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紅 吳麗
(1.山東省濰坊市寒亭氣象局,山東濰坊 261100;2.甘肅省天水市氣象局,甘肅天水 741000)お
摘要 [目的]氣象條件對寒亭蘆筍生長的影響。[方法]通過對寒亭歷年溫度、日照時數和降水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氣象條件對蘆筍生長的影響,并針對不利于蘆筍生長的災害性天氣,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或補救措施。[結果]寒亭氣象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期,土地肥沃,污染少,日照充足,滿足高產量高質量蘆筍生長的需要,非常適用于蘆筍的種植。[結論]該研究為在寒亭推廣蘆筍的種植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 寒亭;蘆筍;氣象條件;影響;災害;防御措施
中圖分類號 SB16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9-06321-03
お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of Asparagus in Hanting
ZHU Cui瞙ong et al
(Hant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Weifang City,Weifang,Shandong 2611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of asparagus in Hanting. [Method] The temperatures, sunshine hours and rainfall of Hanting and other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of asparagus was studied,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or remedia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evere weather that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asparagus..[Result]There were 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a mild climate, four distinct seasons, concentrated rainfall, hot shower earlier, fertile land, less pollution, abundant sunshine in Hanting,which meet the needs of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asparagus growing and is very suitable for asparagus cultivation.[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s the reli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asparagus cultivation in Hanting.
Key wordsHanting; Asparagu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Effect; Disaster; Preventive measures
お
作者簡介 朱翠紅(1977- ),女,山東濰坊人,工程師,在讀碩士,從事氣象基礎業務和氣象服務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531
濰坊市寒亭區位于36°42′~37°10′N、118°57′~119°25′E,屬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特色高效農業不斷發展,寒亭區已培育形成了以鄉鎮為主體的一批知名農業品牌,其中位于高里鎮蘆筍種植已成為全區農業的特色產業之一,成為當地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蘆筍學名石刁柏,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富含鈣、磷、鐵、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對心臟病、高血壓、水腫、心動過速、膀胱炎、支氣管炎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高檔蔬菜和保健食品[1-2]。其嫩莖質地細膩、纖維柔軟、風味鮮美,有特殊的芳香味,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因其品味兼優,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1-2]。但由于蘆筍的種植屬大田種植,蘆筍生產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3]。筆者通過對寒亭區1981~2013年氣象資料的分析,探討影響蘆筍生長發育的主要氣象因子,并對主要氣象災害提出應對措施,為寒亭蘆筍生產過程中的防災減災、趨利避害提供了氣象保障,對指導當地蘆筍生產、提高蘆筍的質量和產量具有重大意義。
