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冰 張金云 謝光坤 楊大慶
(1.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 安徽省蘭君園藝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31;3.安徽省桐城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安徽桐城 231400)お
摘要 [目的]建立蝴蝶蘭組培苗的快繁工廠化生產體系。[方法]以蝴蝶蘭的花梗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并進行繼代培養、壯苗培養、生根培養、煉苗、出瓶培養,最后分別包裝、標識、運輸。[結果]試驗獲得了無菌的蝴蝶蘭芽苗,經8代繼代培養后,進行壯苗培養和生根培養,而后進行煉苗與出瓶培養,最后按照大、中、小3個規格的苗齡分級出圃,對出圃的組培苗按級分別包裝、標識、運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詳細的蝴蝶蘭苗快繁工廠化生產體系。[結論]該方法建立了蝴蝶蘭組培苗的快繁工廠化生產體系,為蝴蝶蘭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組培;快繁;外植體
中圖分類號 SB18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9-06170-02お
Rapid Propagation and High Efficient Safety Technology of 玃halaenopsis amabilis 玊issue Culture Plantlet
SHU Bing, ZHANG Jin瞴un et al (Horticulture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rapid propagation production system of 玃halaenopsis amabilis tissue culture plantlet. [Method] With stalk of 玃. amabilis玜s explant, tissue culture, subculture, strong seedling culture, rooting culture, exercising seedling, flask culture, packaging, identifying and transportation were conducted. [Result] Sterile butterfly orchid bud seedling was obtained, after 8 generation propagation, strong seedling culture, rooting culture, exercising seedling, flask culture were conducted. At last, outplanting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ree grade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Th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ere packaged, identified and transported, a complete rapid propagation production system for P. amabilis 玾as formed. [Conclusion] The rapid propagation production system of 玃. amabilis 玹issue culture plantlet was established, which will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玃. amabilis. お
Key words 玃halaenopsis amabilis; 玊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Explant
お
基金項目 安徽省盆栽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06G01005)。
ぷ髡嘸蚪 束冰(1982- ),男,安徽六安人,實習研究員,碩士,從事園藝作物育種及栽培研究。*通訊作者,副研究員,從事園藝作物育種及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05
