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乾 孔艷 高月花 王震 劉妮妮 史效茹 李園
摘 要:山西地區某商品信鴿養殖場的信鴿死亡淘汰率突然增加,這些病鴿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排白綠色稀糞,頭頸斜仰扭轉于頸后、呈現觀星狀,表現出一種典型神經癥狀。主要剖檢癥狀為內臟器官不同程度的腫脹與出血,結合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例剖解變化,經實驗室細菌分離、病毒分離以及RT-PCR檢測,最終被確診為鴿新城疫。
關鍵詞:鴿;新城疫;細菌分離;病毒分離;RT-PCR
中圖分類號:S858.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1085(2014)11-0011-04
鴿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屬禽I型副粘病毒[1]感染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敗血性傳染病[2]。該病發病急,傳播迅速,死亡率高,是養鴿業的最大危害之一[3]。臨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欲下降,羽毛失去光澤;排白綠色稀糞;發病2~3d后出現典型的神經癥狀,頭頸震顫,一側或者兩側翅或腿麻痹,共濟失調,頭頸歪斜或頭扭轉置于背上呈特殊的觀星狀[4],最終麻痹死亡。2013年8月山西某養殖場的信鴿出現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與呼吸系統混合感染癥狀的疾病,根據其臨床癥狀疑為鴿新城疫。經實驗室病原分離及RT-PCR方法檢測證實為鴿新城疫,現將分離鑒定流程及結果作如下報告: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來源 病鴿來源于山西地區某信鴿養殖場,病鴿為28~50日齡。養殖戶采取家養方式飼養。
1.1.2 試驗用雞胚 10日齡SPF雞胚,由山東無特定病原雞實驗種雞場提供。
1.1.3 試驗動物 10日齡SPF雛雞,由山東無特定病原雞實驗種雞場提供種蛋,公司SPF實驗動物房孵化出雛,實驗動物房負壓隔離器內飼養至所需日齡。
1.1.4 1%雞紅細胞 取SPF公雞血5ml,加入抗凝劑,生理鹽水沖洗、1500rpm/min離心7min,反復操作3次,制備雞紅細胞懸液。
1.1.5 培養基及生化試劑 NDV標準強毒株F48E9及NDV陽性血清,均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禽病研究室保存。
禽流感(AIV H9)標準陽性血清,來自于農業部動物衛生檢疫所。
AIV雞減蛋綜合征(EDS)標準陽性血清,購自于中國獸醫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Taq酶、PCR Marker以及M-MLV反轉錄試劑盒等,購自大連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細菌培養基及其他生化試劑均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病鴿解剖觀察 采用常規解剖方法對病鴿進行解剖,觀察病鴿的組織器官病理變化,并無菌采集病料。
1.2.2 病料處理 對無菌采集病鴿腸道、氣管、肝臟、腎臟以及腦組織進行如下處理:其中腸道、氣管、肝臟、腎臟混合加入含有2000IU/ml[5]雙抗的生理鹽水進行研磨,腦組織單獨進行研磨,獲取研磨液。將研磨液反復凍融三次,8000rpm/min離心15min,過濾除菌,獲取上清液。
1.2.3 無菌檢測 取反復凍融后的上清液進行細菌分離,無菌接種血清平板,37℃培養,24~48h[4]觀察是否有細菌生長。
1.2.4 病毒分離 取反復凍融后的上清液接種11日齡雞胚,每枚雞胚接種0.1ml,37℃孵化120h,24h內死胚棄去,收集24~120h死亡雞胚尿囊液,測定尿囊液是否有血凝性,并觀察雞胚病理變化。將尿囊液進行適當稀釋,進行盲傳,測定其血凝效價,盲傳至血凝價不再發生變化,按照Reed和Muench法計算ELD50[6],并且計算10日齡雞胚的平均死亡時間MDT[2],即MDT=(Ah死亡雞胚數×Ah+Bh死亡雞胚數×Bh+……)/死亡雞胚總數。