1 適宜蘆筍生長的氣象條件
1.1 溫度蘆筍既耐寒,又耐熱,從寒帶到熱帶均能生長[2-3]。播種至發芽期、幼莖生長期、地上莖葉生長期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0~30、15~25、16~25 ℃,溫度低于5 ℃或高于40 ℃不利用播種發芽以及幼莖和地上莖葉生長(表1);當溫度在30 ℃以上時進入高溫休眠狀態,而當氣溫在15 ℃以下進入低溫休眠狀態,地下部分耐受-36 ℃的低溫。
1.2 光照
蘆筍是喜光作物,地上部莖葉生長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同化產物的制造和積累,據測定,晴天比陰天同化產物量高出41%,光照不足會嚴重影響蘆筍的生長發育[2-3]。蘆筍進行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是16~25 ℃,超過28 ℃時對光合作用不利。
表1 蘆筍各生長期的溫度要求
℃
生育期 最適溫度 最低溫度 最高溫度
播種發芽期 20~30 5 40
幼莖生長期 15~25 5 35
地上莖葉生長期 16~25 15 35
1.3 降水
蘆筍的耐旱能力較強,主要是因為蘆筍真葉已退化,擬葉又成針狀,且表面有一層蠟質,植株的蒸騰量較小。蘆筍有龐大的根系,貯藏根內含有大量水分,少量根并能深入地下2 m含水量較多的水層內。但由于蘆筍吸收根不發達,吸水能力弱,因此過于干旱易造成蘆筍減產[4]。
蘆筍生長最適宜的土壤持水量是20%~30%。土壤持水量過大、地下水位過高、雨后積水等,易使土壤中氧氣不足,造成根系腐爛,導致整株死亡。因此,蘆筍最怕澇,空氣濕度過大,再遇高溫,易導致蘆筍病害大量發生[4]。
1.4 土壤
蘆筍屬深根性作物,土層要疏松、深厚。要選擇通透性好保肥保水性能好、土層深度不低于60 cm、疏松并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或輕壤土種植蘆筍[1-2]。
2 寒亭區氣候條件分析
2.1 溫度寒亭歷年平均氣溫為12.8 ℃,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2.8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6.3 ℃。極端最低氣溫-17.2 ℃,出現在1981年1月27日,極端最高氣溫414 ℃,出現在2009年6月25日,近33年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圖1)。
2.2 降水由圖2可見,寒亭年平均降雨量570.0 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尤以7~8月降水量最多,幾乎占年降水量的50%,近33年降水量呈緩慢增加的趨勢。
圖1 1981~2013年寒亭年平均氣溫變化
2.3 日照由圖3可見,寒亭年日照時數為2 457.7 h,平均日照時長在204.8 h,晴天日數為211.9 d,光照時間長,陽光充足。
3 寒亭區氣候條件對蘆筍生長的影響
3.1 寒亭區氣候資源對蘆筍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
3.1.1生長期(3~10月)。
從當年春季嫩莖開始抽發到秋冬地上莖葉枯黃凋謝為生長期。當溫度上升至10 ℃左右時,少量嫩莖開始抽發,15 ℃嫩莖增多;15~25 ℃時,嫩莖質優量多。嫩莖長到適宜標準時即開始采收[2]。
寒亭3~4月月平均氣溫在5.8~13.3 ℃,非常適于蘆筍播種發芽期的氣
候條件;5~7月月平均氣溫在19.2~26.3 ℃,對創造質優
圖2 1981~2013年寒亭降水量月變化(a)和年變化(b)
圖3 1981~2013年寒亭各月日照時數(a)和晴天日數(b)
量多的嫩莖條件優異;8~10月月平均氣溫在14.5~25.3 ℃,采筍結束后地上部生長發育期長,根株中貯藏的同化產物多,有利于來年的嫩莖生長,產量高,品質好。
從圖1來看,寒亭的氣溫呈上升趨勢,隨著溫度的上升、氣候的變暖,在采收結束后,莖葉生長發育期延長,有利于同化養分的積累,對翌年的嫩莖生長有利。
因此寒亭的溫度條件完全滿足蘆筍高產優質的需要。
寒亭的降水多集中在6~9月(圖2a),正好處在蘆筍的生長期,充足的降水條件利于地上莖部分生長發育的需要。
3~10月的日照時數在201.2~257.5 h(圖3a),平均日照時長在200 h以上,3~10月晴天日數為138.3 d(圖3b),光照時間長,利于同化物的制造和積累,產量也會顯著增多。
3.1.2休眠期(11月~次年2月)。
