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
美好的愿景
“1984年,我們是競爭對手。2014年,我想你很難找到兩家比我們更有互補性的公司了。”—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對于兩家企業合作的評價。互補性的合作,讓蘋果能夠借助IBM的渠道及企業軟件經驗,提高其在企業市場的滲透率,而IBM則能彌補其在移動辦公領域終端設備上的空缺。究其根本原因,無非是蘋果需要新市場份額來遏制iPad類產品不斷下滑的勢頭,而IBM同樣希望合作能夠讓其營收下滑趨勢減緩。
數據降低幸福指數
無論財務報表有多漂亮,資本市場永遠是嗅覺最靈敏的,即使IBM和蘋果各自的財務報表做得多靚麗,股價的上漲和下跌,直觀的顯示了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潛力及當前價值的認同度。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14財年第三財季,蘋果iPad出貨量為1 320萬臺,同比下滑了8%。財報顯示,2014財年第三財季iPad營收同比下滑8%,為58.89億美元,約占蘋果公司財季總營收的15%,也是該業務營收連續第二個財季低于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水平。
現實狀況不容樂觀是否意味著強強聯手能有效改變現狀呢?移動辦公領域,IBM本身就有不錯的成績,而數據顯示過去3年來,iOS設備被全球500強企業采購使用的總量翻了一番,普及率提升到了68%的水平,相對于黑莓、Android與Windows Phone而言,其市場占有率已經不低了。
市場傳聞微軟利用黑莓疲軟搶占了大量企業市場份額,但要注意的是黑莓本身僅占有智能手機市場1%左右的市場份額。已經很高的采購量和普及率,你能奢望蘋果同IBM聯手后再有多大增長呢?Piper Jaffray分析師孟斯特表示:“我們發現,哪怕蘋果與IBM的合作,財富五百強企業當中有一半都各自購置2 000部iPhone和1 000部iPad,蘋果2015年的營收也只能因此增加大約半個百分點而已。”
從未有過成功
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停留在過往,但過往的經歷多少能夠給與我們一些啟發。兩個從企業文化到市場營銷定位都截然不同的企業,并非第一次合作,早在1991年,IBM便和蘋果攜手,其重要的合作項目之一就是開發一種全新的個人電腦芯片。而后,IBM和蘋果Apple還有過兩次合作,曾經一同創建開發面向對象操作系統的Taligent,以及旨在為個人電腦增加更多多媒體特色的Kaleida。只是,他們的這些軟件合作最終都以失敗收場,而聯合開發的PowerPC芯片也沒能給英特爾產品造成多大的實質性威脅。熟話說事不過三,但兩個企業在企業文化、營銷定位上的巨大差異并沒有隨著時間而縮小,這一次關于企業移動領域的合作讓人很難看到成功的希望。
截然不同的兩個企業
你會奢望兩條平行線產生交集嗎?IBM和蘋果,兩個巨人無論是本身企業還是各自所處的生態鏈,完全都是兩條平行線的存在。蘋果的成功源于其對個人消費市場的掌控,從產品研發到銷售,其整體重心更傾向于個人消費者和零售終端市場,主要通過移動終端實現個人生產力的提升,它在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更培養了屬于自己的消費者及擁護者。IBM卻不斷向軟件和服務性企業轉型,其營銷重心放在企業領域,不斷優化組織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