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然
1月16日至22日召開的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審議了市長王安順代表市政府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在綜合分析2013年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基礎上,提出2014年的工作任務?!秷蟾妗肥状翁岢隽恕叭丝谝幠?刂啤钡挠嘘P內容。北京人口增長連續突破城市人口規劃預期,據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及《北京市統計年鑒》數據,2004年本市常住人口為1492.7萬人,2013年此項數字增至2114.8萬人,10年間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622.1萬人。《報告》提出人口規模三大調控辦法,即加強統籌協調、抓好產業調控、強化以房管人。
針對《報告》提出的“人口規??刂啤钡扔嘘P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要點內容,本刊記者采訪了部分市人代會代表及場外專家學者,對其進行解讀。
這些受訪者是:市人大代表、海淀區委書記隋振江;市人大代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導文宗瑜研究員;市人大代表、SOHO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潘石屹;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教授;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王景山;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明金;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關峻;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發展部部長李軍考斯。
原文:
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從落實城市功能定位、優化產業結構、調控資源配置、加強規劃引導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控制人口規模的治本之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細化落實各項具體措施,切實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來。
人口規模調控應包括人口結構調整
隋振江
北京進行人口規模調控就是更加強調以人為本,進行綜合調控,而不能簡單理解為是數量上的控制和調控,而是包括人口結構調整等內容的內涵豐富和深遠的調整。這就需要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的作用,進行綜合治理。政府政策發揮導向作用,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社會各方積極參與。這其中包括如人口管理、公共管理等在內的很多內容,而且人口規模的調控與產業布局調整、城市發展規模、公共服務匹配等很多方面休戚相關,需要綜合施策。當一地生活成本高、就業機會少時,市場會自動進行調整與選擇。人口規模調控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合理設定城市發展規模,使之與人口資源環境合理匹配,促進和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
文宗瑜
在人口調控問題上,政府的宏觀調控起到的是政策導向作用,最終還需要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世界大都市的人口發展都遵循了一定的發展規律,人口的增長經歷了一個先快后慢的過程。人口增長有它自身的規律。
在人口規模調控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讓市場來配置資源。北京現有的資源價格體系還有不盡合理,需要理順的地方,最終的方向是讓市場來調控資源。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國際性大都市是在就業等方面競爭很激烈的城市,市場發揮了重要選擇作用。
潘石屹
人口規模調控問題可能是本市現在和未來最大的問題。這是制約當下和未來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治理人口問題最重要的辦法就是要依法治理。
在進行人口規模調控時,應著重依靠兩個力量。一是法律的力量。依法合規調控。但如果這個法律是針對人設計的,比如針對人的戶籍,進行制度方面的限制就不太好。針對人進行制度設計調控人口規模,一是會容易產生矛盾,另外調控效果未必好。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做菜特別好。手藝好到被聘到法國去,年薪特別高,被法國當地作為人才,但其實才是初中文憑。這是極端個案,但是否人才不應由某個部門認定,而應交由市場篩選。但對人口規模調控可以針對基礎設施進行法制化治理,如基礎設施要合規建設,禁止違章建設等方式。
二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通過市場慢慢淘汰不合乎需求的低端業態,成本的攀升使得低端業態難以為繼也就自然退出市場,產業結構自然會向高端轉型。這需要通過市場進行篩選。讓市場篩選,也不會把壓力和矛盾都集中于一體。
2114.8萬人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本市常住人口為1492.7萬人,2013年此項數字增至2114.8萬人,10年間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622.1萬人
北京市“兩會”上人大代表關心的議題,也是本刊重點報道的領域
李國平
一個城市的人口增長須和資源環境承載力及經濟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適應,必要的調控是需要的。但同時也應意識到,盡管北京面臨巨大的人口過快增長的壓力,但考慮到我國仍處于快速城市化階段,未來一段時期內北京的人口還將持續增加,北京應做好相應的思想和物質準備。為此,北京市應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在市域范圍內形成基于產業價值鏈的空間分工格局,同時要強調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尋求合理的功能布局。
