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麗



【摘要】 目的:了解晚期肺癌病人不同知情程度下的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干預。方法:114例晚期肺癌病人根據不同知情程度于放化療后3d - 5d、出院前、第2周期治療時分別測量其焦慮及抑郁分值。結果:放化療后3d -5d完全知情、部分知情病人SAS、SDS高于不知情病人(p?0.05);出院前及第2周期治療時完全知情病人SAS、SDS明顯低于不知情病人(p0.05)。結論:合理的心理干預對于完全知情晚期肺癌病人焦慮、抑郁心理狀態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關鍵詞】 肺癌;知情程度;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 - 0061(2014)12 - 0002 - 03
肺癌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國內外對肺癌仍無較理想的治療方法。在我國,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高。當前肺癌的早期診斷尚有困難,70% -80%的病人確診時已超越根治性切除范圍[1],臨床確診多為晚期。晚期肺癌病人病情發展迅速,多數病人臨床死亡前神志清楚,病情所致的呼吸困難、疼痛等使病人非常痛苦。給病人提供良好的臨終關懷,將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平靜的接受死亡,對病人及其家屬和社會都是有重要意義的[2].在我國家庭觀念根深蒂固,個人權利往往是置于家庭利益之下,絕大多數情況下尊重的是家庭決定權。很多家庭,對病人的病情采取隱瞞,病人對病情的知曉情況不均衡。采用問卷進行調查的目的是了解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知狀態,以及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為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提供信息。如何有效的在落實知情同意權的情況下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是腫瘤治療和護理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對114例肺癌晚期患者在不同知情程度下對心理狀態的影響,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2010年1月——2012年1月114例晚期肺癌病人,男性82例,女性32例,文化程度中文盲16例,小學24例,中學52例,大學及以上22例。均經病理學診斷且實施放化療并愿意進行知情程度及心理狀態調查。放化療前均與病人交談,了解其對疾病的知情程度。完全知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肺癌,而且知道治療過程,腫瘤分期及預后。部分知情:病人知道自己患有肺癌,但不知道腫瘤分期及預后。完全不知情:病人完全不知自己患有肺癌。
1.2 方法
1.2.1 評定工具及指標
1.2.1.1 抑郁評定選用zung于1965年編制,1985年由我國心理學家翻譯成中文并修訂取得中國常模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共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評定主要癥狀出現的頻率。方法為:過去兩周內沒有或很少時間(1分),少部分時間(3d -Sd,2分),相當多時間(6d - lOd,3分),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lld - 14d,4分)。SDS總粗分的正常上限為41分,分值越低狀態越好。標準分為總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數部分。我國以SDS標準分≥50為有抑郁癥狀。
1.2.1.2 焦慮評定選用zung于1971年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用于評定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方法同上。
護士根據問卷內容與病人分別于放化療后3天,出院前,第二周期治療時進行焦慮及抑郁評定。護士與病人進行交談,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
1.2.2 護理
1.2.2.1 護患溝通: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通過主動與病人交談與觀察,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認真聽取病人的訴說,根據他們對疾病的知情程度,針對性地給予心理溝通,使病人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對部分知情或不知情病人,在征得家屬同意的前提下,根據病人文化背景和承受能力,有計劃地告知病情及相應的各種真實信息,同時又要注意保護病人的期望和信念,給予充分支持、同情和理解。護理人員要遵循患者至上的原則,給病人以無微不至的關懷。
1.2.2.2 心理支持: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到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主動接受治療,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鼓勵其珍惜生命,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安排病人家屬、親友陪伴,解除病人的精神負擔。根據病人的語言、舉止、對治療的態度,了解其心理特征,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此外,家屬的情緒也影響病人。有資料顯示,肺癌病人家屬比其他腫瘤病人家屬的抑郁程度高,而家屬的這種情緒也影響了病人的心理感受[3、4]。因此,在安排家屬陪護時,應選擇情緒樂觀,心理堅強的家屬予以陪護。
1.2.2.3 行為訓練在護理過程中,減輕病人的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對于康復十分重要,只有身心得到放松,才有與癌癥作斗爭的意志。行為訓練可以幫助病人減輕心理應激和放化療的副反應[5]。對部分知情或完全知情病人在采取心理護理的同時,還給予主動放松和指導性松弛想象的行為訓練。采取形式為一對一的指導和護理,充分尊重病人,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癌癥相關知識,防癌知識、如何面對癌癥以及如何疏導情緒等,并請一些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人講授抗癌經驗,幫助病人度過危機,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 統計學方法檢驗結果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顯著性檢驗采用F檢驗。
2 結果
2.1 放化療后3d-Sd病人知情程度與焦慮及抑郁關系(見表1)
表1不同知情程度病人放化療后3d -5d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3.討論
蔣林靜等調查結果顯示,在放化療后3d - Sd,完全知情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最高,對生活前景感到絕望,為增加家庭負擔而感到憂慮;接受一段時間治療以后,病情有所控制并好轉,能積極樂觀面對現實,采取“別著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應對策略,能比較順利適應,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6]。本文調查結果與其完全一致。實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在化療初期完全知情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較高,但隨著化療的深入,知情者可以調整好心態,克服化療帶來的嘔吐等不良反應,在第二周期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低于部分知情和不知情者。相反,完全不知情者在化療初期,雖然焦慮和抑郁評分較低,但隨著化療的深入,很難克服化療帶來的嘔吐等副反應,到第二周期的時候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高于完全知情者,由于沒有適當的心理干預,有時甚至使治療難以繼續下去。
總之,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并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尤其對于完全不知情者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可以可以幫助其緩解焦慮及抑郁情緒,有利于進一步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郭敬,曹靜.肺癌病人生存質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11A):2842 - 2844.
[2] 韓云彪,萬甲峰.臨終關懷與安樂死[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7,13 (7):438
[3] Mikulincer M, Rydall A, WaBraun MA, et al.Hidden morbidity in cancer: Spousr caregivers[J].J Clin Onc01,2007 ,25( 30):4829 - 4834.
[4] Young mee k, David K,Wellich L.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female cancer caregives:Effects oftype of cancer and caregives Spirituality[J]SupportCare Cancer,2007 ,15:1367 - 1374.
[5] 王玲,姜榮榮,癌性疼痛的評估與護理[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2):158 - 159.
[6] 蔣林靜,趙斐.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及護理干預[J].臨床肺科雜志,2008 ,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