蝴蝶蘭(Phalaenopsis amabilis)為蘭科蝴蝶蘭屬,原產于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中國臺灣亞熱帶雨林地區,為附生性蘭花。其株型美觀、色彩艷麗、花期持久,蝴蝶蘭植株從葉腋中抽出長的花梗,并且開出形如蝴蝶飛舞般的花朵,深受愛花者的青睞,素有“洋蘭王后”之稱,是蘭科植物中栽培最廣泛、最普及的種類之一。但由于蝴蝶蘭是單莖性氣生蘭,很難進行分株繁殖,常規情況下種子發育不完全,極難萌發,因此世界上多采用組織培養來繁殖種苗。臺灣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對蝴蝶蘭進行了工廠化生產,并出口歐美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1]。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人們對花卉消費需求逐年增加,而多樣化、高檔次、優質化的花卉品種則給消費者提供了較大選擇余地,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要。筆者以蝴蝶蘭的花梗作外植體進行蝴蝶蘭的組培快繁,以期為我國蝴蝶蘭的組培苗快繁生產者提供參考。
1 材料選擇
1.1 外植體選擇 蝴蝶蘭組培快繁中以花梗做外植體,在與胚培養相同的基本培養基上進行離體培養,花梗在MS培養基上的效果最好[2]。所選花梗需健壯生長旺盛開花或開花后帶腋芽,通常帶3~6 朵花;花梗花朵無畸形、無病蟲害、無嚴重機械損傷、嚴重脫水等現象;花型花色完全符合本品種特性,花色均一、花朵排序整齊。花梗在采切前需適當控水控肥和增強光照。采集時用利刀從基部切下,將花梗切成3~5 cm長的小段,每段外植體要帶1~2個腋芽[3]。
1.2 外植體建檔 對采集好用于作外植體的花梗首先進行生產編號、病毒檢測等,建立建全接種外植體的檔案,如品種正式登錄名(別名)、父母本登錄名、品種來源、照片資料,育種者全名、植株規格、植株生長狀況、株型、花色(排序、花朵大小、朵間距、花型描述、花色描述、花梗高度、花梗數量、葉幅大小、養護難易及注意要點、催花難易及注意要點)、組培各階段表現(誘導、增殖1-N代表現、壯苗生根、定植)。
1.3 外植體消毒 將采集的花梗保濕迅速帶回實驗室,切成1~2 cm長的單芽莖段,用肥皂水洗2遍。在超凈工作臺上將洗好的單芽莖段放在消毒的廣口瓶內,加入2倍花梗體積的5%雙氧水進行表面消毒,消毒時間為20 min左右,然后用無菌水沖洗2~3 遍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材料表面水分,然后用槍形鑷剝除苞葉。剝掉苞葉的花梗再放入一個無菌廣口瓶中,加入花梗2倍體積的0.1%升汞進行消毒,消毒過程中不斷搖晃瓶子,使消毒液充分接觸花梗,消毒時間為10 min左右。然后再用無菌水沖洗3~4 次,以徹底沖洗掉外植體上殘留的消毒液。最后將消完毒的花梗放在無菌濾紙上吸干多余的水分,備用。
2 培養基
2.1 初代培養基配制 MS +3~5 mg/L 6睟A +0.3~0.5 mg/L NAA + 20 g/L 蔗糖+ 7~8 g/L 瓊脂,pH為5.2~5.8。
2.2 繼代培養基 MS +3~5 mg/L 6睟A +0.3~0.5 mg/L NAA + 20 g/L 蔗糖+ 7~8 g/L 瓊脂,pH為5.2~5.8。6睟A少數品種需繼續加大濃度。
2.3 壯苗培養基 MS +20 g/L 蔗糖 + 7~8 g/L 瓊脂 +1 g/L 活性炭,pH為5.2~5.8。
2.4 生根培養基
MS + 0.2 mg/L IBA +0.1~0.2 mg/L NAA +15 g/L蔗糖 + 7~8 g/L 瓊脂+1 g/L 活性炭,pH為5.2~5.8。
3 培養基滅菌
將配好的培養基趁熱分裝于100 ml組培瓶中,每瓶約30 ml。待培養基冷卻凝固后,蓋上組培蓋,或蓋上封口膜并用棉線扎牢,然后在高壓滅菌鍋中121 ℃下滅菌20 min。取出組培瓶放在臺子上,冷卻后備用。接種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長鑷子、解剖刀、剪刀及滅菌水等需同時滅菌。
4 外植體的接種與轉代
4.1 外植體的接種 在超凈工作臺上,用手術刀在芽上端0.5 cm處平切,芽下端1.0 cm處斜切以使芽體與培養基充分接觸,然后接入初代培養的培養基中,接種時需注意芽的方向。初代培養時每瓶不宜接種太多,以防污染造成巨大損失,通常每瓶宜接種2~3 個外植體。接種后,在瓶子的下角用記號筆標記接種材料、培養基、操作人員的編號以及接種時間等信息。
4.2 初代培養條件 培養溫度為(22±2) ℃。所使用的溫度計都必須經過校正,每個溫度計上都要標明校正值及溫度范圍。培養前期7~10 d需暗培養,待有芽萌發后轉入光下培養,光照強度為1 000 lx,光照時間8~10 h/d。
4.3 轉代
4.3.1 繼代培養。以初代培養的無菌芽苗上的幼葉或莖尖、腋芽長到2.0~3.0 cm,營養芽的2個葉片開始展開時,即可進行增殖培養。增殖培養接種的密度不宜過大或過小,密度過大,芽苗擴增的空間和營養受限,繼代時間短,密度過小,使生產成本增加。對于500 ml的培養甁,一般每瓶以接種30個左右的芽為宜。每次接種完后需在瓶子下方標記好接種材料編號、繼代次數、操作人員編號以及接種日期等信息。增殖培養一般進行8代繼代培養。
4.3.1.1 繼代培養條件。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1 500 lx,光照時間10 ~12 h/d。
4.3.1.2 壯苗培養。切去芽叢基部褐化組織以及老葉和黃化葉,剔除變異苗包括玻璃花苗﹑蓮座體﹑雙葉脈﹑葉片畸形等,將1.0 cm以上的芽苗分成單株進行壯苗培養。
4.3.1.3 壯苗培養條件。培養溫度(25±2)℃,光照強度1 500 lx,光照時間12~14 h/d。
4.3.2 生根。