林明金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決議和中央城鎮化會議文件明確提出了“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钡囊蠛?,人口規模將成為各項發展任務都要綜合考慮的前提條件之一。
李軍考斯
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人口規模調控,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在人口調控方面,北京要梳理現有的戶籍制度。在公共服務提供上,一定要確立政府“保基本”的理念,應該著力解決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上的不均衡問題,努力實現戶籍制度與公共服務享有權的脫鉤。人口流動會隨著市場和消費的運行調節機制而發生方向性變化,政府調控人口規模的方式也可以間接地通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人口控制不宜采取強制手段,人口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哪里繁榮,哪里自然會吸引人口。因此,我們對人口調控的宏觀思路可能更應該是疏;可能不是單純嚴格限制規模,而要通過調整城市功能布局來優化人口布局。國外大城市發展的經驗表明,具有良好布局的開放性大城市對于城市自身乃至全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解決都將帶來正能量。
首都經濟圈發展勢能再平衡的契機
原文:
深入推進區域合作發展。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配合編制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抓緊編制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專項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隋振江
在世界各大城市圈或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個普遍規律,就是區域高首位度的城市,發展中會經歷一個極化-擴散效應過程。高首位度城市先期會對區域經濟發展資源有強大的極化聚集效應,但發展到一定時期達到臨界點后,更多表現為擴散效應,表現為高首位度城市的經濟發展資源更多向周邊區域擴散,促進區域發展。
目前首都經濟圈建設中,北京市也基本進入到極化-擴散效應的擴散階段,目前在產業轉移中顯露出擴散效應,北京的很多項目已開始落戶到河北,伴隨著擴散效應的深入進行,包括人才、信息、資金等經濟發展要素在內的資源擴散會越來越深入和普遍。二戰后的美國也經歷了這些過程。這其實是地區間經濟發展勢能再平衡和建立區域合作的一個良好契機。
潘石屹
略有洞察力的人,就會明晰而深刻地感覺到,無論是城市間、區域間乃至國家間的發展,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誰也離不開誰,大家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互為依托,互相服務。這就需要我們對待周圍的人,要態度友善,平等合作。同樣,在首都經濟圈的發展中,我們也需要切實轉變觀念,真正從內心深處有種平等意識,感覺到誰也離不開誰,才能帶來首都經濟圈真正的發展。高端有高端的優勢,低端有低端的可取之處。北京需要發展高端業態,也需要周邊的發展層次比它略低的合作伙伴,與它形成彼此配合的協作關系,這樣才能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才有北京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李國平
京津冀一體化重在從目前低級的一體化如何上升到政策和治理的一體化,進而上升到社會的一體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首先是推動首都經濟圈地區的一體化規劃;其次是加快首都與周邊地區的一體化交通網絡建設;三是加強資源、能源合作開發及全面的區域生態協作;四是推動首都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五是加快推進北京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具體包括擴大生產性服務業輻射帶動、增強臨空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提高首都科技創新的輻射能力、發揮首都總部經濟的引領作用、帶動區域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六是要加快形成首都經濟圈的區域協同機制,包括信息溝通機制、市場開發機制、要素流動機制、區域合作機制。
伴隨著區域合作的深入,統一的區域市場環境和市場機制將形成,各類資源要素的流動將會顯著加快,且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區域城市群體系有望逐步成形
王景山
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要關注幾個方面:一是國家層面要成立一個跨省市領導協調小組,以便在更高層面、更好地推動區域合作與發展。二要實現三地合理分工、協調布局、加強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形成區域整體綜合實力。三要找準定位。北京要適當弱化經濟功能,定位政治和文化中心。天津定位于區域經濟中心。河北可以有效承接北京、天津兩地資源要素和產業轉移。另外,要加強區域路網建設,打造一小時經濟圈。
林明金
從發展趨勢看,作為首都和區域首位城市,北京應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胸懷謀劃所在區域發展,主動牽頭區域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共識,自覺樹立“舍得、共贏”理念,充分發揮好首都的總部、人才、科技、資本和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僅有利于推動京津冀實現跨越發展,也有利于首都自身核心功能進一步得到保障和提升。
