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李朔南
在蘋果樹體中,大枝是骨架,小枝是肌肉,大枝主要起支撐作用,承擔產量的負荷,結果主要靠小枝,因而小枝多則肌肉豐滿,有利于產量的形成。結果枝組的管理是蘋果生產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
蘋果樹體中結果枝組是生長枝、結果枝、預備枝的組合,有大中小之分,小的僅有1~2個分杈,大的分杈有12~13個,有的僅有結果枝,有的有結果枝和預備枝,有的生長枝、結果枝、預備枝全有。小型枝組通常所占的空間范圍在30厘米以內,中型的枝組所占空間在30~60厘米,大型的所占空間在60厘米以上。
由于小型枝組結構簡單,形成容易,因而易成花,進入結果期早,大型枝組結構復雜,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表現成花慢,進入結果期遲,中型結果枝組介于二者之間。
在蘋果生產中,長、中、短枝均可形成花芽,有的品種有腋花芽結果能力,但結果性狀是各不相同的,短果枝及腋花芽所坐的果實由于供養葉片少,果實的膨大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中、長果枝所結的果由于有足量的葉片保障果實生長的物質所需,所結的果實一般表現較大。這在蘋果樹結果周期中表現是很明顯的,在初果期及盛果初期,由于主要以長、中果枝結果為主,所以果實表現大,而在盛果末期及衰老期,長、中果枝數量減少,主要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果實中大型果所占的比例普遍較低。因而保持一定量的中、長果枝是提高果實品質的基本要求。
在結果枝組中,生長枝、結果枝、預備枝三者的比例最理想的值應分別為總枝量的30%、40%、30%,在通常畝留枝量8萬條左右的情況下,有3.2萬條左右的結果枝即可保證產量的足夠形成,如果在3.2萬條結果枝中,20厘米以下的短果枝、20~30厘米的中果枝、30厘米以上的長果枝能各占1/3左右時,平均每果枝結1.5個果,則可保證畝結果個數在4.8萬個左右,按6個果1千克計,則畝產量在8 000千克左右,但實際產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充分說明蘋果枝組管理中,枝類組成缺乏合理性,生產中突出表現為結果枝所占比例過高,中、長果枝所占比例較小。由于蘋果枝連續結果能力較強,一個果枝形成后,可連續結果5~7年,因而生產中對結果枝組的更新常重視不夠,這是導致產量和品質難以提高的原因,生產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山東果農采用垂柳枝整枝技術,改變了結果枝的組成,大幅度的提高了中長果枝的比例,將畝產提高到了17 000多千克,就是很好的典型。
結果枝組的配備,要綜合考慮品種特性、樹形特征、空間大小、枝組所處的位置等因素,易形成花芽的品種應多留大中型枝,充分利用中長果枝結果,難以成花的品種則應相應的利用小型枝組促進產量提高;疏層形枝組著生在主枝上,紡綞形枝組著生在枝軸上,主干形枝組著生在主干上,空間大處宜著生大型枝組,空間小處宜著生小型枝組,總的原則以能充分受光,不相互遮陰為主。一般背上應留小型枝組為主,大中型枝組應盡量配置在枝的兩側。
在枝組培養上,傳統的方法有兩種,即先放后截的方法和先截后放的方法,前者應用于成枝力強,成花較難的品種,后者主要應用于成枝力弱,成花容易的品種,但自從拉枝和刻芽措施在蘋果生產中應用以來,枝組培養方法趨于簡單化,主要依據空間的大小和有無決定,有空間處留,無空間處疏除,空間大處留大型枝組,空間小處留小型枝組,所留枝要進行拉枝改造,以促使成花,在枝組上缺枝部位實行刻芽,刺激發枝,以培養豐滿枝組。傳統的枝條管理方法是去強留弱,去直留斜,去斜留平,通過修剪的方法,以抑制枝條旺長,促進成花,生產實踐證明,這一做法得不償失,一般強枝、直立枝、斜生枝較弱枝、平枝有優勢,只要利用的好,可促進產量和品質的提高,近年來生產中通過對強旺枝拉枝改造,很好的優化了結果枝的組成,特別是利用下垂枝結果徹底顛覆了傳統做法,實現了枝類管理的革新。
和世間萬物一樣,結果枝組亦存在形成、生長、老化的規律,在結果數年之后,也表現出結果能力下降,品質降低的不足之處。一般在形成過程中生長枝所占的比例大,結果枝所占的比例小,結果能力低,枝組生長較旺,隨著生長,結果枝和預備枝數量增加,生長枝所占比例減少,長勢趨勢于中庸,結果能力較強,其后結果枝數量大幅上升,居主導地位,預備枝量不足,生長枝極少,長勢減弱,結果數量增多,但果實品質的提高難度加大,因而生產中要順應這一規律,采取多種措施,要盡量縮短枝組形成期,延長生長期,延緩衰老期的出現,以提高結實能力,提高果實品質。這就要求在枝組的管理上,要不停的進行刺激,促使枝組內每年都有一定量的新枝形成,以便能夠及時的更新結果后的老化枝,生產中應用的主要方法有兩種,一是充分利用枝組內的自然分枝,將前端老化部分回縮剪掉,利用壯枝結果;二是應用短截的方法,刺激產生新枝,對新枝進行促花管理,形成新的結果群體,無論何種方法,最關健的是對新枝的利用,而要利用新枝的關健在于刺激新枝的形成,品種不同,結果枝的壽命是不一樣的,一般結果枝的壽命為2~7年,其中結果能力最強的為2~5年,因而結果枝的替換是枝組更新的重點,生產中應切實抓好。
結果枝組的管理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控制枝組的長勢,防止旺長,防止早衰,主要通過枝組與著生母枝粗度比進行控制,一般枝組的粗度應小于著生母枝粗度的1/2較合理,如大于1/2,則枝組長勢過旺,不易成花,進入結果期遲;過于細弱的枝,結果能力較差,生產中應注意疏除。二是枝組內各類枝比例的調整,保持枝組內生長枝、結果枝、預備枝比例適當,是優質豐產的重中之重,大體上三者的比值在3∶4∶3最理想,任何偏離這一比值的值均會導致枝勢失衡,不利優質高產,如果枝組內生長枝比例過大,則表現產量低,結果枝比例過大,則產量高,影響成花,易引起大小年結果,且影響果實質量,預備枝比例過大,則來年花多,反之如果生長枝比例過小,則枝組長勢衰弱,很難結出優質的果實;結果枝比例過小,則產量難以提升,預備枝比例過小,則成花能力差,易出現大小年結果現象,因而在生產中應將枝組的粗度控制在著生母枝粗度的1/3~1/2,將枝組內生長枝、結果枝、預備枝的比例控制在3∶4∶3,是管理的理想目標和努力的方向。三是枝條盡可能下垂,大量生產實踐證明,下垂枝具有成花容易,所結果實果形端正,果個大,著色優良的特點,因而在生產中應盡可能的促使結果枝下垂生長,以提高結實能力和果實品質。
結果枝組的修剪以回縮和疏枝為主,修剪時應依據枝組的長勢進行,對于長勢旺的枝組,應側重通過夏季拉枝變向,進行控制,緩和枝的長勢,促進成花,對于過密枝條要適當疏除,對于有空間處的枝條盡量利用,以提高產量。對于長勢中庸的枝組,在修剪時應去弱留強,充分利用強旺枝的優勢,提高結實能力和所結果實品質,合理調整生長枝、結果枝、預備枝的比例,均衡枝勢。衰老結果枝組修剪的主要任務是更新,促發新枝,以延長結果年限。
(作者聯系電話:13993348628)