1.2.5 病毒鑒定
1.2.5.1 HA與HI試驗 將無菌收獲的尿囊液進行血凝(HA)試驗,如果出現血凝,用雞NDV、EDS、AIV H9標準陽性血清進行血凝(HI)抑制試驗,觀察試驗結果。
1.2.5.2 RT-PCR 參照已發表鴿NDV序列,設計一對檢測引物:正鏈引物為:5' -AGTGTAGCTCTTGGGGTTG-3',負鏈引物為5'-ACTGCTGCATCTTCCCAAC-3',擴增片段大小為184bp。另針對鴿NDV F基因,設計一對引物用于擴增F基因全序列:正鏈引物為5'-ATGGGCTCCAAACCTTCTAC-3',負鏈引物為5'-TTGTAGTGGCTCTCATC-3'。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雞胚尿囊液及病料組織RNA提取按試劑盒說明進行。取DEPC水溶解后的RNA模板,加正鏈引物1μl,于70℃作用5min后,分別加入5×reaction buffer 4μl,Ribonuclease inhibitor 1μl,10mmol/L dNTP 2μl,M-MLV反轉錄酶1μl,冰浴混勻,37℃ 60min,70min作用10min,反轉錄完成;取反轉錄產物為模板進行PCR,反應體系如下:RT產物5μl,正負鏈引物各1μl,10×PCR緩沖液2.5μl,10mmol/L dNTPs 1.25μl,Taq DNA聚合酶0.5μl,加ddH2O至總體積25μl,反應條件如下:94℃ 3min,然后94℃ 30s,54℃ 30s,72℃ 60s,共進行30個循環,最后72℃延伸10min,取5μl反應產物進行瓊脂糖凝電泳鑒定。回收F基因擴增產物,進行克隆測序,利用MEGA軟件進行遺傳進化分析。
2 試驗結果
2.1 臨床癥狀 病鴿表現為精神萎頓,食欲下降,厭食,并出現明顯的神經癥狀,表現為頭頸斜仰扭轉于頸后、頭向后側仰呈觀星癥狀;眼睛病變主要表現為凹陷、部分病鴿眼睛出現炎癥,具有膿性分泌物;病鴿出現明顯的綠色糞便,肛門周圍被綠色糞便污染。
2.2 病理剖檢病變 氣管內有粘性分泌物,氣管環出血;喉頭、腸道以及腦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腎臟腫脹明顯,并出血;消化道、呼吸道有較多粘液回流,肌胃充滿綠色內容物;腦組織水腫、充血,并伴有少量出血點;肝臟輕微腫大,邊緣出現不同程度壞死;氣囊渾濁,周圍有白色干酪物附著。
2.3 無菌檢測 24~48h,觀察已接種血清平板,均無細菌生長。
2.4 病毒分離 死亡雞胚尿囊液,初代最高血凝價為1:22,盲傳五代之后血凝價達到1:28。生物學特性測定,對鴿子病料進行105、106、107倍稀釋,測得 ELD50=106.5;第一代MDT=72.35h,第二代MDT=86.32h,第三代MDT=83h,第四代MDT=77h,第五代MDT=66.7h,第六代MDT=55.7h。
2.4.1 初代雞胚病變 48h死亡雞胚瘦小,胚體充血嚴重,并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尤以頸部出血嚴重;92、102h死亡雞胚全身水腫,出血嚴重,肝臟表現為嚴重的花斑樣,肌胃出血嚴重,尿囊液渾濁且粘稠。
2.4.2 盲傳雞胚病變 死亡雞胚尿囊液粘稠,全身水腫,出血嚴重,腎臟腫大出血,全部胚體肝臟出現明顯的花斑樣,腹腔內充滿乳白色液體,肌胃與脾臟出血嚴重;盲傳第4代雞胚尿囊液清亮,其余病變與前幾代相比沒有明顯變化;盲傳第6代胚體整體表現瘦小,出血與水腫現象有一定程度的減輕,花斑肝現象明顯減輕,只有個別胚體出現,其他病變無明顯變化。
2.5 病毒鑒定
2.5.1 HA與HI試驗 雞胚尿囊液出現明顯的血凝現象,這種血凝現象能夠被NDV標準陽性血清抑制,而不被EDS、AIV H9標準陽性血清所抑制,這說明分離到的病原為新城疫病毒,并將該毒株命名為APMV-1/Pigeon/China/SX13/2013(簡稱SX13)。
2.5.2 RT-PCR 病料上清和雞胚尿囊液PCR產物電泳后均出現184bp條帶,說明新城疫核酸檢測均為陽性,見圖1。該毒株F基因ORF全長為1662bp,裂解位點氨基酸序列為112RRQKRF117,在114位Q的兩側為2對堿性氨基酸,第117位為F,符合強毒裂解位點序列特征[7]。利用MEGA軟件對其進行遺傳進化分析表明,該病毒屬基因VI型,見圖2。