4.3.2.1 生根培養。進一步剔除變異苗包括玻璃花苗﹑蓮座體﹑雙葉脈﹑葉片畸形等以及細弱苗。篩選生長健壯、長勢一致的無根苗進行生根培養。用于生根培養的芽苗一般莖段長度為1.5 cm左右,葉長2.5 cm左右。具體方法為:去除褐化組織及老化、黃化的葉片,以及褐化組織,葉基部如有與莖段脫離的苞葉,則將該苞葉去除干凈。操作過程中嚴禁傷到需保留的葉片。
4.3.2.2 生根培養條件。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1 500 lx,光照時間8 h/d。
5 組培苗分級
根據葉片顏色深綠、淺綠、葉片張開幅度等,結合苗高,生產中可將蝴蝶蘭組培種苗分為小苗、中苗、大苗和等外級即不合格苗,通常小苗苗高2.5~3.0 cm,中苗苗高3~4 cm,大苗苗高4 cm以上,2.5 cm以下的為等外級苗。
6 煉苗與出瓶
6.1 煉苗 當組培種苗苗高2.5~4.0 cm,具有3~4 片葉和2~3條根時,便可移栽。為了保證其成活率,常在瓶苗出瓶以前,先在煉苗大棚內把培養瓶蓋全部打開或半打開,打開時間為培養基不發霉為止。一般為7 d左右。
6.2 出瓶 經煉苗后,用鑷子將組培苗從培養基中取出,放在托盤中,洗掉基部培養基和枯葉,在大棚內或溫室中栽植于經過消毒處理的水苔中。環境的晝夜溫度分別是25~29 ℃和22~24 ℃。相對濕度保持在80%~90%;移栽初期20 d內光照強度控制在2 000~3 000 lx,45 d后光照強度控制在6 000~8 000 lx,90 d后光照強度控制在10 000~20 000 lx,小苗出瓶5 d后可開始噴施葉面肥,可噴施蘭花專用葉面肥,每5 d噴施1次,20 d后施第1次肥料,施用肥料㎞∶P∶K=20∶20∶20,濃度為3 000~4 000 倍灌根,施肥次數為每隔10~15 d一次。
7 出圃
7.1 小苗出圃 組培苗出瓶后,栽種在直徑4 cm的塑料透明營養袋中,經過4~5 個月,小苗長至兩葉距10~15 cm,葉寬4~5 cm,葉數4~5 片,葉子肥厚,葉片堅挺,葉色濃綠,葉片間已開始互相遮擋;根系較密集,有些盤旋于盆底,并有部分已長出盆外,此時為小苗俗稱1.5寸苗可出圃。
7.2 中苗出圃 小苗經換盆,栽種在直徑6.5 cm的塑料透明營養袋中,約6~7 個月,長至兩葉距16~22 cm,葉寬4~6 cm,葉片數4~6 片,葉片肥厚,挺立,葉色濃綠,葉片開始互相遮擋。盆中根系已達盆底,有部分根已長出盆外,此時為中苗俗稱2.5寸苗可出圃。
7.3 大苗出圃 中苗經換盆,栽種在直徑9 cm的塑料透明營養袋中,經過4~5 個月,兩葉距28~35 cm,葉寬8~10 cm,葉數4~6片,葉色濃綠,葉片肥厚挺立,單軸莖較飽滿。盆中根系已基本飽滿,根系粗壯有活力,此時為大苗俗稱3.5寸苗可出圃。
8 包裝、標識、運輸
8.1 包裝
8.1.1 小苗包裝。用92.5 cm × 31.5 cm × 12 cm開孔紙盒作內包裝,用95 cm × 32.5 cm × 65 cm開孔紙箱作外包裝,每盒150株。每箱5盒共750株。包裝方法可將小苗豎直擺放并讓葉片按對角線排列于紙盒中,一盆挨一盆擺放,最后在上面蓋上一層軟紙后封箱。
8.1.2 中苗包裝。用92.5 cm × 31.5 cm × 12 cm開孔紙盒作內包裝,用95 cm×32.5 cm × 65 cm開孔紙箱作外包裝,每盒56株,每箱5盒共280株。分2層4排,葉片上下排列,花盆底部貼近長邊,并用透明膠紙┕潭ā*
8.1.3
大苗的包裝。大苗用72 cm × 49 cm×39 cm紙箱按每箱72株包裝,包裝時將苗平放,葉片按上下或左右同方向排列,分2排4層重疊,花盆底部貼近長邊,并用透明膠紙固定。
8.1.4 瓶苗包裝。包裝紙箱規格95.5 cm × 42 cm × 39 cm。瓶苗用三角玻璃瓶培養,一般每瓶22株,每箱76瓶。瓶間用折疊紙板方格隔開,上下層用紙板隔開,防止運輸┡隼謾*
8.2 標識 每一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標準編號、商標、生產單位(或企業)名稱、產地、規格、凈含量、包裝日期和認證號。紙箱上面印有“嚴禁重壓,切忽倒置”字樣,側面應標有明顯的方向箭頭。
8.3 運輸 發貨裝箱前注意控制水分適度。發貨裝箱前注意控制水分適度。種苗數量大時,可用專車運送,量較少時可空運,也可采用火車和汽車運輸。種苗抵達目的地后,應立即打開包裝,將種苗分開平置于陰涼通風處,噴水,使其恢復,并盡快安排種植。
9 結論
試驗以蝴蝶蘭的花梗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獲得無菌的蝴蝶蘭芽苗,并以無菌芽苗上的幼葉或莖尖、腋芽進行繼代培養;經8代增殖培養后,再進行壯苗培養和生根培養,而后進行煉苗與出瓶培養,最后按照大、中、小3個規格的苗齡分級出圃,對出圃的組培苗按級分別包裝、標識、運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詳細的蝴蝶蘭苗快繁工廠化生產體系。
參考文獻
[1] 盧思聰.中國蘭與洋蘭[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96-104.
[2] 曾宋君,彭曉明,張京麗,等.蝴蝶蘭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0,18(4):344-346.
[3] 任惠,陳冠南,王宏.蝴蝶蘭的組織培養[J].熱帶農業工程,2012,36(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