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抗病是鮮食葡萄種質創新的目標之一(劉崇懷等,2002;張國海等,2002),芽變選種是葡萄育種的重要途徑,中國用該途徑選育的葡萄新品種約占20%(陶然等,2012),而巨峰系葡萄育種中芽變選種約占30%(李懷福,2003)。
1998年在河南科技大學果樹教學實習基地的葡萄園(1987年建園,1989年結果)發現1株‘巨峰葡萄的部分枝條上所結的果實于6月下旬開始著色,7月初呈紫紅色,成熟期提前了30天。當年即選為優良變異,暫定名‘98-2,經過多年多點嫁接、扦插試驗,品種比較試驗(李學強等,2008;張國海等,2010),區域試驗及生產試栽,表現早熟性狀穩定,抗逆性較強,比‘巨峰抗寒、抗病、抗濕、抗高溫、抗花期不良氣候能力強。于2014年3月通過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峰早,現已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引種栽培。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體生長勢強旺,芽眼萌發率95.5%。成齡葉大,近圓形,5裂,上裂刻較深,下裂刻較淺,較粗糙;鋸齒大,較
銳,成熟枝條紅褐色,卷須連二間一著生;結果枝率81.2%,副梢、副芽結實力均強;果穗一般著生在枝蔓的3~5節位;每果枝平均著生果穗1.78穗。兩性花。果穗圓錐形,果粒著生稍疏松或緊湊;穗形中大,平均單穗質量500克;果粒圓形,果皮紫紅色;果粒大,縱徑2.66厘米,橫徑2.50厘米,單粒質量9.0~12.0克,果粉厚,果皮厚;果肉較硬,味甜,有玫瑰香味;每果粒含種子1~2粒,種子與果肉、果皮與果肉易分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左右。落花落果輕,坐果良好;采前不脫粒,掛果期長,耐運輸;早產性、豐產性均好。在河南洛陽地區,4月初萌芽,5月上旬開花,7月上旬漿果成熟;從萌芽至漿果成熟95天左右,漿果發育期47天左右。
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于‘巨峰葡萄栽培的地區均可發展,保護地栽培可在5月底6月初成熟上市。對水肥條件要求較嚴,苗期不可缺水;結果樹除澆催芽、催條水外,著重澆果實膨大水,果實黃豆粒大時要連續澆水3~4次,每次間隔5~7天,干旱地區增加灌溉次數,采果后適當控水。冬季修剪時幼樹以中梢修剪,成齡樹以中短梢結合修剪為主。結果枝粗度以0.8~1.3厘米為最佳。落花后立即疏穗,豐產期樹每平方米架面留果12~14穗,果粒綠豆大小時進行疏粒,一般每穗留果50~60粒,產量控制在22.5~30噸/公頃為宜。成熟期應注意鳥害。
李秀珍,李學強,郭大龍,張國海,馬慧麗(河南科技大學,河南洛陽471003)(據《園藝學報》20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