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
摘要:本文介紹了十九世紀盛行的浪漫主義精神對當時歐洲音樂風格的積極影響,正是浪漫主義思潮使得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色彩,既繼承了古典時期的功能性和聲語言,又帶有非常濃郁的民族特色,浪漫主義追求的這種發自內心的、主觀化的感情,對同時代和后世的作曲家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古典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 民族音樂
19世紀上半葉在法國大革命的催生下,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意識發生了激烈的碰撞,隨著社會背景的變更,新的文化思想層出不窮,在歐洲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一種特定的創作傾向,這就是浪漫主義思潮。浪漫主義思潮最先產生于文學領域,浪漫主義作家往往對現實不滿,更加偏愛主觀思想,通過謳歌理想對現實進行批判,注重個人的真實情感和體驗的表達。浪漫主義文學大多以大自然的壯麗山河和美好景致為題材,用自然的純樸寧靜反襯社會的丑陋虛偽。浪漫主義思潮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對中世紀的歷史和民間傳說、民謠頗感興趣,反對古典主義追求高雅而排斥民俗文化的做法,主張從民間藝術中汲取素材,民族主義音樂因此受到極力推崇。一些作家還經常構思離奇曲折的情節,運用極度夸張的手法展現異域情調,浪漫主義音樂的題材大多都來自于這些文學作品。眾所周知,藝術作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它的發展必定蘊含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反之也影響著這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內涵,是歷史客觀真實、生動完美的呈現。
一、繼承與革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精神世界,甚至是在同一個時期也貫穿著不同的思想,從18世紀古典主義到19世紀的浪漫主義,歷史的延續必然有繼承也有革新。繼承主要體現在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中對于古典主義音樂創作手法的堅持,作曲家仍然以古典主義的和聲體系為基礎進行創作,浪漫主義的潮流中也有許多保守派的作曲家們,韋伯就是繼承了莫扎特的傳統與貝多芬歌劇創作的經驗,開啟了浪漫主義的先河;勃拉姆斯也非常崇尚貝多芬的創作精神,不斷的在“樂圣”的作品中汲取精華,他的《第一交響曲》也被冠以《貝多芬第十交響曲》;舒伯特、舒曼也是貝多芬器樂音樂的繼承人,事實上貝多芬晚期的一部分作品已含有浪漫主義的因素,我們把它看作是一個過渡的時期,其大膽的創作風格已經開始接近浪漫主義的音樂風格。
革新則體現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呈現出的兩種不同的自然本性,一個是對秩序的欣賞,要節制;一個是對自由的追求,要表達。浪漫主義反對封建專制,提倡個性解放,情感的宣泄,強調人的價值,擁有更大的自由,富于幻想性。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們幾乎每個人都開創了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在創作技法上,古典主義的音樂形式嚴謹、邏輯嚴密,有勻稱、方整的結構,清晰的曲式和明確的終止,樂曲典雅、精致。而浪漫主義音樂更多的是豐富的和聲,調式的游離不定,不協和音的頻繁運用,更加自由的曲式結構,龐大的樂隊編制,復雜多變的節奏及華麗而豐滿的音響,以便更好地滿足浪漫主義豐富細膩的情感內容。
二、追求個人情感的表達
浪漫主義精神追求的是超越現實詩意盎然的世界,極端強調個人主觀情感的表現,渴望理想的精神家園。這種以個人精神為中心的思想理論,在浪漫主義作曲家們的音樂中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幻想成為最具特色的品格,作品中往往彌漫著一種憂郁、感傷的氣質,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失落消沉。對人的自然情感的呼喚也反映出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發展時期社會的現狀和人民的矛盾心理,他們迫切要求解放個性,獲得精神自由。浪漫主義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作曲家們的創作靈感,他們同樣渴望民主自由,希望用猶如音畫一般抒情的旋律來展現人的現實生活和美好心靈,揭示善良與邪惡、崇高與卑劣、美與丑的本性,以至于到后期出現了許多具有戲劇性、悲劇性且對比效果十分強烈的作品,集中體現了對苦難人生和死亡歸宿的認識,以及對黑暗現實和社會體制的厭倦失望。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們試圖以標新立異的音樂語言與創作思維來表達內心的苦悶,叛逆的感受及對美好生活、幸福愛情的向往。
三、民族主義音樂
19世紀下半葉,在浪漫主義音樂深入發展的同時,歐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隨著人民民族意識的日益覺醒,許多國家紛紛提出要發揚本國的民族主義音樂,力圖擺脫德奧音樂的束縛。由此民族主義音樂在浪漫主義精神這塊肥沃的土壤中開始孕育成長起來。二者可以說是血脈相連,不可孤立開來,獨特的民族風格與異國情調也為浪漫主義音樂注入新鮮的活力。
這些民族主義音樂家們深入搜集、研究本民族的民間音樂和民間舞曲,作曲家們把積極的創作熱情和對祖國的深厚感情相結合,把浪漫主義的音樂手法與民族因素相聯系,以民間故事傳說為題材,選用民歌的主題及舞曲的節奏進行創作,這些作品充滿了鮮明的民族風格,自然純樸的格調受到了人民的青睞,這也正是浪漫主義的精神追求在音樂創作中的具體體現,賦予了時代的意義。
民族主義音樂中常常蘊含著作曲家們的民族意識和情結,有對民族精神的歌頌,有對祖國革命的擔憂,有對純樸鄉間生活的回憶,有對大自然幽靜、清新景色的流連忘返。這些貼近生活的內容和抒情優美的旋律來自于他們對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韻味,他們把這深厚的愛滲透進每一部作品中。由此可見,民族主義音樂的興起無疑是浪漫主義精神影響下的產物。
浪漫主義時期堪稱歐洲音樂史上輝煌階段,浪漫主義精神對音樂史的影響與推動不可小覷,為音樂風格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廣袤的空間。音樂藝術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語境之下成長起來的,勢必會隨著社會的多元化而向前發展,要揭示其真正意義與價值就必須結合諸多因素分析闡釋。浪漫主義時期對傳統的揚棄,對新思想的詮釋以及對后世音樂風格的啟示在整個西方音樂史上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