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
世界無不可能?
眾籌平臺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可能,在一些著名的眾籌平臺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五花八門的眾籌產品,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燦爛的未來—只要你手中有貨,腦中有創意,就會有大把投資人捧著錢來讓你繼續下去:從Cuptime通過眾籌平臺“點名時間”獲得1 358 583元募資(而產品僅僅是一個可以通過藍牙4.0和手機相連,來提醒你喝水的水杯),到被Facebook以24億美元大手筆拿下的Oculus VR項目,甚至到為一只叫Cedric的烏龜籌款解決性功能障礙問題……。在這些眾籌平臺上,你似乎擁有著無限可能。
然而當我們進一步深入其中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淘金地似乎更青睞于電子產品和游戲,即便是像前面那位Cedric龜先生這樣的另類項目,其受人關注的可能性也很少—這很容易被理解,第一個鳳姐出現的時候,也許人們還會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施舍一些注意力,但當滿大街都是鳳姐的時候,大家顯然更愿意關注一些更有錢途,看起來有戲的正常目標。
世界的確無不可能,但這種“不可能”卻并非無限的。
眾籌平臺不是提款機
那么哪些產品適合眾籌平臺?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不如先去回答“哪些產品不適合眾籌平臺”。
眾籌平臺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幫你募集到足夠的資金,但是它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并不認“臉”。甚至你的上一次成功經驗,反過來就會變成你這一次的失敗原因。這種臨時性的眾籌活動只是一種短期解決方案,這意味著你不能依靠它來一次一次地讓投資者們為你的內容類產品埋單。所以如果你手頭的商品是一本書、一張專輯……,那么對你來說最好的選擇還是將其送到出版社、網絡文學網站、唱片公司或是手機APP平臺等,傳統雖然未必能給你帶來暴利,但是它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我們另外也注意到,像前一段時間阿里巴巴推出的頗有眾籌味道的娛樂寶,雖然獲得了熱捧,但是也并非人人都能在其中受益。像《小時代3》這樣優先被一搶而空的產品,無不是前作累計下了無數口碑,“不差投資人”的產品,之所以趟娛樂寶這渾水,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和話題度而已。但可想而知,當越來越多這樣有“送錢賺吆喝”嫌疑的產品上線時,那些無法給投資者以可靠的收益承諾的產品其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眾籌平臺上“人傻錢多速來”的現狀也將很快被改變。
這讓人難免會想到當初的手游市場—小作坊式的經營雖然一開始為這個市場帶來了“百花齊放”的美好畫面,但是很快大量傳統互聯網公司擠入其中,擠掉泡沫的同時迅速規范了市場。眾籌產品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眾選擇一款產品將越來越不傾向于它的“有趣”,而是它的“實用”。這個個人創業者的樂園,遲早也會淪陷。
眾籌平臺經驗談
如果你的產品吸引不到天使投資者和VC的錢,那么登陸眾籌平臺也許是你在花光自己的錢之前的最后一個選擇。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平臺上很多產品看起來不靠譜的原因,因為靠譜的往往早就已經被其他途徑吸引來的投資者給牽走,顯然天使投資者不會為一只烏龜的性需求埋單。
盡管遭遇越來越多的有力對手,但是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那么你也并非無路可走。
首先,你要讓你的支持者知道,你也許不能給他們帶來高收益,但是卻能為他們提供一些獨家“福利”。即便是像娛樂寶這樣的大鱷,也放出了“允許投資者參加電影見面會”之類的特有福利。雖然這種福利的成本也許很低,但是許多人卻愿意買櫝還珠。
其次,你要足夠透明,讓人隨時了解到他想了解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給投資者以更多的安全感,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錢花在了產品之上,而不是你個人的花天酒地上。
然后,你要給你的投資者以更為良好的體驗,比如同樣一個線上內容服務,普通用戶可能看到的是一個充滿廣告的產品,但是你卻應該讓投資者看到更為清爽的界面,讓他們能在其中找到真正的干貨。
最后,眾籌在許多國家被認為有一定的法律風險,許多推出眾籌項目的創業公司,其最終目標并不滿足于眾籌所帶來的成功,而是還是寄希望于在獲得一筆“活下去”的錢之后,繼續被主流投資界所認可。而這些投資人則更傾向于能夠交出一份干凈的資本報表的公司,以規避可能而來的法律風險。是先滿足于“活下去”的訴求,還是優先討好主流投資界?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就現階段來看,眾籌平臺已經被很多廠商當做了一個首發平臺在使用。比如360的兒童手環與酷狗的音樂盒等,它們并不缺乏啟動資金和技術能力。但它們依然把自己的產品放在眾籌平臺上,其原因不外乎是為了博取更多的曝光機會。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小時代3》一樣,它并不缺乏資金和人氣,委身娛樂寶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曝光渠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