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紅
平淡、俗套、低幼,是高中生記敘文寫作的通病,因而尋求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是高中記敘文寫作訓練的重中之重。而在平常的教學中,那種看似全面而有序的寫作訓練往往收效甚微。追根溯源,制約高中生記敘文寫作的“瓶頸”在于構思,大多數學生寫不好的原因,其實是“想不出”。 霍金說:“即使把我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那如何在狹隘的“果殼”空間里,如何在學生受到客觀的生活空間的限制下,拓展記敘文的寫作思路,開拓出“無限空間”呢?筆者以為,以下三步,當為突破構思之“殼”的實在、有效的途徑。
第一步:廣其識
1.以無限的閱讀來拓展狹隘的生活空間
閱讀,可以帶領學生回越古代,可以馳向未來,可以縱情自然,可以將思想的觸角伸向無限廣闊的空間。培根說:“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中學生的生活空間有限,閱歷貧乏,缺乏切實可感的生活體驗。“但即使應試教育像一張巨大的網讓我們無處逃遁,我們依然可以懷揣最美的愿望,堅信閱讀將帶我們去遠方。”以無限的閱讀來拓展狹隘的生活空間,換一種途徑來獲取生活的感受,為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找尋源頭活水,解決學生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的寫作困惑。
2.以老師的廣博識見開啟學生的視野之窗
王棟生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老師只有自己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才會擁有獨到的視角,才能捕捉到生活的微光,才能成就深邃的思想。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老師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閱讀積累,拓展自己學識的廣度;注意思考質疑,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然后在課堂上形成強有力的磁場,對學生形成輻射,勢必能為限制在“果殼”中的學生打開一扇窗,讓寫生瞥見世界外的別有洞天,讓學生感悟到學習外的別有樂趣,我們就能在學生作文中讀到生動鮮活,感人肺腑的文字。每天都能帶給學生別樣體悟和認知,讓每天與老師的相見成為學生的一種期待,必然為學生的記敘文寫作開啟一扇視野之窗。
第二步:促其思
給學生的思維插上“隱形的翅膀”。“我思故我在”,沒有思想,作文就沒有了靈魂。所謂給學生的思維插上“隱形的翅膀”,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克服長期形成的思考惰性。應試教育下老師已經習慣了“拋給”學生一些東西,而學生也已經習慣了這些“送來”的東西,缺乏自由的獨立的思想,所以在作文中就表現為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立意平淡,沒有個性;沒有獨到的思考與見解,缺乏寫作主體的感受、感悟。所以改變學生懶于觀察,惰于思考的現狀,讓獨立思考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生對生活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現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我們應遠離應試教育的怪圈,對學生引導多于給予,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才會讓學生在作文中“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
其次,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浮光掠影的東西總是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時候就需要學會透過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的實質,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獲得新感受。我們要教會學生運用以小見大、辨別真偽、探求因果關系、同類比較,異類比較,逆向思維等方法,給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就會在面對一件尋常事的時候,不僅擁有不一般的“站位”,還擁有了不一般的“視角”,思維的品質得到了提升,就必然會寫出格調高雅,思想深刻的記敘文。如果我們的學生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分析,善于提煉出閃光的東西。那么文章就擁有了閃光的思想,其意義與價值就大不一樣。只有反映出時代精神,涂抹上未來的燦爛色彩,文章的深度、廣度才不可同日而語。于此,不僅讓學生從狹隘的生活空間中找尋到了寫作的出路,還帶領學生在寬泛的寫作道路上走向了深刻。
第三步:授其法
學生有了大量的積累做基礎,又有一定的思維能力為武器,還要有恰當的構思方法。因此,老師強化學生記敘文寫作的構思方法,才能有效地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首先要強調立意方法的指導,清人劉熙載在《藝概·文概》中說:“文以識為要,以題立意,非識之高卓精審,無以中要。”古人還有云:“意高則文勝。”可見做文章見識卓越,立意深刻的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為文的一個準則。同時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發展等級”第一要求就是“深刻”,可見“深刻”早已成為高考優秀作文首屈一指的要求。于漪老師說過:“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發光。” 因此寫出有獨特的生活體驗,能順應時代發展,格調高尚,情感真摯的記敘文,才會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其次是對構思過程中,文章結構方法的指導。要通過寫作訓練及講評對比,讓學生掌握常見的記敘文結構模式,比如先概述后擴述模式,先通過概述某一相對較長時段內的有關情節,表明一種認知,再過渡到慢速敘述一件事來寫這一認知的轉變,從而凸顯主題。再如片段組合模式,構思三個內容相關,或并列或遞進的敘事片段,通過三個片段的組合,反映同一主題。還有傳統的開門見山式,通篇只詳敘一件事的結構等等。這樣,學生在下筆之初,頭腦中就有了一篇文章的整體框架,下筆成文就相對簡單了。
雖然說學生的生活被禁錮在一個有限的“果殼”中,但我們依然可以用閱讀拓展高中生的生活空間,提升學生的眼界,以老師的廣博識見為學生的記敘文寫作開啟一扇窗,拓寬他們的寫作思路,我們更可以教給他們思考的方法,錘煉他們思想品格,讓他們在寬闊的寫作道路上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