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成 侯佳渝謝 薇 陳旭
(1.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質事務中心,天津 300042;2.天津市地質礦產測試中心,天津 300191)お
摘要 [目的]為了研究天津市南部地區復墾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特征,促進土地復墾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方法] 建立8個工作區,配套采集復墾地、殘留建設用地、周邊農用地的耕層土壤及土壤剖面,并且進行相關研究。[結果]復墾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低于周邊農用地。復墾地有機質含量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復墾地土壤剖面有機質含量規律性不強,與周邊農用地土壤剖面差異很大。[結論]采取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等措施,增加復墾土地的有機質含量。
關鍵詞 天津;復墾;有機質
中圖分類號 SB15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9-06216-01
Organic Matter Research of Reclaimed Land in Tianjin
LIU Jin瞔heng et al
(Tianjin Land睷esources and Housing Management Bureau Geological Center, Tianjin 30004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reclaimed land, which would help promoting further land reclamation work. [Method] Research in 8 working areas where tilth soil and soil profile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reclaimed land, remained construction land and nearby farmland was carried out. [Result] Organic matter in reclaimed land was generally lower than which in nearby farmland. 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soil profiles from reclaimed land distributed irregularly,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nearby farmlands. [Conclusion] Organic matter should be increased in reclaimed land by measures like using organic fertilizer and returning straw to soil.
Key words Tianjin; Reclaimed land; Organic matter
基金項目 天津市重點地區農用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121201051110406)。
作者簡介 劉金成(1979-),男,山東即墨人,工程師,碩士,從事環境、農業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通訊作者,高級工程師,從事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09
天津市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土地復墾工作,將原村莊的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隨著土地管理模式逐步向“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管理模式轉變,對復墾地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天津市復墾土地開展有機質調查和相關研究,提出合理建議,對土地復墾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由于不同工作區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復墾地有機質含量只有與當地殘留建設用地以及周邊農用地的有機質含量進行比較,才能客觀地對復墾地有機質進行評價和研究。該次采集的耕層土壤樣品分復墾地樣品、殘留建設用地樣品、周邊農用地樣品3類,采樣深度為0~20 cm。
該次調查共涉及8塊復墾土地,復墾后使用的年限從半年到2年不等,面積0.06~0.75 km2不等,將每塊復墾地連同當地殘留的建設用地以及周邊的農用地作為一個工作區。不同工作區的復墾程度、地塊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現狀差異較大,采樣點都在經過現場調查后綜合考慮樣品代表性、空間分布的均勻性后進行布置(表1)。
采集耕層土壤樣品共119件,每個工作區各類樣品都不少于3件,第2工作區因為沒有殘留建設用地,所以未采集該類樣品。為了研究有機質在土壤中的縱向分布規律,在3、4、5、8這4個工作區分別布置復墾地、周邊農用地土壤剖面各一條,每條剖面深100 cm,分別在0~20、20~40、40~60、60~80、80~100 cm各采集樣品1個,共采集剖面土壤樣品40件。樣品采集加工后,均測試有機質指標。
表1 工作區耕層土壤樣品統計
工作區け嗪 復墾后使び媚晗蕖文 面積km2 復墾地ぱ品 周邊農用さ匱品 殘留建設用さ匱品
1 1.0 0.25 3 3 3
2 1.5 0.06 3 3 0
3 1.0 0.18 5 3 4
4 1.0 0.23 5 3 3
5 2.0 0.14 5 3 5
6 2.0 0.75 12 9 10
7 1.0 0.15 5 3 3
8 0.5 0.49 10 6 10
合計2.25 48 33 38
2 結果與分析
2.1 耕層土壤
由圖1可知,各工作區復墾地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都明顯低于周邊農用地。復墾地土壤中有機質最高的是第7工作區,其次是第1工作區,最低的是第8工作區。復墾地土壤機質含量與復墾后使用的時長相關性并不強,而與是否真正、有效地利用于農業生產關系密切,種植有農作物的復墾地高于撂荒的復墾地。3、5、6、8工作區復墾地撂荒比例大,有機質含量也相對較低。根據現場調查資料,第7工作區復墾地的耕作情況最好,全部種植作物,田間沒有雜草,除了土壤中夾雜少量礫石外,與一般農用地幾乎沒有差異,土壤有機質含量在所有工作區中最高。
殘留建設用地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大,土壤有機質含量即使在同一工作區,數據變異性也很大,規律性不強。
2.2 土壤剖面 由圖2可知,復墾地土壤剖面有機質含量在不同工作區隨深度表現出不同的變化特征。這與建設用地在復墾時經過剝離、翻耕、填墊等工序,土壤原有的有機質分布規律被打亂有關。同時,土地復墾后利用的時間還較短,有機質還沒有在農業活動的作用下建立起新的賦存┕媛傘*
圖1 各工作區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布
圖2 復墾地土壤剖面有機質含量分布
由圖3可知,周邊農用地土壤剖面的有機質含量規律性
很強,雖然不同剖面的含量高低有差異,但都在耕層明顯富
集,并且隨著深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在80~100 cm處各剖面的含量都接近該區域的背景值。
圖3 農用地土壤剖面有機質含量分布
3 結論與討論
各工作區復墾地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低于周邊農用地。復墾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殘留建設用地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很大,土壤有機質含量規律性不強。從土壤剖面可以看出,由于受翻耕、填墊等復墾工程的影響,不同復墾地剖面的有機質賦存特征沒有統一的規律;農用地土壤剖面有機質含量的規律性很強,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與周邊農用地相比,復墾地土壤經過半年至2年不等的耕作,有機質含量還是有差距,還需進一步加強土壤的改良。因此,建議土地復墾后施用有機肥、土壤改良肥料,同時實行秸稈還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1]。
參考文獻
[1]
崔曉陽.土壤資源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