伴隨著區域合作的深入,統一的區域市場環境和市場機制將形成,各類資源要素的流動將會顯著加快,且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區域城市群體系有望逐步成形。但目前區域中型城市不足,城鎮體系還不合理,隨著區域一體化的深入,有望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城市體系,區域整體位勢也將有所提升。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可能成為區域合作的突破點。
關峻
目前,北京與周邊區域存在明顯的發展落差,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在新的戰略框架下,對首都和周邊區域發展進行整體規劃,發揮首都資源的輻射帶動效應,促進周邊區域發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李軍考斯
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方向是對的。但需政府間接推進,借力打力,通過一些具體動作,找準推進一體化發展的切入口。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是緩解北京壓力和發展瓶頸的一個重要方向。要充分確定好北京的定位和在合作中的切入點。在與京津冀其他城市的合作中可能會有競爭。但競爭的點要找準,這個點應是北京真正的優勢和強項所在,要認識到、把握好,通過競爭實現協作,在協作中有效競爭。
北京在優化城市功能空間布局上可能需要動大手術。在整個發展定位上,讓北京的定位更加明晰。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如何確定其經濟地位需要高智慧的均衡與博弈,更需全面考慮其在環渤海及首都經濟圈中的經濟地位和作用。這一點應在城市發展定位和空間布局上有所體現與回應,并通過吸引更多市場力量實現其定位。
新需求因供給不足短期難釋放
原文:
優化內需結構。統籌用好政府投資,注重提高投資效益,更多投向環境治理、民生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多投向農村和發展薄弱地區。加強投資促進,做好各類市場主體的投資服務,提高民間投資比重。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商品消費穩定增長,大力發展服務消費,積極引導綠色節能消費,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網絡消費,擴大信息消費規模。
潘石屹
我們的內需結構現在還有很多不合理之處,民間消費能力其實還很弱。我們應擴展普通公眾的消費能力,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靠增加普通公眾的消費能力達到優化內需結構的初衷。
林明金
本市傳統消費已近飽和,而教育、醫療、文化、休閑等新需求因多層次供給不足短期內卻難以充分釋放 。《報告》提出優化內需結構就是更有針對性的“調結構、擴內需”,將加大部分領域的供給力度。投資領域有望進一步放開。我市民間資本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服務業特別是新興人文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北京有望逐步開放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業領域,全市中高端消費市場將得到發展培育。
關峻
優化內需結構的根本是要解決消費和儲蓄、投資之間比例匹配的問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包括醫療、教育、居民住房特別是廉租房等方面的保障和服務。另一方面,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理順財稅關系,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和自然資源收益分配體制,建立合理的壟斷利潤調節稅和國有企業利潤分紅制度。
李軍考斯
需求歸根結底是市場的選擇問題,政府需要滿足基本的公共服務需求,保障基本。政府對市場需求結構調整的介入要有理有利有節。在這方面應該加大需求結構的宏觀調控和相關研究工作,在具體引導需求結構調整力度上要十分謹慎,要劃定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領域邊界。
要下決心對城市功能布局做“外科手術”
原文:
推進中心城功能疏解。強化規劃指導和控制,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規模和開發強度,除重點功能區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外,對房地產開發和公共服務項目就地擴建,設置更高的限制條件。加強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引導服裝、小商品、建材市場逐步退出。
隋振江
中心城功能疏解的不僅包括醫院、學校等,中心城的文化資源其實也是可以搬遷的。故宮就規劃要在原址外,在海淀區規劃建設一處分院,把部分藏品搬遷到那里展出,并且規劃建設在高速路旁,方便全國的游客前往觀看,在方便全國觀眾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中心城的交通壓力。
潘石屹
中心城功能疏解提了幾年,但對這些情況要具體分析。比如醫院、學校等人力和物流密集的設施容易搬遷出去,而文化設施比如故宮等文物設施就不容易搬遷。關鍵還是區域怎么做才能切實疏解中心城功能。要在怎么疏解中心城功能的具體做法上下功夫。
李國平
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結構必須是促進人口和經濟活動的同步轉移,就中心城區而言需要轉移部分批發、物流等傳統服務業態到城市郊區或周邊省區。傳統服務業的轉移也要分輕重緩急漸次推進。同時應全力打造多中心的空間結構。郊區新城將成為承載人口和經濟活動的主要地區。近期應考慮在北京市東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建設形成兩個大規模郊區新城(人口規模不低于200萬),以應對人口和經濟活動的不斷增加。
林明金
隨著首都快速城市化進程,原有的城市功能布局已與當前發展現狀嚴重不相適應,必須下決心做必要的外科手術,對城市功能布局做較大的優化調整,進一步疏解中心城人口、資源和環境等壓力。
關峻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有限的空間與多元的城市功能之間勢必會產生一些問題,研究分析這些現狀問題,進行功能空間分布的優化將更有利于北京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