從秋冬地上部莖葉枯死到翌年早春幼芽萌動為休眠期。蘆筍進入休眠期后,地上部全部枯死,地下莖不再延伸。休眠期的長短取決于溫度和筍齡,一般低溫期越長,休眠期越長,休眠期一般為4~5個月。蘆筍耐寒性較強,成齡筍處于休眠狀態下的地下部分可耐-36 ℃的低溫[1-2]。寒亭的極端最低氣溫為-17.2 ℃,出現在1月,完全滿足蘆筍休眠的越冬條件。
3.2 寒亭區常見災害性天氣對蘆筍生長的影響
3.2.1低溫。
低溫是造成蘆筍空心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采筍前期地溫較低,但白天地表溫度高,地下溫度低造成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緩慢,而處于地表部分的嫩莖細胞分生較快,土壤養分和水分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需要時,使蘆筍產生空心[4]。日平均氣溫在15 ℃以下、淺層20 cm地溫平均溫度在16 ℃以下時最容易產生空心。
3.2.2干旱。
蘆筍雖然比較耐旱,但對水分要求十分敏感。寒亭3~4月降水偏少(圖2a),處于春旱季節,正是蘆筍的采收季,如果不及時澆水,容易出現散頭筍和畸形筍,影響品質和產量[4]。
秋季生長季節一般容易出現秋旱時要澆水1~2次,在封凍前12月份澆封凍水,以防冬旱。
3.2.3高溫。
寒亭的歷史極端最高溫度基本出現在5~10月,這個季節正是蘆筍生產的關鍵時期。在溫度高時,如果土壤水分過少,也會產生空心筍。要適時地進行灌溉補水,防止劣質筍的發生,影響產量。
3.2.4水澇。
蘆筍不耐澇,最忌床苗積水造成根系腐爛。采筍期間也是寒亭降水比較集中的時段。特別是7~8月,降水量最多,幾乎占年降水量的50%。如遇水澇,造成筍田積水,容易出現爛根現象,同時嫩莖也容易發生銹斑[4]。另外,多雨季節還容易產生蘆筍莖枯病。因此,在雨季要注意開溝排澇,還要增施磷鉀肥。
3.3 寒亭區氣象條件對蘆筍發生病害的影響
3.3.1莖枯病。
莖枯病是蘆筍易發病,若天氣陰雨多濕,病斑會迅速擴大,直至上部的枝莖枯死。一般4月下旬可見病株,7~9月為發病盛期。病菌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6~36 ℃,適溫為23~26 ℃。
寒亭區4月下旬~10月中旬平均溫度在15~26 ℃,處在莖枯病適溫范圍內,所以發病幾率較高。要以提前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要適當增施鉀肥,噴灑藥劑,病情嚴重時要清園,徹底清除并燒毀病株殘體。
3.3.2褐斑病。
除莖枯病外,褐斑病也是蘆筍的主要病害。7~9月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為褐斑病高發期。褐斑病嚴重時可以造成植株生長不良,降低產量。
3.3.3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許多病原菌共同引起的,該病繁殖溫度為8~35 ℃,最適溫度為27 ℃。根腐病嚴重時對導致植株枯死。筍田要做好排水、防澇工作,增加土壤透氣性,可預防和減輕病害的發生,必要時噴灑藥劑。
3.3.4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株,該病嚴重時造成幼苗或幼株萎蔫死亡。立枯病在雨季積水、土壤黏重時,容易發病。不要在前茬為棉花、紅麻、甜菜、馬鈴薯等易傳染此病的土地做育苗地。播種前灌足底水,在幼苗出土后20 d內不灌水或少灌水。
3.3.5銹病。
銹病孢子萌芽的適應溫度為20~22 ℃,多雨、重霧和氣溫較低以及田間通風透氣不良等容易引發病害發生和流行。
4 應對措施
寒亭氣象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期,土地肥沃,污染少,日照充足,滿足高產量高質量蘆筍生長的需要。
但該地區也會出現一些災害性天氣或不利蘆筍生長的氣象條件,針對寒亭不利氣象條件,如暴雨漬澇、低溫凍害、高溫干旱等適時地開展蘆筍專項氣象服務,對蘆筍的增產起到重要作用[4-5]。
4.1 開展蘆筍生長發育的專項服務
如春季的低溫、霜凍以及有無倒春寒的預報服務;夏季的高溫、干旱、強降雨等專項服務,給種植戶提供農事指導和建議。
4.2 制定蘆筍種植氣象服務周年方案
進一步細化蘆筍生長生育期內各個階段氣象服務內容,建立可操作性強的服務流程。
4.3 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技術咨詢服務,為蘆筍種植基地提供了高產栽培技術及災害性天氣防御等技術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書華,劉寶真,李少勇.蘆筍高產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教程[J].山東農業科學,2004(4):34-36.
[2] 李寶樹.蘆筍栽培技術講座[J].吉林蔬菜,2003(4):4-5.
[3] 葉傳偉,施國富,王華卿.蘆筍種植的氣候適應性和氣象條件對產量影響[J].上海農業科技,2006(3):71-73.
[4] 楊林,李霞,李書華.異常蘆筍的產生原因與預防對策[J].長江蔬菜,2006(4):34.
[5] 楊愛華,楊錫亮,扈清明,等.黃河三角洲蘆筍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08(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