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
與眾不同的“笑臉”
方向盤、剎車和油門,這些傳統的汽車駕駛設備在谷歌無人車中你都無法看到。小巧的車廂內除了兩個乘客座位與儲物箱,就只有簡單的一個按鍵:啟動或是停止。只需要輸入目的地,然后按下按鈕,這輛時速40公里的谷歌無人車就會將你送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通過車載的激光雷達與傳感器,谷歌無人車可以測算相當于兩個足球場范圍內的物體距離和速度,然后將數據反饋到計算機,結合精確的導航地圖,判斷行駛路線。通過攝像頭,它還能“看到”不同的行車標志與紅綠燈,并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選擇最合適的行為。“它們沒有方向盤、加速踏板或者剎車,因為這些根本就用不上。我們的軟件和感應器會做所有的工作。”該項目主管克里斯·厄姆森在其博客中寫道。
巨頭們的布局
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并不是谷歌一家獨大。各個汽車公司都期待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近兩年來,寶馬、奧迪、法雷奧和豐田等多家汽車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無人駕駛概念車。特別是年初在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會上參展的奧迪無人駕駛概念車,更是搶盡了風頭,儼然成為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旗幟。
不僅僅是汽車行業,近日,英特爾發布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就緒平臺”。而英偉達同樣野心勃勃,通過與奧迪的合作在這塊蛋糕上狠狠地先咬上了一口。諾基亞與黑莓則專心致志地瞄準車聯網的系統平臺,期望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取得先機。
無人駕駛汽車的蛋糕
有人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將擁有萬億元規模的市場。同時也對制造商、能源公司以及各個穿插在汽車領域當中的公司提出了挑戰。山雨欲來風滿樓,提前做好擁抱變革的準備成為這些業內人士必須要思考的事情。
近乎完全智能化的無人駕駛汽車或許將會使得車聯網真正的走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深度挖掘用戶的價值,轉向服務增值,將會產生眾多的創業機會。讓車聯網真正“落地”,將會創造一個全新的、廣闊的市場。
當然,無人駕駛汽車想要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也并非易事。在美國,也僅有寥寥幾個州允許無人車上路。完全通過系統操作的無人車在行駛安全與系統安全方面的隱患,仍需檢驗。但可以預見,那天的到來并不會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