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NFC的破冰嘗試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縮寫,作為一種安全迅速的無線連接技術,已經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得到試點應用。按理說,這種技術領先且操作便捷的支付方式應該迅速得到普及發展,但是為何至今仍沒有大紅大紫呢?首先,NFC只能在某些中高端的Android手機上使用,直接把果粉們拒之門外,使得客戶數難以在短期內爆發式增長。其次,NFC的有效距離只有10cm,難以顯示出和傳統支付的優越性。再者,眾所周知的運營商標準之爭直到去年才有錘落音定,幾家運行商無法在定制環節獲得控制權,更不用說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利益分配了。
iBeacon的顛覆模式
一向引領科技發展的蘋果,為什么這次在近場支付方面落在了后面呢?如果關注了去年9月份IOS 7發布會,并且對iBeacon略有了解的話,就不難發現:蘋果在近場支付領域并非無所作為,而是希望借助iBeacon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所謂iBeacon技術指的是通過使用低功耗藍牙技術,iBeacon基站可以自動創建一個信號區域,當設備進入該區域時,相應的應用程序便會提示用戶是否需要接入這個信號網絡,并向用戶的智能設備傳輸數據。其實蘋果早就開始進行布局:從iPhone 4S和第三代iPad就開始在移動設備內置低功耗藍牙技術,因此每一部較新的iPhone和iPad都可以成為iBeacon接收器或發射器。而且,Android 4.3及以上版本,也能支持iBeacon技術。
事實上,業內關于數字錢包和近場支付的爭論始終沒能給出一個能夠服眾的答案。僅僅在一年前,NFC似乎還是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但現在以iBeacon為代表的低功耗藍牙技術似乎才是未來的主流。那么,iBeacon可以做什么呢?舉個例子,假如你帶著一部iPhone 5s走入一家大型商場,同時這也意味著你已經進入了這家商場的iBeacon信號區域,基站便可以向手機傳輸各種信息,例如優惠券或者是商場導航信息。也就是說在iBeacon基站的信息區域內,用戶通過手機便能夠獲取個性化的微型位置信息和通知,并與支付平臺連接直接付款購物。美國老牌商場梅西百貨已經全部采用iBeacon技術,提供了一種顛覆性的零售業務模式。
互聯時代的銀行契機
互聯網技術對銀行的影響已無需多說,在電子貨幣、電子商務及大數據時代,運用互聯網技術解決支付結算及資金融通問題已經對傳統銀行經營模式構成嚴重威脅。這些挑戰來自于客戶需求變化,也來自于同業競爭,甚至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攪局。做為應對互聯網金融競爭的手段之一,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已經是各家銀行趨于同質化的產品,在功能沒有本質性差異的情況下,以改善客戶體驗為主旨的局部微創新是近幾年來金融產品的發展方向。同時對于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嘗試,諸如中國銀行的聲波支付和基于《微信》或支付寶的快捷支付等。但這些新技術還都各有弊端,就拿快捷支付來說,它成功的原因在于減少了付款環節的跳轉頻次,只需輸入綁定銀行卡的密碼即可,而弊端則是受制于網絡環境的速度問題以及沒有硬件保障的安全問題。因此,iBeacon的出現把互聯網金融參與方拉回同一起跑線,也給銀行在互聯時代的重新雄起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