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作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展會,中國臺灣省臺北電腦展(Computex)被冠以“科技盛宴”的頭銜。可近幾年來,Computex的光環開始失色—也許我們不應該說Computex在走下坡路,而應該說在移動互聯時代下,人們的口味變了,需求變了,PC不再是關注的重點。
在Computex 2014上,PC產業的領導者Intel雖然展示了新一代14nm處理器,但其更多的筆墨卻用在了強調個人計算融合,以及穿戴設備在未來的重要性上;而作為亞洲第二大的PC制造商,宏基居然沒有發布新PC,而只是展出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機等設備。時也勢也,非英雄末路,實大勢所趨—從Intel總裁詹睿妮在Computex主題演講中就可見一斑—Intel今年強調的不是新一代處理器,而是它所支持的平臺。“不同產品類別之間的界限正日益模糊。計算將無處不在,所有設備彼此互聯、云端互聯。比起外型,更重要的是設備所帶來的卓越超凡的體驗。”詹睿妮如是說。
隨著眾多消費者遷移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平臺上,PC制造商必須去適應市場變化。市場研究公司IDC預計,今年全球PC出貨量將下滑6%,這種下滑趨勢至少將持續數年。而與之相反,有機構預測,今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預計將增長20%以上,到2018年,可穿戴和其他智能設備出貨量預計至少增長十倍。更有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用戶平均每天的有效媒體接觸時間為5.8小時,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的時間總計達到146分鐘,超越PC互聯網的100分鐘和電視的60分鐘。
Computex 2014,只是從一個側面映射出了大勢。在時代的浪潮下,順則生,逆則亡。有時候,并不是腳下的路越走越窄,而是沒有走上正確的道路。時代在變,不管是傳統PC廠商,還是媒體,都必須順應潮流,尋找新的突破點。昔日的兩大巨頭,微軟和Intel已經開始嘗試跨界產品。以Surface Pro3為例,姑且不談其定價等問題,單純就產品來看未嘗不是微軟在進行一次新的嘗試。至于Intel,在本次Computex上,不也宣布“旨在打造智能、集成的新一波計算設備。它們能夠彼此互聯、云端互聯,更能聯接人們的日常生活”嗎?這無疑可為PC廠商今后的發展指出新的方向。
跳出以往的桎梏,放開眼界,其實大有可為。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