3 分析討論
3.1 病鴿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病變均與雞新城疫癥狀有很多相似之處,尤以神經系統與呼吸消化系統變化最為相似,根據以上癥狀初步診斷為新城疫病毒感染。通過對病鴿的實驗室細菌分離、病毒分離以及RT-PCR檢測,最終確診為鴿新城疫。
3.2 本次實驗,用最初的病料作盲傳,血凝價并不高,盲傳到第三代血凝價僅為1:24;第六代時,血凝價較高,達到1:28,血凝價趨于穩定,這提示我們在從事病原的分離與鑒定時,第一代沒有出現血凝價時,要多盲傳幾代,以免因分離不徹底而影響結果判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8]。通過MDT數值可知,MDT的數值從第二代至第六代逐漸變小,這說明該病原在一定盲傳代數內,每盲傳一代,10日齡雞胚的平均死亡時間呈現總體縮短的趨勢,病毒致病力有所增強;從MDT數值上分析,結合ELD50=106.5確定該致病原為新城疫中強毒株。
3.3 新城疫是商品鴿所有疫病中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一類傳染病,約占臨床病例的20%~30%。該病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我國流行,并逐年增多,現已廣泛流行于我國各地區。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不同品種、日齡的鴿均可感染此病,但幼鴿更易感。該病的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一種接觸性傳播疾病,自然感染的鴿群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較大,一般在20%~90%,幼鴿可達100%[5]。
傳統的檢測方法需經病毒分離后,再通過血清學試驗判斷是否為NDV感染,耗時耗力。本文中同時采用了病毒分離、血清學實驗以及RT-PCR兩種方法進行診斷,前者需經至少60h才能得出結果,而RT-PCR方法在8h之內即可判斷核酸檢測是否為陽性,就可以確定是否為新城疫感染,這大大節約了診斷時間,更加有利于該病的診斷與防控。
從病毒基因型上講,鴿源NDV絕大多數為基因Ⅵ型,而雞源強毒NDV一般為Ⅶ型,二者致病性有所不同,抗原性之間也有一定差異,但目前市場上仍無鴿專用的新城疫疫苗,一旦發生該病,可用雞新城疫La Sota、Clone30等弱毒疫苗緊急接種。通常情況下,建議一周日齡左右雛鴿進行一次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青年鴿在1月齡左右進行一次滅活疫苗免疫,種鴿留種前根據抗體水平適當進行1~2次滅活疫苗免疫,基本可以對本病起到較好的防控作用。
參考文獻:
[1] 孫蘭英,杜守信,于國杰.肉鴿新城疫的診治報告[J].農技服務,2009,26(9):68-69.
[2] 劉振湘.湖南省鴿新城疫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動物檢疫,2002,19(10):22-24.
[3] 符子華,張波,易忠.等.鴿新城疫病原的分離與鑒定[J].新疆農業科學,2004,41(專刊):32-34.
[4] 陳軼霞,韓慶彥,楊小玲.鴿新城疫的病原分離與鑒定[J].中國獸醫科技,2001,31(2):31-32.
[5] 李霞,亓麗紅,于可響.等.肉鴿新城疫強毒的分離與鑒定[J].家禽科學,2008(9):37-38.
[6] 俞伏松.胡奇林,陳少鶯.等.1株雞新城疫強毒株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獸醫雜志,2001-37(8):24-25.
[7] 劉華雷,王永坤,嚴維巍,等.中國部分地區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4):35-40.
[8] 熊永忠,王秀榮,曹殿軍,等.鴿源新城疫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