確治療目標,“藥物+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小雷文化程度高,也無強迫性人格障礙,雖然強迫檢查癥狀反復時間長,家庭因素對其癥狀有一定的影響,但曾經的藥物應急治療效果較好,只是在遇到新的困境下,他的癥狀才會反復。我們在心理治療的初始就治療目標達成共識:強迫行為減少或消失;對目前工作中的困難處境能合理地解決;對自我的人格、核心信念有一定的認識,提高積極應對問題的能力。
心理治療中,我用認知行為治療理論和方法向他解釋了癥狀發生、發展、維持及治療的原理,達成以下共識:
他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強迫癥狀,認識到自己問題的實質,知道了惡性循環導致強迫檢查泛化,積極配合心理治療。
通過與小雷一起回顧成長經歷,他意識到在父母影響下形成的“必須優秀”的核心信念以及追求完美的性格對他心理狀態的影響,也意識到自己對權威的逆反心理。通過自我分析,他承認自己內心其實并不喜歡目前的工作,一是因為工作單位各方面都要求嚴格,就像父親給他的感覺一樣;另一方面自己的能力確實也達不到銀行的要求,但他覺得在知名銀行工作風光體面,這種矛盾的心理一直存在著,令他無法取舍。強迫癥狀可能是他處理矛盾沖突心理的一種方式,但這是一種消極的方式,他需要從正面去面對問題,做真實的自我。
患有強迫障礙的人是痛苦的,克服痛苦是人生過程的一部分。接納、調整、改變、適應,是我們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